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册《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精选17篇)
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册《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本节课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
教材呈现了多个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形成复杂图形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每一个情境中,图形变换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变换过程的多样性。在教材呈现上,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下册
●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四年级上册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2.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和图形世界的神奇
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图案设计与数学欣赏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教材安排了“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负数》第三课时作业设计(精选17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负数》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篇1
【随堂精练】
一、填空
1、+8.7读作( ),-读作( )。
2、1、南极冬天的气温曾经达到零下76.5℃,可以记作( )。 从银行取出1500元,存折上通常记作( )。
3 一盒食品的包装袋上标着“净重(300±5)克”,实际质量在( )克到( )克之间。
4、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
5、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 )边。
6、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7 有一列数: 3、2、x、0、—1、—2、y、—4、 其中x应为( ),y应为(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负数》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精选17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负数》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篇1
【随堂精练】
一、填空。
1、在0.5,-3,+90%,12,0,- 这几个数中,正数有(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向东走9m记作+9m,那么-7m表示( ),0m表示( )
3. 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4 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
4、在数轴上,从左往右的顺序就是数从( )到( )的顺序。
5、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都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6 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7、大于-3而小于2之间有( )整数,他们分别是(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在以下方面引导:第一,调查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他们在以下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没有采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第二,组织讨论需要收集那些数据以及收集数据的方法。第三,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统计活动往往需要小组合作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如何分工、如何实施调查和记录数据、如何整理数据等。第四,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第五,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
二、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报告诉人们哪些信息?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精选1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回顾整理——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巩固比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3.通过交流整理与复习的不同思路,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比的有关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三幅“奥运会”会徽旗帜图:分别是长3厘米、宽5厘米;长3厘米、宽3.8厘米;长4厘米、宽3.7厘米。
师:你认为哪幅图最匀称?
学生交流。
师:能不能用数学语言描述长与宽的关系?
学生交流。
出示课题:比的整理与复习。
二、回顾知识,整理归纳
1.回顾知识,合作梳理
(1)师: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把所学有关比的知识用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学生整理。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2)师谈话:对于这一部分知识,你认为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学生交流:类推的'方法。
2.沟通联系,主体内化
师:请小组讨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联系和区别?请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师: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全班交流。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精选14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知道如何寄信最经济 设计邮票的价值
教具学具:
各类邮票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1. 观察邮票。
实物投影出示课文中的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 说一说。
(1) 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 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新知学习,组织活动
1. 出示邮政相关的费用。
业务种类 计费
单位 资费标准/元
本埠资费 外埠资费
信函 首重100g内,每重20g
(不足20 g按20 g计算) 0.80 1.20
续重101~20xx g每重100 g
(不足100 g按100 g计算) 1.20 2.00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
(1) 不到20 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 不到20 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 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 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 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不足20 g按20 g计算,所以45 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