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篇1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马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形式,通过想象大胆表现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在表现马路的繁忙的景象的手法。
2、马路上的一些常见物体的形状以及马路上的一些标志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学具: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道路,汽车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和欲望。启发学生谈谈他们所处的城市的交通繁忙的情景。
2、发展阶段
(1)学生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想象,试说说马路的形状、以及马路上有什么?
小结:马路的形状有S形、T字形、十字形……
S形的马路一般来说是用在乡间小道上或者山上的。马路的两旁是一些树、稻草。
T字形可以说这是一个三岔路口、分道的。路的两旁一般有些农田、树木……
十字形的马路可以说是最繁忙的路口了,人流量、车流量都是相当大的。两旁边有些高楼大厦、住宅楼、学校、超市……
一般马路上有人行道、自行车道、汽车道、花坛。在十字路口还有警察叔叔、红绿灯、斑马线……斑马线的作用就是过马路的人行走。
我们过马路是要注意: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由于交通过于忙,就将人过马路的斑马线放到地下去了,成了地下通道。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精选14篇)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学生以前学习过剪纸、折纸,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的意图来剪。本课的纸拉花是由剪、撕、拉、贴为主的综合课。用各种纸片分别剪出各种形态的拉花,突出形态的特点。本课的剪拉方法较为简单,难度不大,可以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是剪拉与玩乐融为一体的学习课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愉悦和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纸材和剪制手段表现不同的拉花,并能用拉花美化环境。
难点:剪刀的使用与控制(薄纸剪时要细心,做到不剪断),拉花的不同表现方法,以及在剪制彩练时对于纸张及色彩的选择与排列
教学目标
1.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纸材的特性并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
2.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练设计出多种用途并进行环境美化。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联想、自主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及各色彩纸
(教师)若干种拉花范作、剪刀、胶水、订书机、一根橡皮筋及各色彩纸等
教学过程
1.演示学具,引发探究。
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张纸。拉一拉橡皮筋。
(1)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剪的方法使一张纸变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样能伸缩呢?
(2)学生自主研究,寻找方法,得出结果,交流演示。
2.揭示课题,欣赏范作。
(1)板书课题:《剪拉花》。
(2)欣赏书本上或教师的范作。
(3)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拉花的用途。
(广东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课题:
第一课 美妙的小世界 (广东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岭南版美术教案)
教学对象:一年级小朋友 (广东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课时:1课时 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学会观察、比较、欣赏与想象、评述美妙的小世界的方法。
二、教育方面
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共享资源,学会关注小世界,热爱大自然。
三、发展方面
动口又动手,表现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重点:
能用简短的话语描述微观世界的“形与色”,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教学准备:
欣赏课件、放大镜
作业要求:
用线条画出自己眼中的小生物。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 探秘活动——播放花丛图片,引导小朋友们近一点,再近一点,再近一点去寻找花丛中的小秘密。
2、 板书课题:美妙的小世界。
二、发挥主体
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美在那里?板书:形态、色彩、花纹、动态。
2、学习欣赏的方法(肉眼观察的“小蜜蜂”与借助显微镜观察的“肥皂泡”)。
3、观察四季图片,从色彩、环境、特点分辨四季。
4、集体探秘——《海洋中的小生物》美在那里?《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在干什么?看《蝈蝈黄花》,猜猜大师想说什么?
三、发展主体
1、 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发现。
2、 绘画表现:要求每人画一种小生物。
教学总结:
学会观察发现身边的美,“美”无处不在,妙在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
第二课 神奇的大世界 (广东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教案(精选3篇)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太阳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2、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到绘画表现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材,学生作业,课件音乐:种太阳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他每天陪伴着我们,给我们温暖和光明,不要以为阴天和雨天没有太阳,那是太阳被云层挡住了。小朋友们一定听说过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还有的小朋友画过太阳呢!
2、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来画一画你心中的太阳。
3、请6-8个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太阳。其他学生用一张较小的纸来画。
二、评议讨论,探索
1、小结:太阳的样子什么形状的?(圆形)因为它会发出光亮,所以我们还要给她画上美丽的光芒。
2、学生画出来的太阳:鼓励为主。谁的最有趣,最美?为什么?
3、小结:想象丰富的太阳最有趣,形式新颖,颜色鲜艳的最美
4、启发学生想象表现:可以把太阳当成人来画,比如:慈祥的太阳公公、快乐的太阳妹妹等。(出示范图或者课件)你可以想象出别的太阳人物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即兴画出一些可爱的太阳的拟人形象。稍微夸张一点。我们也可以把他不同季节的不同样子表现出来。春天的太阳很温暖,我们可以把它的光芒画成枝条,花朵,(出示教材上的范图给学生欣赏)夏天的太阳很热,我们可以把太阳的光芒画成跳动的火焰等等。
小学一年级美术《花地毯》教案(精选2篇)
小学一年级美术《花地毯》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来设计一小块地毯,然后再拼成一块大地毯。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 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 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 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 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种颜色的纸。
学生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地垫拼图游戏: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
活动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块,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
讨论:“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
活动三: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学生运用间或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活动四:
分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组互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童话里的小屋》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童话里的小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童话里小屋的特点,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在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中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立体思维的能力,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盒等材料,通过学生观察、拆、分老师的范作,自己研究制作方法,在创造形状各异的小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立体造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大量的欧洲风格的建筑图片及童话中的小屋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感受建筑的美以及与生活的关系,体会了解建筑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屋的造型美及色彩美,使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设计、创造美好事物的愿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废旧纸盒、橡皮泥的特性,感受色彩的搭配效果。引导学生大胆创作,运用基本形设计和表现小屋的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城堡的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材料基础上对房子的造型设计与色彩装饰,大胆创作。
教学策略:
本节课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之后,利用废旧纸盒的自然形态(如六面体、圆柱体、多角柱体等),或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略作加工,形成不同形状的体块进行组合,在用折、撕、剪、贴、画等方法来装饰城堡,这样就能使房子外形富于变化更加美观生动。
在课的引导阶段,我让学生通过看动画片,幻灯片欣赏了大量的不同风格的建筑,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感受建筑的造型美、色彩美。这也就是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另外,在教授制作方法的时候,我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拆、分老师的范作,研究制作方法,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体现。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用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折纸方法。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盒的形态,通过已有的绘画、折纸等美术手段,将其变成外形富有变化的房子。使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教学全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民王、自由的发展空间。每位学生都乐意参与到本节美术课学习活动中,并且都有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情感体验得到了增强;限度地挖掘和发展了学生想象、创作的潜能;达到了美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统一,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使人本教育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