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文作者用寓言的手法写了一只狼四天发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因为狼的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作者用富有哲理的思维方式,对这只狼的案例借各界不同人士的内在逻辑思维趋向,表露看法。故事虽短小,但这只狼的不留余地,却给人留下了一个思考的余地。人们指责着狼的愚蠢与不明智,因为他们都在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看待事物都在奔赴一个自己认为有益的目标。狼的遭遇,繁衍了各界人士的思考,对人生、对环境、对计划等等。精辟的言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2、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教学难点:

  理解各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4、教学突破点: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活动提示,先弄清楚各界人士是什么样的人,然后结合他们的职业来理解他们的评价。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齐读课题。并指生读课文。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读课文,注意读得文通字顺。

  (三)结合课前的预习,汇报自学的成果。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同学们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关注字音、字型、词义、等基础知识部分。

查看全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4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书湖阴先生壁》。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到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江南春》时,用到了这样的学习方法:

  ①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③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接下来,同学们要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另一首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查看全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文作者用寓言的手法写了一只狼四天发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因为狼的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作者用富有哲理的思维方式,对这只狼的案例借各界不同人士的内在逻辑思维趋向,表露看法。故事虽短小,但这只狼的不留余地,却给人留下了一个思考的余地。人们指责着狼的愚蠢与不明智,因为他们都在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看待事物都在奔赴一个自己认为有益的目标。狼的遭遇,繁衍了各界人士的思考,对人生、对环境、对计划等等。精辟的言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2、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教学难点:

  理解各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4、教学突破点: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活动提示,先弄清楚各界人士是什么样的人,然后结合他们的职业来理解他们的评价。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齐读课题。并指生读课文。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读课文,注意读得文通字顺。

  (三)结合课前的预习,汇报自学的成果。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同学们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关注字音、字型、词义、等基础知识部分。

查看全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精选2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抓准情感主线。

  2.以读为主,结合讲、思、议一起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

  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

  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

  3.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

  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自读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概括出三件事。

查看全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在语言表达上凝练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1、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读一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后,能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3、视频:洪水袭击村庄,谈一谈看后的感受。

  二:读中品文,体会洪水的来势凶猛。

  (一)今天,让我们深入的走进课文,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后谈感受。

  (1)我仿佛看见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我已经感受到洪水即将爆发,灾难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了。

  3、如果刚才是倾盆大雨,那现在就是山洪暴发。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请同学们站起来,看看一米大约到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啊!跳舞,平时的舞蹈是赏心悦目的,此时,洪魔跳的可是疯狂的死亡之舞啊!谁再来读?(读出了洪水的肆虐与疯狂)

  5、最后一句谁来读?(我听出了洪水如野兽般在狞笑,读出了洪水的凶猛和可憎。)全班读这3个句子。。

  6、我们将这3句话连起来再读一遍。听了大家的读,我的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刚才录像中那狂奔而来的洪水,在路面上张牙舞爪的姿态,为什么这3个句子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呢?(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对,用适当的修辞方法会让句子更加生动。

查看全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品读林肯对参议员们说的三段话,了解其含义。

  2、感受林肯高尚的人格,感悟林肯能成为美国历最有为总统之原因。

  教学重、难点:

  体会林肯说的三段话,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个伟人,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林肯是——(齐读课题:鞋匠的儿子),而且他说他永远是——鞋匠的儿子。(课件:头像)

  过渡:这位有着贫民血统、出身卑微的总统,在刚当选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板书后提问:尴尬是什么意思?那些议院们为什么感到尴尬呢?(指名说出尴尬原因:那些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人,自认为高贵,有强烈的优越感。他们从未想过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修鞋匠的儿子。当时的美国,等级观念特别严重,参议员无法接受这个修鞋匠的儿子成为他们的总统。)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板:羞辱)

  1、这位参议员是怎样羞辱林肯的?谁来读一读 ?

  (1)、指导读参议员的话。

  (教师评价:你的朗读,分明使我感受到了一种傲慢和无礼的态度。语调拖长、声音高而慢条斯理,听上去给人的感觉就是傲慢无礼,你用你的表达使我感受到这位参议员的无礼态度。)

  (2)、你们觉得这句话,除有一种傲慢语气,还有怎样的语气?(嘲讽、讥笑、蔑视……)

  (3)、这位参议员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羞辱林肯),他何止是在羞辱林肯一个人?(引导体会:他还在羞辱林肯的父亲。)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