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通用3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或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状况:

  1.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或整百数的除法。

  2.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能力,基本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3.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 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学校又招收了一年级的新同学。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

  、

  三、解决问题

  (1)出示图及题目:有5 000克白糖,每1千克装1袋,可以装多少袋?

  (2)学生自编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同桌相互解决。

  (3)出示图看图,你从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总结: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算单位,统一单位。

查看全文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模板(精选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模板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200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20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200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查看全文

小学数学三年级暑假作业答案(精选2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暑假作业答案 篇1

  P2-3

  1、30 400 200 40

  300 75 100 40

  3000 30 3600 150

  100 0 60 500

  2、略

  3、6......5; 190; 43.....4; 90......3

  4、略

  5、1/2; 2/9

  动脑筋、48

  P4-5

  1、120;120;400;350;

  120;120;4000;3500;

  1200;1200;4000;35000;

  12000;12000;40000;325000

  2、略

  3、60*2=120;20*6=120;30*4=120;40*3=120

  4、135;2

  3500;39

  10

  5、2/8+4/8=6/8; 6/6-5/6=1/6

  动脑筋23

  60

  P6-7

  1、800;1800;2400;260

  3000;240;4200;480

  18000;2000;480;4800

  1500;770;1600;7200

  2、时、分、秒

  60;60

  180;10800;2;420;4

  3、20;200;2000;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360、3600、3600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4、时;克;克;厘米;米

  5、5;20或62等

  动脑筋

  11111;

  6

  1234567

  123456; 7

  P8-9

  1、19;30;51;17

  28;62;19;11;

  25;19;38;11;

  87;25;41;47

  2、1422;856-728=128

  3、略

  4、60;180;1分30秒;490

  5、0.3;1.4;1.9;2.7;3.8

  6、略

  7、6*6=36(块); 900*36=32400(平方厘米) 32400平方厘米=324平方分米

  动脑筋

  2*6+4+8=24;8/4*2*6=24;......

  3*6+7-1=24; (7-3)*6*1=24......

  P10-11

  1、0.9;1.6;1.3;4.5

  1.2;21.5;8.1;6

  2;3.6;1600;5.1

  8.3;35.8;0.4;3.3

查看全文

小学数学三年级《可能性》说课稿(通用16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可能性》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基础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摸糖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查看全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精选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 篇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遵循规律,给学生充分感知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搭配衣服这个环节,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学具,发现不同的搭配方法,接着让学生在摆的基础上在练习本上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上装和下装,用连线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创新搭配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发展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具体事物的能力的体现。

  2.调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全心投入。

  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越是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过生日”的情境,把探究新知与巩固练习都贯穿在这一情境中,一气呵成,使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上装和下装的小卡片圆形小卡片正方形小卡片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是聪聪的生日,让我们一起唱一首《生日快乐》歌来祝福他吧!

  (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唱歌)

  师:(课件出示一个女孩子和她的衣柜)茵茵想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生日聚会,可是她却不知道怎样搭配,你们能帮帮她吗?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动画配上耳熟能详的歌曲,这样的开场会让同学们在兴奋与快乐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查看全文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1

  学习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6162预设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课件、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感受边线。1.认识边线。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创建绿色校园,学校准备在校园一角开辟一块花圃,(出示花圃,为了让花圃更美丽,准备给它围上一圈白色的栅栏,你觉得应该围在哪里呢?指名2-3人说。(围在花圃的周围或者是边沿)请你上来指一指,好吗?你们同意吗?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沿着花圃的边缘来围栅栏。边说边演示课件。(花圃的实物隐去,显示花圃的平面图形,同时显示红色轮廓线)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这圈红线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边线。板书:边线。2.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一周的边线吗?指名一个人指。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集体交流。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指名2-3人边指边说。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