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7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3个生字,会写“倦、谱、溢、浸、抑、纯”6个字,掌握“厌倦、曲谱、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难点: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课文重点:2、3、4、5段

  读说结合点:说说自己有没有像孔子类似的学习经历。

  课文背诵点:第2、3、4、5段任选一段

  预习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段落序号

  2.看拼音、写词语:

  yànjuànchéngkěnyángyìchénjìn

  yìyánglúhuǒchúnqīng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主要内容)

  2.从孔子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顺心和文章主要内容)

  1.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收获与质疑)

  预习反馈情况及分析: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看,学生对孔子比较感兴趣,乐于取探讨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文章大意方面做得较好,对课文生字、词语能够掌握、理解,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不是很好。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查看全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 》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 》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

  2、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长相。

  材料准备:

  大班幼儿自画像的作品、八开画纸彩色水笔、蜡笔

  活动过程:

  1、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自画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大班哥哥姐姐们的画,你们看一看,这些画美不美,哪里美。

  (重点引导幼儿从作品的构图、色彩、背景的表现上来欣赏。)

  (2)请幼儿猜一猜小朋友手中的画画的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理解自画像就是给自己画像,符合自己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外部特征

  (1)发给每个幼儿一面小镜子,看一看镜中的自己的特征。(引导幼儿从面部五官他特点、衣着等来观察。)

  (2)说一说自己的特点,帮助幼儿梳理绘画经验。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大胆进行表现以及是否有意识的表现自己的外部特点。多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

  4、展示评价

  (1)请幼儿猜一猜作品中画的是哪一个小朋友?说说是怎样猜来的。

  (2)针对幼儿作品中表现突出的地方给予评价,提升全体的绘画水平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1、从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上看,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3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洲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字其中9个。正确读字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文法。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学反思(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篇1

  《中彩那天》记叙了在二战前发生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发生的故事。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可贵。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学生较好的懂得了课文,理解了父亲的心情,感受到“诚信是金”的道理。

  学生积极质疑问难。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必须提供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机会。得此机会,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例:①我家生活拮据,中奖得到的汽车又得而复失,为什么说那一天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②父亲中了奖,为什么还不高兴?③父亲面临的道德问题是什么?④彩票上的K字为什么被橡皮擦去,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人人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教师依据学生的发言,点出文章的中心:诚信是金。学生们则自觉运用学过的名句,概括出了“言必信,行必果”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两句话,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

查看全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

查看全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哥伦布竖鸡蛋》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2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哥伦布竖鸡蛋》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片断。

  2、理解课文中哥伦布说的“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划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这句话的含义。

  3、懂得敢于创先、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重点:教学活动始终贯穿朗读训练,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19哥伦布竖立鸡蛋

  2、质疑

  (1)哥伦布是谁?(板:哥伦布)

  (2)他怎么竖立鸡蛋?(板:竖立鸡蛋)为什么要竖立鸡蛋?结果如何?

  二、新授

  1、学习字词:忌妒(嫉妒)、抹煞、宴会、挑衅(挑选)、磕

  2、交流哥伦布的生平(板:发现新大陆)。

  3、师: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的探险家和航海家,他曾经历过数次出海航行的失败,后来终于获得了成功,首次横渡大西洋,同时还发现了当时无人知晓的美洲新大陆。这一事迹成为历的壮举,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但在当时,一些达官贵人(板:达官贵人)非常嫉妒,他们千方百计抹煞哥伦布的伟大创举。

  问:什么叫达官贵人?(上层社会有身份有官职的人)

  4、哥伦布怎么竖立鸡蛋呢?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竖立鸡蛋这件事的`几个小节。(5~7)

  5、指名读5~7节,思考:哥伦布、达官贵人分别去竖立鸡蛋,结果如何?

  板:

  6、跟老师配合读读这部分内容:5——7节

  再读,想想用什么语气读?

  师读旁白,生读语言。

  7、你认为竖立鸡蛋简不简单?为什么?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