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章引入 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阅读思考 引入新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 思考回答 阅读思考回答 创造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夜的成分和组成呢?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回答 〔思考与讨论1〕 〔板书〕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同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异 存在的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管中 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 各种血细胞 体内各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等 所含的化学成分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蛋白质很少 3.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通用2篇)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篇1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教学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探究法、讲授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复习及板书〗
1. 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
2.物理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叫~~。
3.化学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这叫~~。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这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
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3.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
〖板书〗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细胞代谢:细胞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㈠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细胞》教案(精选11篇)
《细胞》教案 篇1
教案示例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细胞概念→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生长的奥秘
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不断深入地认识细胞,从中总结出细胞的概念,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认识生物体生长的奥秘。
2.教学过程 说明
(1)通过学生们复习、回忆、观察——细胞结构简图,引出教学主题。首先展示上节课由学生完成的细胞结构简图,引发学生思考: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区别吗?这些结构都叫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细胞结构的兴趣。
(2)教师适时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细胞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模型讲解动、植物细胞结构。
首先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在介绍过程中渗透研究结构的方法——由外向内,同时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在讲到细胞膜的时候,应提出问题:在观察过程中谁看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膜?目的是,一方面讲清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到液泡时,由于学生容易将它与细胞质看成是两个并列结构,所以教师要强调液泡是细胞质的一部分。
然后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这时也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先找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之处,即都有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再找出不同之处,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质里没有液泡。实施对比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案设计(精选3篇)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的:
1.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3.能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4.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
各种生物变化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各类资料,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
2.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实施建议:
1.本活动建议用25~30分钟的时间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像能力。
3.教材中的图为强调白天和黑夜的对比,显得过高过窄。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自备画纸上绘制,也可用示意图的上面部分。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
活动2对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
伟人的细胞(精选3篇)
伟人的细胞 篇1
9、伟人的细胞
教学目的:1、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本文安排做事情的巧妙
2、分析贾里的人物形象,了解他的行为与思想的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2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3
教具学具: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读课文,合作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概括
教学步骤 :
1、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田小菲少年时的理想是能进北大学习,并在她13岁时实现了这个梦想。是不是所有的理想都会成为现实,所有的人都能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今天我们来看另一个故事。
2、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并把注释中的拼音标到文中相应位置,划出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3、合作学习:(1)把自己共同有疑问的字、词举手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4、强调重点:自诩 荟萃 茅塞顿开
5、读课文:思考:(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概括故事大概内容(用一两句话)(3)故事共写了几件事,分别给它们加一个简短的小标题。a.化敌为友 b.矮个风度 c.打工计划 d.意外成功
6、试着给“打工计划”编一个剧本
提示:地点——某服装厂劳资科
人物——贾里 劳资科接待者
要求:模拟当时的情形,揣摩人物的心理。
《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教案设计(精选4篇)
《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取食、运动和各种视频资料,能够利用事实说明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也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3、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养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了解草履虫运动、呼吸、消化等生理功能。
难点:利用事实说明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生物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你了解的生物之最:如最快、最大等,引入最小的生物------单细胞生物。
课件展示: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包括单细胞动物、单细胞植物和真菌等各个类群。
教师介绍:这些美丽的生物就悄悄地生活在我们周围。在水里、土壤、空气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但是他们如此之小----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以致我们看不见它们。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观察草履虫
1、 观察草履虫的永久装片,简单识别草履虫的形态、大小、结构。
2、 汇报观察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思考:小小的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它能像高等动物那样呼吸、消化、运动甚至思考么?
3、自学教材69页,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并结合课后练习2中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
4、课件展示草履虫的结构并引导学生总结草履虫的生理:
呼吸----
消化----
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