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精选2篇)
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篇1
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三课时
☆《京调》
《京调》是根据京剧的曲牌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的曲调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这首乐曲的结构清晰,基本上由两个主题构成,情绪对比明显很容易区别。第一主题节奏紧凑、旋律欢快;第二主题节奏舒展、旋律流畅。全曲结构为 ababa。要求学生记住乐曲的主题。
在欣赏《京调》的基础上,也可以再让学生欣赏《夜深沉》。这两首乐曲是京剧音乐的经典作品,应让学生有较深刻的记忆。
《夜深沉》原来是《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音乐,后来经过加工成为一首刚劲有力、情绪激越的乐曲,音乐会上经常独立演奏。其中有一段快板非常流畅,很有气势。
☆《急急风》
锣鼓经是京剧伴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戏曲的独特形式。锣鼓经的种类非常多,本课介绍的《急急风》是其中的一种。通常是表现人物的奔跑、战斗、撕打、追击等急促、紧张、激烈的动作或场面,用在开场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通过欣赏《急急风》,让学生了解京剧伴奏音乐的构成:“文场”是用有固定音高乐器伴奏的,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等,称为“小四件”。“武场”是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有鼓板、大锣、小锣和铙钹等。在了解《急急风》的作用和节奏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试着奏一奏。增加对京剧伴奏音乐的感性认识。
☆《唱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也是京剧的一大特色。脸谱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不同的脸谱表示不同的人物,如红色脸谱代表忠勇,黑色脸谱代表正直,白色脸谱代表奸诈等。京剧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从各种各样的脸谱就可见一斑。
《戏曲大舞台》 教案(精选15篇)
《戏曲大舞台》 教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戏曲,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电视的出现,网络的覆盖,这些现代元素的盛行,给了中国传统戏曲以巨大的冲击,我们的孩子现在说起音乐,往往的第一反应是流行音乐,说起剧作,往往是言情武打剧。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正好给了我们教育教学这一机会。希望借助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上网、竞赛、表演等形式,组织学生听戏、唱戏,寓教于乐,提高年孩子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从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戏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5、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6、学会写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7、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随笔-对孩子不喜欢戏曲艺术的沉思
我们班的小晶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而且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老师们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他的爷爷(是一个退休教师),她告诉我小晶唱吕剧唱的很好,她们爷俩经常在一起,爷爷拉二胡小晶唱,听爷爷讲,小晶唱得很好,也许是爷爷对吕剧的热爱,他希望孩子也能热爱吕剧,希望吕剧能在孩子身上继续下去,因为它毕竟是我们山东的地方戏曲,希望孩子在“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中爷孙俩能展示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看,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喜欢上戏曲。我想,这方法不错,我庆幸在六一节的舞台上我们班有这么一个新颖的节目一定能赢得欢迎。他爷爷还告诉我小晶不愿意唱给别人听,也许她听老师的话老师会说服她。我胸有成竹一定没问题。而结果却大失所望。小晶说什么也不唱,尽管我施展全身解数他就是不唱,她还告诉我她不喜欢吕剧,老师就不要勉强我了。最后我尊重了孩子的意见。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而今的孩子也包括年轻人又有几个能喜欢这一种艺术形式。戏曲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更能培养孩子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我希望戏曲艺术能在幼儿园开展起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孩子们喜欢了这门艺术形式,懂得这门艺术,这门艺术之花才能继续下去。
第四单元 学戏曲(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学戏曲
音乐活动《生、旦、净、丑荟精粹》
☆音乐活动《生、旦、净、丑荟精粹》
