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说课稿(精选4篇)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选编的。课文以“我”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网络的用处,反映了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恋恋不舍、新奇、功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讲教法: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
三、讲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
1、 游戏:IQ无限。老师提示四个词语,请大家猜猜它是什么?
提示一:信息 提示二:纱窗 提示三:捕鱼 提示四:蜘蛛。
2、 说起“网”,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亲身实践或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网络的了解?(生各自交流)
3、 出示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生字词。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说课稿)
学校:海南省定安中学 姓名:傅蕾丝
手机号码:13136025764 住宅电话:0898-63824874
邮政编码:571200 e-mail: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第三章第二节“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的内容。在第一节中,学生了解声音表达信息的特点,理解了声音数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也体会了数字音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考虑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已经初步使用过cool edit pro处理音频信息,因此第二节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音频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实例展开,层层引导,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作用,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音频信息编辑和加工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另外也为今后学习多媒体作品制作奠定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时安排:1课时。
3、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浓厚兴趣,学习态度认真,肯学敢问。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能力层次不同,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也不同,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实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团队精神的培养,且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共同获取知识。
4、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本地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本人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因特网上捕获和搜索信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第二、三节课的内容。上一节课《浏览信息》学生已掌握了在因特网浏览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学生已经具备了深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因特网上捕获和搜索信息的方法,本节课也是《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延伸,掌握了本节课,也为以后几章的学习如:在因特网上下载、交流信息和管理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②学会建立收藏夹和分类收藏网址的方法,掌握利用简单的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操作方法。
③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实践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信息的捕获、搜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操作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和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望,在不断探索中陶冶情操。
确定以上目标的原因:
本节课的课题是《因特网上捕获和搜索信息》,因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如何在因特网上用最快的方法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学习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水平。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询信息的能力,为了能使学生共同进步,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说课稿
设计理念:
这是三年级下学期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结构清晰,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网络,领略网络的神奇,真正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本节课的设计把握语文内涵,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其中。
我设计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认知目标:
1、能读、写11个生字,了解组成的新词所表达的含义。
2、能知道信息高速路就是网络,了解到网络为人类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都带来了便捷。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到网络的神奇之处。
2、通过深入地学习课文,以及自己的实践操作,感受到网络是现代人了解信息的有效途径,激发他们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力目标:
1、能自己上网浏览,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培养他们搜索信息的能力。
2、能把找到的资料在班里进行交流,培养他们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网络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捷。
教学难点:使他们对网络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从小就运用网络的本领。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称网络为信息高速路?
2、网络能为我们的实际生活提供什么帮助?
二、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的“主动参与”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进行自主、协作学习。
直观演示,激发学生们的对网络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兴趣被你吸引了,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产生想看,想知,想学的愿望。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23课《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来说课。
这是篇略读课文,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短文。 课文以“我”家电脑上网(跨上“信息高速路”),妈妈教我上网的经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脑网络及其作用,反映了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长学生的见识。
3、通过学习,感受网络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 运用。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教学难点为:感受网络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也就清晰了,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独立自主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达成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选编的。课文以“我”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网络的用处,反映了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恋恋不舍、新奇、功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讲教法: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
三、讲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
1、游戏:iq无限。老师提示四个词语,请大家猜猜它是什么?
提示一:信息提示二:纱窗提示三:捕鱼提示四:蜘蛛。(答案:网)
2、说起“网”,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能不能结合你自己的亲身实践或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网络的了解?(生各自交流)
3、出示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