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时间:2025-04-05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精选15篇)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查看全文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优秀(精选12篇)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优秀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修饰文字字号、字体、字颜色等格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在掌握文字美化的基础上能够使文字颜色搭配合理、大小搭配适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2、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继续培养学生“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规范。

  二、教学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对文字进行合理的美化。

  2、各种文字格式的搭配。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文字的选定操作。运行word,打开上节课的文档“倡议书”。

  2、教师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字的选定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各种文字选定的方法,并总结:

  (1)选定——行文字

  (2)选定——段文字

  (3)选择几个字

  3、学生活动:打开文档“倡议书”,按要求操作,教师跟堂观察。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屏幕广播:倡议书修饰前后的对比。

  2、教师提问:大家认为哪一筱样式比较好?为什么好?

  3、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学生发表观察结果。

  4、教师概括:第二个倡议书进行了文字的修饰,使得倡议书文字醒目、重点突出。

  5、引入新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修饰倡议书文字。

  (三)、讲授新课

  1、设置标题格式

查看全文

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精选2篇)

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1

  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六次信息革命及各阶段特征        (2)用丰富图片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的作用       (3)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个方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与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  应用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难点: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概念:信息是什么?  二、新课1.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补充信息的正确定义: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举一个例子:书本内容、文字、图片2.六次信息革命六(表格见后)  重点强调第五次及第六次信息革命:计算机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它使信息记载、存贮及传播数字化,它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又使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消除了距离上的限制,加快了信息的交流。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各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指明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及应用。信息技术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一门新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it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产生及发展: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美国,eniac,5000次每秒,理论原理的提出者:数学家冯诺依曼,重量30t,170平方米个人计算机(pc)的产生:1981年,美国ibm公司,     pc和计算机不是同一个概念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发发展速度快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速度快: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体积、能耗降低一半: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体积、能耗降低一半。  5.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网络及多媒体化: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1、课堂练习书面练习:课后作业1-4,可以留时间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后完成,下一次课可抽查完成情况。2.鼓励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电脑报、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信息学科等等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             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查看全文

信息与信息技术(通用16篇)

