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查看全文

人教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一》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人教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的使用几分之一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使他们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思考问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感受几分之一的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正方形纸片和圆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理念: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基本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文学上的四大名著都是什么吗?那你们最喜欢哪部名著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有关《西游记》的故事,不过在故事中藏着数学问题,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教师边讲边出示课件。)

  2.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孙悟空、猪八戒见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口水直流。师傅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们。”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行啊!行啊!”

  师傅说:“有4个桃,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多少个?请写下这个数。” 谁来帮他们来分分。生:每人分两个。平均分,就是你们两个人分的要一样多,那用数字几来表示呢?生:2“

查看全文

人教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一》教学设计(精选4篇)

人教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从“形”中来,到“数”中去,从图形中找到分数,看到分数想到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查看全文

三年级数学《参观科技馆》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年级数学《参观科技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p8 试一试1-2,练一练1、3)

  教学目标:

  1、探索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过程,培养学生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自悟学习的条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出示卡片:6÷3、12÷4、18÷6、35÷7)

  师:①口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好算。

  ②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利用乘法口决。

  师: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几位算式朋友。

  (出示卡片:30÷3 600÷2 560÷7 360÷9)

  ①口算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很好算。

  ②你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0”不参加计算,利用乘法口决算出后,只要在后面补上“0”就行了。

  生:先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例如:30看成3个十,再把3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十,就是10。

  600看成6个百,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百,就是300。

  师:现在老师也想认识你们带来的新朋友,你们带来了吗?

  (生:整理自己的口算卡,口述,师板书:……)

  师:你们能算出结果吗?(生演算)

  师:你又有什么新感觉?你是怎么算的?

  生:利用乘法口决,在心里先想出整十数,再看有几个“0”不参加计算,算出结果后在后面补上不参加计算的“0”。

查看全文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26~27《搭配中的学问》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合理有序的搭配方法和策略。

  2、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并且感知:要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进行观察与操作。

  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搭配中的学问

  2、什么是搭配呢?搭配中又有什么学问和奥妙呢?认真学完了这节课,你们就明白了!

  3、“营养配餐中心”的王师傅,交给我们三(5)班的同学一个任务,板书:配菜

  王师傅想在你们当中聘请一名优秀配菜师和两名优秀服务员,你们愿意参加应聘吗?

  (二)、搭配菜谱、探究规律

  活动1:给星期一的菜谱配菜

  1、王师傅考大家来了,请看:

  课件出示:星期一的菜谱

  荤菜 肉丸子

  素菜 白菜

  冬瓜

  2、星期一的菜谱里都有些什么菜啊?你们知道什么是荤菜,什么是素菜吗?

  3、王师傅有个要求,请看:一个盒饭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你打算怎样配菜呢?

  4、学生思考并与同座交流自己的想法。

  5、还有别的搭配方法吗?你觉得这样一荤一素搭配好吗?

查看全文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25-26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感,积累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年暑假,黄老师和大家一样,过得很有意义,我和同事们一起登上了一座很有名的、海拔2千多米的山。(出示照片)这是登山时拍下的照片,想知道我们登的是哪座山吗?我给出一个,你们来猜好吗?黄老师登上的是五岳中的一座(依次出示五岳的名称及高度),而且是五岳中最高的一座。
2.你们为什么认为是华山呢?(出示站在由金庸题词的“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
3.我们要知道五岳中最高的是哪座山,就要对这几个数进行大小的比较。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可以拿来作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时会用什么符号?(“>”、“<”、“=”)
4.这节课我们着重解决几个什么问题呢?或者说你想学会什么呢?
(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学会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比较和千以内数的比较有什么不同;比较的时候有没有简便的方法;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我想知道更多的四位数的知识……)
二、游戏
(一)从个位抽起。
1.让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研究这些问题。
2.这是玩游戏的道具。
(1)这是用来插数字卡片的。
在黑板上预先写有“个、十、百、千”的数位,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各有一个可以装卡片的口袋,左右各一份。如下图: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