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作文800字
长大,是一段心灵的历程。
深秋的夜晚,依旧的寒冷,我伏案在桌面,手中的笔尖“沙沙”地作响。“哇——”,我打了大大的哈欠,揉了揉眼睛,看了一下时间十一点,无奈地摇了摇头,提起笔又继续我的战斗。
迫近中考了,身上的担子难免有些沉重。橘黄色的灯光给昏暗的小房间涂上了一层金沙。书桌上的奶茶冒着腾腾的热气,把房间渲染得格外温馨。
突然,笔停了,《温暖》这篇作文映入了眼帘。我咬了咬笔尖,准备写时,又放下了笔,叹了一口气。难道我感觉不到温暖吗?不对,爸妈那么爱我,应当感觉到温暖呀!还是我感触不那么明显,什么也没有仔细察觉……我的思绪凌乱了,我用力挠着头,恨不得把头发全挠完,也要找出一点线索和细节。
忽然,手指尖无意碰到了热气腾腾的奶茶。我轻轻地端起来,缓缓地吹着气,一仰脖子,一杯奶茶顷刻入肚。肚子里暖暖地,有一股热流瞬间传遍全身,滋润着麻木僵硬的四肢,好暖和。忽然,一道灵光闪现,为什么这杯奶茶每天都准时出现在这儿。我明白了,是她,妈妈。她怕我读书辛苦,冲上一杯奶茶,来缓解我的疲惫,平时我都觉得这是应该的,太平常了呀!现在想来,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除了母亲有这样的耐性和细节,天下有谁能待我这样无微不至。我一时思绪如泉,有一份深深的感动涌在心间。
“吱”,门开出了一道不缝隙,只见一个身影在门外晃动着。我微微一笑,知道了,又是妈妈,她在担心我有没有入睡。我不睡,她一定不睡的。渐渐地,脚步声远去了,我知道的,她还会来一次,两次,三次……我理了理思绪,握紧了笔,加快了写字速度。也许这篇作文不是我最好的一篇,但绝对是我最真实最动情的一篇。我用手中的笔去诠释母亲对我的爱和温暖。
心路历程
还记得XX年的那个夏天,我们怀着憧憬走进了完美十班。从踏进这个班级的第一步开始,我们的初中生活便正式起航了。
在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徐老师便与我们说:“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完美是班的一员。我们要为了完美十班这个称号而努力,做到正真的完美。
在我校10月份举办的运动会上,我班团结一致,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在学校的考试中我班也都能有相当不错的成绩。比如在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数学均分经过大家半年的努力,取的了区第一。在学校排名中,我们班的成绩也遥遥领先。
其实所有人眼里的完美十班总是有瑕疵存在。就在几个月前,我们班的生物老师被气哭了,因为我们的态度很不好。在别的课上我们总能很认真但对于生物课,我们并没有很用心,在课上,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经常与老师开玩笑。老师让我们准备的东西没几个人准备了,在我们当着老师面说她残忍时,她终于受不了了,几个月来在我们的委屈,一下子全爆发出来了。这使我们惊慌了,因为我们从未想过几句玩笑话对于老师来说是对她的不尊重,这是我们感到很愧疚。
在纪律方面我们也总是表现得很不好,徐老师已经对我们进行了好几次教育。在自习课上和午休时,我们班老会发出很大的动静,纪律委员怎么管也管不好,这让徐老师对我们很生气也很失望。因为这使我们不再是完美十班。
初中的生活有苦也有甜,希望所有初一的新生能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完美十班,加油!
我的磨课历程作文
自从接到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任务以来,我就没有停止过对这篇课文的思考。从细读文本到查找相关教案、日寇进犯狼牙山的资料,再到购买这本小说进行阅读等等。虽然说这是一篇宣扬革命传统的老教材,但是这篇文章可以训练的点还是很多的。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指导学生如何先概括描写人物再具体描述描写人物,如何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如何从众多人物中抓住关键人物来写好“记人”的文章。因为本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层层推进,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这篇文章来训练学生如何理清层次、写作时如何做到有详有略,如何从具体描述中概括出小标题。这还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总之,只要想抓,这篇文章处处可以做文章。
正因为如此,备课时就很难做到有所取舍,于是导致第一次试讲时容量较大。既有初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又有生字词的学习;既有理清文章思路,又有详略得当的体会,还有体会作者表现人物的写法;既有抓住关键词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又有通过文字资料补充来促进理解、通过视频资料来激发情感的朗读铺垫;当然,还忘不了通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达到语言的积累……结果导致上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完全上完。
这该怎么办?和听课的领导、老师商量后,一致认为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因为想在40分钟内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所以抓住一个训练点进行训练就行了。那么抓什么呢?经商量一致达成协议,就是上第二课时,重点就放在如何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接着就进行了第二次试讲。结果因为本人性格的原因,语言的特点,课堂上怎么也不能把学生激昂的情绪激发出来。另外还感觉这样只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还是在讲文章内容,还应该有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加哪些方法?如何加?这就有了第二次商讨。
心的历程日记
