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平行》的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2)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4)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2、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直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但“认识平行”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抽象的,这些抽象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知识体验无疑是一次挑战。因此,我设计本课时,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技能的形成,并借助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的含义。教学中注重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能初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学会借作直尺、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2、认识平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它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教学难点】 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教学准备】 1、课件2、信纸、方格纸、彩色纸、小棒、直尺、钉子板和橡皮筋【教学过程】一、 活动激趣,引入新课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22《九色鹿》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22《九色鹿》教学设计 篇1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有着许多美丽的壁画,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课件播放,边播放边解说)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个民间故事。(板书:九色鹿)读一读。你觉得九色鹿会是一只怎样的鹿?再来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课文咱们已经预习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九色鹿和谁之间的故事?
师板书(调达,国王)。
请同学们将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
师:课文讲了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调达见利忘义为了发财向国王告了密,背叛了九色鹿。九色鹿据理教育了国王,国王弄清原由后放了九色鹿,下令臣民都要保护它,并且重重地惩罚了调达 这样一个故事。
(屏幕显示九色鹿,调达,国王的关系)
三、精读感悟
那么,“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调达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围绕这两个话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如果有感受,请写在一边。“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大屏幕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读完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四、对话交流
师:下面咱们围绕这两个话题一起来交流吧!读读有关语句,再谈谈你的感受。
小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精选2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型 新授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数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 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具 题卡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息,请你把收集到的数和同学说一说?
2、引入新课
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大?哪个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例4出示我国的6个省份面积的情境图。
黑龙江:4548000 青海:720xx0
内蒙古:1100000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师: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试一试
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问;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师归纳概括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92504〇103600 50140〇63140 28906〇28890 620300〇307300
学生展示收集的数据
观察图片,读出数据
学生尝试在本上比大小,小组交流。
小学四年级题西林壁教学设计(通用2篇)
小学四年级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爬过山?请曾爬过山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爬上山顶后看到的景象和在山下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引入课题:是啊,山上看到的村庄还是原来的那个村庄,但是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景象出现呢?大文豪苏轼也有过和你们一样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写的一首诗《题西林壁》,看他是怎么为我们解开这个疑惑的。(板书课题)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注释,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想:可能有同学不懂“题”的意思,可让同学们先组词,比如“题目”“题写”“问题”等,结合古诗,选择正确的译义。)
3、板书课题意思: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文。
三、初读诗文,感知节奏
1、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自己默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教师范读。要求:同学们在听时要注意老师的节奏,在停顿的地方用“/”作上标记。
3、全班朗读,教师纠音。注意卷舌音平舌音的正确读法。
4、鼓励个别起来展示读,大家一起纠音、评价。
过渡:同学们已经会读这首诗了,但是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意思
四、学习第一、二句诗意
1、全班朗读这两句。
2、猜想诗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同桌间互相说说你猜到的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来把自己理解到的诗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板书诗句意思: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庐山却变成了一座山峰,高大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景象都各不相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22《九色鹿》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22《九色鹿》教学设计 篇1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有着许多美丽的壁画,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课件播放,边播放边解说)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个民间故事。(板书:九色鹿)读一读。你觉得九色鹿会是一只怎样的鹿?再来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课文咱们已经预习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九色鹿和谁之间的故事?
师板书(调达,国王)。
请同学们将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
师:课文讲了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调达见利忘义为了发财向国王告了密,背叛了九色鹿。九色鹿据理教育了国王,国王弄清原由后放了九色鹿,下令臣民都要保护它,并且重重地惩罚了调达 这样一个故事。
(屏幕显示九色鹿,调达,国王的关系)
三、精读感悟
那么,“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调达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围绕这两个话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如果有感受,请写在一边。“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大屏幕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读完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四、对话交流
师:下面咱们围绕这两个话题一起来交流吧!读读有关语句,再谈谈你的感受。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22《九色鹿》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有着许多美丽的壁画,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课件播放,边播放边解说)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个民间故事。(板书:九色鹿)读一读。你觉得九色鹿会是一只怎样的鹿?再来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课文咱们已经预习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九色鹿和谁之间的故事?
师板书(调达,国王)。
请同学们将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
师:课文讲了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调达见利忘义为了发财向国王告了密,背叛了九色鹿。九色鹿据理教育了国王,国王弄清原由后放了九色鹿,下令臣民都要保护它,并且重重地惩罚了调达 这样一个故事。
(屏幕显示九色鹿,调达,国王的关系)
三、精读感悟
那么,“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调达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围绕这两个话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如果有感受,请写在一边。“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大屏幕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读完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四、对话交流
师:下面咱们围绕这两个话题一起来交流吧!读读有关语句,再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