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1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信息;2.              使学生了解信息革命;3.              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         引入:大部分同学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现代人的三大基本技能:会使用计算机、会说英语、会开汽车。二.         新课:(一)              信息与信息革命(1) 概念“信息”教学:先列举一些实例:蚂蚁的触角传递一种信息;红绿灯代表一种信息;vcd碟片上的空容是一些信息。等等。揭示:信息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达的实际内容。(2) 人类的六次信息革命以列表的形式板书如下: 信息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特征语言的开成创造了文字造纸、印刷术的发明电话、电报 电传播信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和网络信息 在讲解前五次信息革命时,讲清楚当时产生革命的背景、简单过程。在讲解第六次信息革命时,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应努争取占领信息技术的制高点,重铸中华民族的辉煌。(二)              现代信息技术1.              简单回顾六次信息革命,揭示概念:“it”——信息技术;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电脑之父”——冯。诺依曼。2.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揭示“摩尔定理”(it第一定理)。3.              网络时代的来临:1969年11月12日中午。4.              internet无国界、地球村。三.         小结1.              信息2.              六次信息革命3.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四.         学生活动做作业 :p15   1—4题。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人类历史上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语言②文字③造纸术和印刷术④电传播⑤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⑥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在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成了比物质材料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计算机界的摩尔定律:随着微电子工业水平的不断增加,单位面积集成电路板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这种势头。internet 是无国界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机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通信和信息的自由王国。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的方向继续发展。3.计算机基本结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4.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功能及发展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之为中央处理器(cpu)。5.存储器存储器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数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8个二时制位称为一个字节。单位换算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断电后,ram中数据全部丢失,可读可写。内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不会丢失数据,但只能进行读操作。存储器            硬盘:可读可写  几十个gb外存储器  软盘:可读可写  1.44mb光盘:只读不写  650mb6.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及作用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除此之外,还有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扫印机、音箱、绘图仪。7.软件的概念及分类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8.系统软件的功能    主要用于计算机内部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以及计算机程序的翻译、编辑、控制和运行等,它能使用户方便地操作计算机,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管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语言编译系统等,其中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 、unix 、windows 、netware 、windows nt、windows2000、linux。常用的高级语言有:fortran 、basic 、cobol 、pascal 等。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dbase、foxbase、foxpro 、oracle 、sybase等。9.应用软件的功能:    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常见的有word、excel、商品流通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10.知识产权。11.信息安全。12.信息的使用规范。第二部分  操作系统基础 1.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功能操作系统的英文名字为“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为了提高计算机工作效率而编写的一种软件。它是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接口程序,是由指挥与管理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程序模块和数据结构组成的一种大型软件系统。其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界面。2.常见的操作系统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 、dos、os/2、mac os 和unix等。3.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按计算机用户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按操作系统的功能特征可以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注意:dos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而网络操作系统一般是多作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常见的有:unix、netware、windows、nt和linux等。4.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命名文件是数据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一个完整的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加分隔符小圆点(“.”)再加扩展名组成,其中扩展名用以说明文件的类型。在windows中允许使用长文件名,可以使用空格和汉字,但不能超过255个字符,不能使用下列字符  ? \   /   :   *   <   >   |   ”典型的文件类型有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两种文件类型文件扩展名文本文件txt声音文件wav mid mp3图形文件bmp jpg gif pcx wmf动画/视频avi mpgwebhtm asp5.回收站的使用    回收站是计算机在硬盘上开辟的一块空间,主要用来存放被删除的文件。当我们确认回收站里的文件不再需要时,可以利用回收站提供的还原命令使文件还原到删除前的位置。第四部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 1.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和作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要素主要有:通信主体、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凡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遵照一定的协议,通过通信介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配上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根据通信的范围和距离,可以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主要有:①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②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③远程通信。2.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1994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过64kbps的国际线路连到美国,我国开始正式接入internet。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形成四大主干网络。①     中国含桥信息网(china gbn)②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③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④ 中国科技网(cstnet)3. internet连接方式    ①拨号上网:将计算机通过电话线路与当地的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即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服务器相连接。当然,拨号上网方式要求使用者必须在计算机上安装好网卡,在计算机与电话之间用调制解调器(英文名modem,它有什么作用?)连接起来②机顶盒上网:将电视机和因特网连接的新一代电子产品③一线通上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在现有的电话上开始的一种集语音,数据和图像通信于一体,用户可以通过一条电话线边打电话边发传真,边在网上漫游。④adsl上网: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通过一条电话线,可以为家庭、办公室提供宽带数据传输服务,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网上电视等。adsl也可以与普通电话共存于一条电话线上,即可以一边adsl传输,一边拨打电话。4.www基础www即world wide web中文译作万维网。www以其独特的超文本“链接”方式,方便地交互式图形界面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在整个internet系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超级链接(hyper link)就是html语言特殊的文字标记,隐含着一个url(即统一资源定位器)5.e-mail的基本概念:e-mail即电子信函也叫电子邮件,它的地址是有固定格式的,如其中@是分隔符,必不可少,@前面部分是用户名,后面部分是接收并存放邮件的服务器名称。6.bbs的使用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中文名称叫做“电子公告板”7.网页通常以.htm或.html作为文件扩展名,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有dreamweaver 、frontpag等。 第五部分  信息的数字化 1.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位(bit,又称“比特”),最基本单位是字节。信递信息的规则:当有n个比特时,可以表示的最大不同的信息单元个数为2n。2.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必须掌握)3.ascii码的概念ascii(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128个符号。unicode:16位编码,即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我国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gb2312:16位编码。5.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①位图图像:一幅16色分辨率的800×600图像要用少多个字节来存储?②矢量图形:矢量图形是通过计算将一串线条和图形转换为一系列指令,在计算中只存储这些指令,而不是像素。矢量图形看起来没有位图图像真实,但矢量图形的存储空间比位图图像要小得多,并且矢量图形通过拉伸、移动、放大等操作,图形不会产生失真③视频:1秒显示30帧,计算1秒钟640×480像素256色的视频存储空间?常见扩展名:avi、mpg、asf、wmv等④音频:采样立体声1秒钟所需的存储空间?常见扩展名:波形声音文件wav电子乐器midi(扩展名为mid)数字压缩音乐(文件扩展名mp3)等。6.多媒体:常用制作工具有:power point、authorware、director等。 第六部分   程序设计基础 1.宏的基本概念宏是贮存在visual basic模块中的一系列命令和函数,并且在需要执行该项任务时可随时运行的程序。在录制或编写宏之前,应先制订计划,确定宏所在执行的步骤和命令。因为如果在录制宏时出现失误,对失误的纠正也将录制在宏中。宏名称的首字符必须是字母,其他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等字符,宏名称中下允许有空格。2.宏的基本操作(录制、查看、运行、为宏指定块捷键)3.宏与vb4.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   ①顺序结构:按语句先后次序依次执行的控制结构。宏都是顺序结构的。②分支结构:又称选择结构。根据条件判断其是否成立,从而选择程序执行的方向,执行其中的一个分支。③循环结构:根据条件判断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则重复执行循环结构中某语句序列功能,直到条件不成立,退出循环结构为止。5.软件与软件工程和概念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信息时刻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信息(information)通常以文字、声音或图像的形式来表现。

2、信息是通过载体表现出来的,信息永远离不开载体。信息的载体是表现信息的材料,并不是信息本身。信息通过声音、文字或图像等表现出来。但声音、文字、图像并不是信息本身,它们只是承载信息的材料,是表现信息的具体形式。这些声音、图像或文字中包含的内容或意义才是信息。

3、信息处理活动可以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等。

4、信息收集是指为了掌握和使用信息,而对信息集中的活动和过程。

5、信息加工是指根据信息使用的目的,对收集到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排序、计算、判别、分析、检索、编目等处理的活动和过程。

6、信息存储是指把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供人们检索使用的过程。

7、信息传递是指通过某种载体和方式,把信息从信息发生源传递到信息接收源的活动和过程。

8、信息具有可分享性或共享性、共有性,信息资源是一种可共享资源。

9、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路技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查看全文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课 时:2课时

单元概述:

本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信息及其特征,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初步感受信息文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程标准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

1、知识性目标

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媒体;通过生活实例具体说明信息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及其主要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并列出每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2、技能性目标

能快速在图书馆或向家长获取信息;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应提高上网查询的速度。

3、情感性目标

交流讨论信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文化;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

课前准备:

教具:网络教室

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搜索技术。

教师:各种教学用的记录表及评价表,如分组调查表、周边图书馆推荐表、相关网站链接表、分析表、作品引用记录等。

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分析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2、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向家长咨询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分析表。

3、活动步骤:

(1)在课堂中完成分组,并确立组长和组员的分工;

(2)每组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查询方式(通过图书馆、向家长咨询或上网查找)查找相关资料;

(3)整理并交流。

〖教学过程〗

一、信息的概念:

引入同学们,今天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堂课。有谁能说说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试着举1-2个例子。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