当你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就标志着你是一个成年人,可以自己做主干好多你喜欢事情,买你喜欢的衣服,看你喜欢的小说,和你中意的男孩到处逛,可以讨厌一个人,而不愿意听到他的任何事情,可以星期天独自一人去爬山看风景,坐在山上发呆一个下午而没有人会要求你该回学校了。这种生活真是很好,身边没有父母的唠叨,耳边清净了很多。只有在临考试前一个月,整天抱着书本学习,胆心补考,那是大学生活中最尴尬的一件事了。平时可以为了保持身材少吃饭,省下钱去买漂亮的衣服,没人会嫌你花钱大手,只有当你穿着新衣服走过教室时,身后赞许的声音。那时的你是最幸福的女孩。
当你走上工作岗位时,你更加成熟了。你可以沉稳应付工作中任何困难,认真干好本职工作。这不仅想博得领导和同事的好感,也能充分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女孩。不要看你长的很单薄,似乎需要别人的呵护,其实你的内心很坚强,渴望有人看到你的才能,希望有展现自己风采的平台。虽然看起来性格开朗而大方,对周围的事情不太在意,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但这是一种表象。当你一个人呆的时候也会很困惑,很苦恼,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想要争取一次机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让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没人会帮助你你,是因为你想靠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
当你有一天成为别人的新娘,就标志你已经是一个女人。结婚就意味着你要有很多的责任和义务,尽管有时你不喜欢,但依然要做下去。这时的你除了工作以外,要给自己的老公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等等事情。以前不爱化妆的你,老公会要求你出门前好好收拾,打扮漂亮的去拜访朋友或同事。走在街上你会不由自主的拉住老公的胳膊,幸福的笑容时刻洋溢在脸上。原先你会呆在妈妈身边而从不在乎时间的长短,现在的你会一段时间后不由得给你的老公打电话,睡觉前发个短信,会想他吃饭了没,家里的花没浇水怎么办一系列的事情拥上心头,哎,还是回去看看吧。有了一份牵挂,担心他没人做饭,没人洗衣服。这时的你已经是一个贤惠的老婆。
一位长者的历程作文1000字
我已经68岁了,是五个孩子他爸,2个孙子、5个孙女的爷爷。现在我虽两鬓霜花,但我活得很自在,很闲适。孩子们都孝顺我,不让我下田干活,让我没事就找邻居老吴下棋。我虽然书念得不多,但也知道这门生活也算天伦之乐了。
在我爷爷这辈,即使他们已经60多岁甚至70或80多岁,他们还是要干活,很简单,只有干活才不会被饿死。
在我儿时的记里,家乡的人们永远是饥饿着的。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他们毫无保留地抢走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还免不了饥饿,有的甚至饿死了。他们还抓壮丁去充军,抓走的壮丁没有一个回来过。后来共产党解放了中国,虽然换了一片天,但国家由于连年战事,需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我们的家园。
也就是在我20岁的时候,由于左倾错误,那几年闹饥荒得特别厉害。村干部为了邀功,将亩产讲成实际产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每年农忙过后,我们要挑着公粮去粮站交粮。公粮,交足国家的,剩下的还是集体的。……
后来进行调整政策了,在摸索着前进,只有趟在河里才知道水深水浅。我们只想一个劲地脱贫致富。那时候我是一个爱幻想的青年,正是有了太多的幻想,才觉得活着有意思。
可没过几年又发生了一场浩劫——“文化大革命”。我们这儿有一位教私塾的老师,他学识又好,为人正直,却让“文化大革命”给害了。记得那一天,有几个红卫兵闯进他们家,用绳子绑着他的手,还在他胸前挂了一个牌子,批斗他。我看得好心痛,好想握紧拳头狠狠地揍那几个红卫兵……
美的历程读后感800字
一本书是否受欢迎,我认为关键在于是否有吸引人之处。而吸引就要靠书中的内涵体现出来。
这个寒假,我在闲暇之余读了一本书叫做《美的历程》。这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文化英雄”李泽厚先生写的。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许多图片在我的历史书上也出现过,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是激发了我对读书的兴趣。因此,这个寒假,开始了我的“美的历程”
从盘古开天辟地,美便贯穿整个历程。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之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美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代的美学特征。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阅读者本书,我认为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震撼”这厚重的词已不足以表现其中的分量。通过艺术之美,让读者品味历史艺术美之瑰丽的本质。与单纯文字审美有本质不同,作家李泽厚的美需要历史、美术、文学等全面的知识积累。读书时,为中国艺术而感到震撼,同时,也无奈于自己的才疏学浅,读书的过程中感到吃力。自以为,这本必读的美学的理论,应更深层次的研读。认真、仔细的阅读,感应心灵的震撼。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插图多的书,我们往往读的很快,大多数看的都是图片,很少去看文字。但,当看到这本书时,我却有一种想要在琳琅满目的文字中遨游的感觉。书中的文字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同时也感受着图画中的深层含义。这种正如作者所说的物质劳动力与精神劳动相分离与适应造就出一批思想家,也造就出一批思想。这是一本叫我读懂文化心里的书,这是一本美学欣赏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