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最后的姿势》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最后的姿势》说课稿范文 篇1
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新增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动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老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刹时,伸开双臂,用本身的身材保卫四论理学生,而本身却献出了名贵生命的动人事迹,显现了他恪尽职守、同心专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淳厚动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为平常而又巨大的老师的歌颂与崇拜之情。全文共12个自然段,定时间次序分为四个部门:第一部门第1自然段,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和寻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部门第2-7自然段,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暂时,用本身的身材掩护四个学生的动人颠末;第三部门第8-10自然段,写地震后救济职员、得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门第11-12自然段,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蜜意歌颂。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生死攸关”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说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悟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
说学法:
1.朗读贯穿法。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通过朗读,理解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路花香》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1、分析: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位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重要讲了担水工妙用破水罐灌溉路边花卉的事,向我们展现了:世上每一件工具,每一小我私家都有自身的代价,我们既不克不及自满自负,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利益地使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实发挥作用。一起花香是担水工使用破坏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优美情形。
本课是则寓言,对付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寓言自己满盈了兴趣,但对寓意的明白还存在肯定难度。通过教学本组前面的课文,也已经开端掌握学习寓言故事的要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所蕴含的道理。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全部教学活动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知道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难点是:感悟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教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谈话激趣法.品析词句法、情感体验法、故事表演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最后的姿势》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新增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动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老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刹时,伸开双臂,用本身的身材保卫四论理学生,而本身却献出了名贵生命的动人事迹,显现了他恪尽职守、同心专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淳厚动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为平常而又巨大的老师的歌颂与崇拜之情。全文共12个自然段,定时间次序分为四个部门:第一部门第1自然段,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和寻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部门第2-7自然段,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暂时,用本身的身材掩护四个学生的动人颠末;第三部门第8-10自然段,写地震后救济职员、得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门第11-12自然段,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蜜意歌颂。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生死攸关”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说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悟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
说学法:
1.朗读贯穿法。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通过朗读,理解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说课稿(精选6篇)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设计意图
学参考中的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将心比心》一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所以我将第一条教学目标改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这样要求更具体,重点更明确。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我觉得真正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而不是说起来一套,做起来一套。所以我将第二条教学目标改为“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重点。针对我们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已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往往只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善于吸收别人回答中的长处,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我将第三条教学目标改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小小的船》说课稿范文(通用15篇)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小小的船》说课稿范文 篇1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小的船》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这首诗形貌的是在明朗的夜晚一个小朋侪瞻仰一弯明月所看到的景象,显现了孩子飞上玉轮、翱翔太空的优美愿望。全诗共二句,第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月儿"弯弯""尖尖"那种引人喜好的形象;第二句由"小小的船"睁开想象,写小朋侪坐上玉轮这条小船所看到的无边的蓝天和天空中闪耀的星星。全诗形象柔美,韵律调和,满盈了儿童情趣。
本课的教学就是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把美丽的星空"移到"黑板上,把月亮"搬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走入情境学习,让他们坐上"月亮船",面对"美丽的星空"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体验,自由诵读。
㈡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是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田字格内4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认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体会诗句所描写的夜晚的天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获得阅读的乐趣和美的熏陶。
㈢教学重点难点
以识字、朗读、背诵为重点,以借助画面,通过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为难点。
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精选13篇)
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松鼠》,是一篇略读课文,是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艺性说明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使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的形象定格在我们心中。选编这篇课文的目标,一是继承引发学生喜好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加强掩护动物、掩护生态情况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举行比力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本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阐明文的表达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团体感知、阅读赏析,掌握捉住特性形貌事物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学惯用正确生动的语言形貌视察所得,作为教学的难点。
(2)本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简朴阐明文的本领,用正确生动的语言形貌视察所得。
(3)情绪目标:加强掩护情况,掩护动物的意识。
二.说学法与教法
1、说学法接纳自主、互助、探究学习方法。
先整体感知--再阅读赏析--后迁移训练。阅读赏析环节,我采用导读引路法,重点赏析第二段,导读点拨第三段,放手自学四、五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即学习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细致观察是准确说明事物的基础,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所在。
2.说教法:
由讲读到导读再到自学,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读想议批注等多种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