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螃蟹(精选13篇)
大螃蟹 篇1
目标:1.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准备:大螃蟹数只、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背景音乐磁带
绘画材料(油画棒、各色彩纸、颜料、橡皮泥等等)
重点:寻找螃蟹的主要特征
难点:探索螃蟹的表现方法
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螃蟹)
师带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今天我把我的孩子也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孩子长得什么样。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
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三、幼儿操作
出示图片:照相馆里的叔叔给我的孩子拍了许多好看的照片,请你们看。(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你们会给我的孩子拍照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
幼儿自选分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准备材料:
①蜡笔画(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
②粘贴画(各种不同形状的彩纸做螃蟹身体、细长条的做螃蟹腿、浆糊、棉签、抹布等)
③泥工(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④拓印(泡沫板制作的螃蟹若干只、调好的各色颜料数盆)二:
四、结束活动
你们给螃蟹宝宝拍的照片真好看,我们一起去跟着螃蟹爸爸跳个舞吧。(幼儿随着音乐边念儿歌边舞蹈)
捉螃蟹教案(通用4篇)
捉螃蟹教案 篇1
一、活动内容:
数学《捉螃蟹》
二、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东西变成一样多,体验其中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红螃蟹、黄螃蟹图片若干。
2、小篮子(贴有点子数)人手一个。
3、包装袋人手一个(贴有数字和颜色)。
4、记录纸一张。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
能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东西变成一样多。
五、方法与手段:
情景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
意图一、捉红色螃蟹
1、游戏:捉红色螃蟹
提出要求:捉红色的螃蟹,看清自己小篮子上的点子数,捉到和自己篮子上的点子数一样多的螃蟹。(引导幼儿在音乐声中开始捉螃蟹,音乐停,游戏结束)
数数自己捉了几只红色的螃蟹?并交流。
2、螃蟹变多
教师出示自己捉的红色小螃蟹(数量为6只),引导幼儿比较谁的多?有什么办法把自己的螃蟹变得跟老师一样多?小结:原来只要添上一些螃蟹就可以跟老师的一样多了。根据老师的要求,按照点数捉螃蟹。
知道添上几只螃蟹,才能保持数量一致。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让幼儿自由发现螃蟹的数量不同,从而更好地感知“添上”的意义。二、捉黄色螃蟹
1、捉黄色螃蟹
要求,听着音乐捉螃蟹,音乐停就结束,数数自己捉了几只黄色螃蟹?
2、螃蟹变少
教师拿出自己捉的一只黄色小螃蟹,引导幼儿比较谁的多,谁的少?有什么办法把自己捉的黄色小螃蟹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小结:只要去掉一些螃蟹就可以变的跟老师一样多了幼儿根据游戏要求捉黄色螃蟹。
螃蟹运瓜(通用11篇)
螃蟹运瓜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侧走的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2、探索用身体各部位夹球侧行的方法以及与同伴合作方式。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球 2、箩筐四只 3、螃蟹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教师提问:我是螃蟹妈妈,那你们是谁啊?现在跟着螃蟹妈妈一起去做
运动(侧着慢行,双手平举、快行、踢腿等)。那螃蟹是怎么走路的?
2、现在我们沿着线慢慢的侧行,好,现在加快速度侧行,回到原点,集合。请螃蟹宝宝们跟着妈妈坐下。
二、探索练习:
1、教师:那儿有一堆瓜,请螃蟹宝宝们把它们运回家,但是运的时候不能用到我们的大钳子,你想怎么样来运?想好之后,请螃蟹宝宝每人去拿一个瓜(强调不能用手),然后沿着线把它们运回家。
2、集合,请个别幼儿进行交流示范,请螃蟹宝宝们说说刚才是怎么样运瓜的?
3、教师:现在请螃蟹宝宝们再运一次瓜,这次用的方法要和刚才的不一样。
三、合作运瓜
1、教师:刚才是一位小螃蟹运瓜,现在请两位螃蟹宝宝合作运瓜,我们的钳子还是不能碰到瓜,想想看,可以怎么运?(运的时候注意两位宝宝的步子要整齐,大家要一起走,不能让瓜掉下来)。
2、个别幼儿进行交流示范。
3、再次练习,请螃蟹宝宝用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运瓜,看哪一队宝宝运的又快有稳。
教案《捉螃蟹》(通用10篇)
教案《捉螃蟹》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的结构变化。
2、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幼儿随音乐创编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螃蟹胸饰每人一个。
2、录音机、磁带。
3、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欣赏。”
(1)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
(2)提问:音乐的名称是什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音乐。提问:音乐一共有几段?这几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
(4)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述音乐情节,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音乐看图片,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图片,让幼儿分清A、B、C段音乐所表现的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让幼儿逐段创编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地做动作。
5、游戏
(1)倾听尾声音乐,让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尾。
师: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方法。
(3)请教师扮演“捉蟹人”,加入活动中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
提醒幼儿,在横行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的流程比较清晰,幼儿也很感兴趣,选材适合中班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到。活动中孩子尝试创编螃蟹横着走,吐泡泡、洗澡等动作时,有点乱,没有考虑到幼儿动起来的参与度强,如果分组进行创编效果可能会好些,最后游戏环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的调整玩法。活动的内容太多,参杂的太多,如果以律动的形式贯穿整节活动会更好也更简单,孩子更容易学。
大螃蟹(精选4篇)
大螃蟹 篇1
目标:1.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准备:大螃蟹数只、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背景音乐磁带
绘画材料(油画棒、各色彩纸、颜料、橡皮泥等等)
重点:寻找螃蟹的主要特征
难点:探索螃蟹的表现方法
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螃蟹)
师带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今天我把我的孩子也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孩子长得什么样。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
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三、幼儿操作
出示图片:照相馆里的叔叔给我的孩子拍了许多好看的照片,请你们看。(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你们会给我的孩子拍照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
幼儿自选分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准备材料:
①蜡笔画(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
②粘贴画(各种不同形状的彩纸做螃蟹身体、细长条的做螃蟹腿、浆糊、棉签、抹布等)
③泥工(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④拓印(泡沫板制作的螃蟹若干只、调好的各色颜料数盆)二:
四、结束活动
你们给螃蟹宝宝拍的照片真好看,我们一起去跟着螃蟹爸爸跳个舞吧。(幼儿随着音乐边念儿歌边舞蹈)
泥塑螃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泥塑过程中捏、粘、揉、搓、团、压等技能。
2、培养幼儿的立体造型能力。
活动重点:螃蟹腿的排列。
活动难点:螯的做法。
活动准备:泥土、水、塑料刀、泥工板、头饰、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几位头戴螃蟹饰的幼儿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教师播放课件,幼儿观看有关螃蟹的影片。教师画螃蟹。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螃蟹,它有什么特征?
1、幼儿分别描述一下螃蟹的特征。
①身体:圆圆的、扁扁的。
②腿:八条腿。
2、教师出示泥塑螃蟹,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幼儿制作
1、你们知道螃蟹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