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教案

时间:2025-04-05

《熊猫》教案(精选16篇)

《熊猫》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虚线和实线,学习画图。

  2、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练习均匀的涂色。

  3、积极快乐的参加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笔,图纸,气球挂图。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的形式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猫拿着它最喜欢的气球去草地上玩耍。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等风吹过去后他的气球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挂图)

  二、探讨气球的.画法,教师示范。

  师:小熊猫真可爱,我们来看看小熊猫有几个气球啊(引导幼儿数小熊猫手里的线)

  1、第一个气球——涂色

  师:我们来看看小熊猫的第一个气球是什么样呢?

  幼:没有颜色的气球。

  师:那我们来给他涂上漂亮的颜色吧,小朋友可以涂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喜欢红色,所以我请红色的蜡笔宝宝来帮我一起给小熊猫的气球画上漂亮的颜色。涂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从上往下涂,而且要均匀用力涂,不能留白色。不过要小心点,颜色不能涂到气球外面去了要不然气球就破了哦。

  2、第二个气球——沿虚线画实线。

  师:小熊猫的第二个气球被大风给吹破了,我们来想想办法帮他把气球修好吧。第二个气球跟第一个气球有什么区别?

  幼:第一个气球的线没有断,第二个气球的线断了。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叫这个断断续续线条叫虚线,没有断的我们叫实线。我们把虚线之间的线段连接起来变成实线小熊猫的气球就补好了。补好后我们再涂上漂亮的颜色,小熊猫的第二个气球就找回来了。

查看全文

《熊猫》教案(通用3篇)

《熊猫》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认识其生存状态。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3、举行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国宝"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只要抓住特征就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二、教学设想

  重点、难点:

  1、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突破: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因为它的珍稀,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又因为它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所以它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的身份,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人类恣意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肆意捕杀野生动物,许多珍奇动物,已濒临灭绝的地步,像丹顶鹤、朱鹮、大熊猫等。因此,对于初一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些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国宝—大熊猫》。(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查看全文

给熊猫贴嘴巴(精选3篇)

给熊猫贴嘴巴 篇1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一次游戏的过程。

  2、能连贯地,有顺序地说说这次游戏的过程。

  3、学习用“先……接着……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猜谜语:身子胖,尾巴短,黑耳朵,黑眼圈,走路摇摇又摆摆,爱吃竹笋和竹叶。(板书:熊猫)

  2、出示熊猫图:看,这就是熊猫。

  (1)你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熊猫?(板书:可爱 可惜没嘴巴)

  (2)具体说说熊猫可爱的样子。

  二、揭示课题:

  1、没有嘴巴多可惜呀,小朋友,你们说怎么办呢?

  对,这节说话训练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给熊猫贴嘴巴。(板书)

  2、明确要求:在游戏中,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观察最仔细,说话最有条理,声音响亮。

  三、说清游戏准备过程:

  1、谁愿意来给熊猫贴嘴巴?

  2、老师要给贴的同学加点难度,仔细看老师是怎样做的,谁来说一说。(板书:拿 蒙、拿、递、领)

  3、出示句式:用上“先……接着……最后……”来有条理地说说老师的动作。

  4、现在,我们已经做好了游戏的准备工作,请他来给熊猫贴嘴巴。

  四、说清游戏经过:

  1、小黑板出示观察思考题。要求仔细观察贴的过程,边看边想。

  (小黑板)观察思考:

  (1)他是怎样给熊猫贴嘴巴的?

  (2)在贴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3)结果怎样?

  2、游戏。

  3、讨论说话:

查看全文

熊猫乐园(精选2篇)

熊猫乐园 篇1

  熊猫乐园熊猫乐园

  一、教学目标

  (一)能用中国画的形式临摹可爱的熊猫乐园形象。(了解)熊猫乐园(浙教版美术教案)

  (二)发挥想象,画出一幅“熊猫东园”的创作画,提高绘画的表现技能。(练习)

  (三)在绘画熊猫乐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保护国宝熊猫,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尚品德。(接受)

  二、课时安排熊猫乐园(浙教版美术教案)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各种熊猫图片

  四、教学步骤

  动物画在古代和现代艺术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人类是从描写动物园开始的。这与早期人类的的狩生活和对图腾崇拜有关。史前的岩洞壁的最初的文字(中国象形文字)都能证实这一点。