这个教学内容主要是浏览性的,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通过典型的唱段为学生介绍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和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如:
生:《空城计》中诸葛亮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老生)
旦:《卖水》中《行行走,走行行》(花旦)
净:《铡美案》中包公的《包龙图打座在开封府》(黑头)
丑:《法门寺》中的《念状》(文丑)
不同的人物由不同的“行当”表演。生就是男子的形象,又分老生:就是老年的男子如诸葛亮等;小生:就是年轻的男子如周瑜等;旦就是女性的角色,又分为青衣:年轻的女性;老旦:年老的女性;刀马旦:一般是指女的武将;净又称“花脸”,表示性格粗犷豪迈的人物,如张飞、包拯等;丑又称为“小花脸”,是表演喜剧性的人物,如《水浒》中的时迁等。
京剧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唱、念、做、打等四种基本的形式。“唱”就是演唱;“打”就是武打;“念”就是剧中人物的对白,但和我们平时说话不一样,是有一定节奏感的念白,富有音乐性;“做”是一些表现一定内容的程式化和虚拟化的动作,如开门、上马、下马、骑马的动作等,在表演中并没有真实的东西,只是用一些动作来表现,这是京剧的一种表演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应避免教师唱独角戏,要充分调动学生走上讲台师生同讲,可以是又讲又演,也可以是边看录像、边讲、边演等,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京剧的学习中。
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三课时
☆《京调》
《京调》是根据京剧的曲牌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的曲调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这首乐曲的结构清晰,基本上由两个主题构成,情绪对比明显很容易区别。第一主题节奏紧凑、旋律欢快;第二主题节奏舒展、旋律流畅。全曲结构为 ababa。要求学生记住乐曲的主题。
在欣赏《京调》的基础上,也可以再让学生欣赏《夜深沉》。这两首乐曲是京剧音乐的经典作品,应让学生有较深刻的记忆。
《夜深沉》原来是《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音乐,后来经过加工成为一首刚劲有力、情绪激越的乐曲,音乐会上经常独立演奏。其中有一段快板非常流畅,很有气势。
☆《急急风》
锣鼓经是京剧伴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戏曲的独特形式。锣鼓经的种类非常多,本课介绍的《急急风》是其中的一种。通常是表现人物的奔跑、战斗、撕打、追击等急促、紧张、激烈的动作或场面,用在开场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通过欣赏《急急风》,让学生了解京剧伴奏音乐的构成:“文场”是用有固定音高乐器伴奏的,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等,称为“小四件”。“武场”是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有鼓板、大锣、小锣和铙钹等。在了解《急急风》的作用和节奏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试着奏一奏。增加对京剧伴奏音乐的感性认识。
☆《唱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也是京剧的一大特色。脸谱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不同的脸谱表示不同的人物,如红色脸谱代表忠勇,黑色脸谱代表正直,白色脸谱代表奸诈等。京剧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从各种各样的脸谱就可见一斑。
其他教案-盛开戏曲之花
<<让幼儿心灵盛开戏曲之花>>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教育不仅包括舞蹈、音乐、美术、视觉等艺术,还包括戏曲。京剧作为一门综合的戏曲艺术,我们认为它与幼儿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1、京剧的唱、念、打、做以及色彩、线条多变的脸谱与幼儿园的美术教学、音乐教学要求是相通的,在教学过程 中能促使让幼儿美感的发展。
2、京剧擅长表现人们的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绪性。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3、京剧与其他艺术活动一样,同样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及艺术素养的提高。
所以,京剧教学成为我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京剧教学摆上了我园的教育舞台,幼儿能否接受呢?又怎样通过京剧中的唱、念、打、做渗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学及能力培养呢?带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尝试。
二、京剧教学理论及依据
皮亚杰的幼儿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有序的信息是有利于幼儿吸收、加工、存储和提取。对幼儿的施加的教育影响不应是随心所欲的,杂乱无章的,必须把教育内容整理成一个系统来实施,才能被迅速地、有条理的编码在认知结构中。根据上述结构中我们领悟到京剧教学同样也应该是有系统性、科学性、而且要在认真贯彻新〈规程〉精神的基础上,坚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基本点。树立四个教育理论:
1、树立京剧教学意识。明确京剧教学的任务不是为幼儿将来的特殊职业,特殊劳动作准备,也不是培养什么“专家”、“明星”的教育,而是为幼儿的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