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2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查看全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精选1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

  2、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利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

  小数点的'移动。

  教具学具:

  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8.1÷34.84÷40.56÷43÷5

  1÷80.75÷150.25÷50.045÷9

  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数│15│150││

  ├————┼——┼——┼——┤

  │除数│5│50│500│

  ├————┼——┼——┼——┤

  │商│││3│

  └————┴——┴——┴——┘

  根据表格,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想一想,除数是小数,能不能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读题、审题、列式

  56.28÷0.67

  这道算式与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能直接计算吗?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方法a把米转化成厘米计算。

  方法b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注:小数点和0要同时划去)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a他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种方法更为实用?为什么?

查看全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4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课件出示:

  复习

  说一说整数加法、减法的含义

  1、加法含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减法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什么是分数单位?

  指生回答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你能分别各写一个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吗?下面请大家在草稿上各写一个,并大胆的猜测一下结果是多少。学生写算式。

  师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尝试练习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都写了什么样的算式?

  生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到底对不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能找到答案的。

  (四)、学习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课件)

  妈妈在家烙了一张大饼。爸爸将这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问: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说吗?(如:爸爸吃了多少张饼?)

查看全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2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

  [点评: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

  二、新授

  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办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查看全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练习八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进程:

  一、复习。

  1、口算。

  2、计算并验算。

  3、找出错误的地方。

  学生解决,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二、练习深化。

  1、练习八第7题。

  学生地理思考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

  针对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2、练习八第8题。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教师讲解,纠正错误,予以改正。

  3、练习八的第九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4、练习八的第十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你认为你学的怎么样?能给自己一个评价吗?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查看全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点击浏览该文件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