  儿童的天性中就充满着对动物的好奇和热情,最爱到动物园去看动物的是孩子。初拿笔的孩子大都喜爱描画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丰富的形象、斑谰的色彩、变化无穷的姿态,吸引着孩子去描画。可以说,画动物往往是孩子爱学习绘画的良好开端。

  熊猫是国宝,是艺术家创作的一种好题材,如熊猫画、照片、玩具随处可见,这给小朋友创提供了众多的形象素材。所以,我们的教学可先从熊猫造型描绘入手。

  (一)教师常规出示作画,或编些顺口溜以以引起学生注意。

  顺口溜:熊猫乐园(浙教版美术教案)

  熊猫多可爱,

  灵巧又稚强。

  一身银白装;

  四肢黑袖套。

  双耳黑又园,

  两眼戴黑镜。

  小鼻在正中;

  脸蛋像胖桃。

  爱吃竹和笋,

  看谁画得好。

  在墨法和笔法教学时,向学生演示笔茸茸黑色皮毛的渗化表现法:

查看全文

19熊猫妈妈听电话(精选8篇)

19熊猫妈妈听电话 篇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响、请、讲、束、争、再、次、完、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请、讲、争、再”。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通过阅读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到了世界各地。

  4、和同桌分角色玩打电话的游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生字和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

  2、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到了世界各地。

  3、和同桌分角色玩打电话的游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玩具熊猫)问:你们说,它是谁呀?喜欢不喜欢它呢?

  2、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出示课题:19、熊猫妈妈听电话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听录音,说说是谁给熊猫妈妈打来了电话?

  2、 交流听到的内容。

  随机板书:      丽丽         日本横滨

  明明         法国巴黎

  林林         美国纽约

  3、 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熊猫妈妈的孩子在哪里。

  4、 指导朗读:熊猫妈妈的孩子有的在日本横滨,有的在法国巴黎,有的在美国纽约。

  5、学生自学。

  (1) 出示自学要求:

查看全文

熊猫布店(精选4篇)

熊猫布店 篇1

  观察重点:  1、 幼儿能否选择粗细不同的绳子进行玩色。  2、 幼儿用宣纸压印的兴趣。活动准备:  1、材料:棉制绳子每人四根(两粗两细,长度同幼儿的手臂),每人四色颜料,铅画纸每人两  张,白宣纸一张,格子布一块。  2、场地:用橱和小桌椅等布置成“熊猫百货店”。活动流程:  情景导入--> 示范讨论--> 幼儿创作 -->活动延伸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长颈鹿阿姨来到熊猫伯伯的布店,它对熊猫伯伯说:“天冷了,我想买块有花纹的格子布做围巾。”可布店里的格子布没有花纹,小动物们不喜欢,这可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二、示范讨论,共同参与  1、介绍材料  上次我们用底纹笔和棉签宝宝做了美丽的格子布,今天我们要请一个新朋友来帮忙,印上漂亮的花纹,它是谁呀?(绳子)  2、师生共同示范(以拍照的形式导入)  1)教师示范  ①做动作:选根什么绳子,蘸点什么颜色,请它到纸上跳个什么舞?  ②拍照:跳好了给它拍张照,放在纸上不要动,“咔——嚓”!  ③印照片:拍好了用宣纸宝宝来压一压,印一印。  v④红绳宝宝拍好照要回家了,它应该回到什么颜色的盆子里?(红颜色的盆子里)  2)引导幼儿观察粗线和细线印出的不同效果  ①细细的绳宝宝也想来学跳舞,大家一起来教教它,好吗?(教师示范)  ②粗绳宝宝跳的舞和细绳宝宝跳的舞有什么不同?(请幼儿描述)  3)幼儿尝试  其它绳宝宝还想跳,谁愿意来教教它?跳个刚才没跳过的舞。   <br><p></p>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创作要求  绳宝宝在格子布上跳了舞后,布就更漂亮了,让所有的绳宝宝都来跳一跳,好吗?(在铅画纸和宣纸上作尝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请粗细绳子跳了些什么舞。  2)观察幼儿在压印时的动作情况。(轻轻地印)  四、活动延伸,激发兴趣  1、游戏:卖花布  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熊猫百货店”,幼儿作售货员,叫唤着卖格子布。  例:大狮子,快来买我的花布呀!  小猴子,快来买呀!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