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北国豪情(通用3篇)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北国豪情 篇1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

  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象,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的知识。

  (2)初听《跑旱船》感受情绪

  (3)分解动作:秧歌步

  (4)请学生跟着音乐跳一跳,再次感受情绪

  (5)启发学生关注歌曲中滑音,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

  (6)再听全曲,请学生谈谈“哪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

  (7)结合“露一手”活动,模拟欢庆的场面:请学生两个人一组,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跟

  着音乐走秧歌步(请部分同学模拟锣鼓和群众的喝彩,增加欢庆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对花》

  1、先回忆以前学过的一首《对花》,想想它的演唱形式(对答)

  2、听新歌《对花》,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查看全文

小学六年级音乐《雪绒花》备课教案(精选16篇)

小学六年级音乐《雪绒花》备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欣赏《音乐之声》插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2、知识目标:了解电影音乐及电影音乐的特点、作用。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歌曲《雪绒花》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优美和谐的旋律。再了解电影音乐艺术中的作用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电影音乐。

  教学难点

  歌曲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和谐。

  教学用具

  手风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简单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5分钟)

  师生: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多来咪》。提出问题:谁听过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部电影?

  学生:《多来咪》选自《音乐之声》电影。

  播放课件背景音乐《雪绒花》衬托下课题名称。

  二、简介电影

  1、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获奖情况

  教师: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1965年改变成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2、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通过播放电影片段讲述电影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部影片及音乐。

  教师:教师讲述《音乐之声》的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名叫玛利亚的年轻女子,她生性活泼、热爱生活、善弹吉他、喜欢唱歌。后来,玛利亚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玛利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玛利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致。上校轻拂六弦琴,唱了《雪绒花》,歌曲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查看全文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保卫黄河》教案(通用11篇)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保卫黄河》教案 篇1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能对母亲河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充满激情的演唱。

  2.欣赏合唱《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气势磅礴的旋律特点及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在对比聆听过程中,初步了解独唱、齐唱、合唱的含义,并能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

  教学重难点:(责任编辑: )

  1.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2.感受欣赏曲的旋律特点。

  3.歌曲轮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歌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走进教室。

  二、欣赏教学

  (一)初听:

  哪位同学知道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长江之歌》。你们能感受到歌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吗?(激昂、优美、深情、洋溢着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欣赏独唱《长江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为对比演唱形式的不同作铺垫。)

  (二)复听

  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长江之歌》

  1.聆听这首《长江之歌》的演唱形式和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长江之歌》有什么不同?

  2.运用这么多形式的演唱给你什么感受?(演唱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四个声部演唱使表现力更加丰富了,充满了立体声音的感觉。

  3.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长江之歌》,好吗?

  (三)再次欣赏

  1.师: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长江之歌》。

  2.教师提出欣赏要求: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3.学生欣赏后回答。(为什么重复?怎样体现柔美抒情?)

查看全文

小学六年级音乐课《爱我中华》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六年级音乐课《爱我中华》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以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爱我中华》一课为内容为大家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

  二、说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新授课《爱我中华》。它在本单元中起着总结全单元,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五十六朵花”系列总结的作用。它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爱我中华》是一首集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舞音调创作而成的的歌曲。四四拍,曲式结构为三段式。全曲旋律流畅,变化丰富,有张有弛,一气呵成,营造了热情奔放的情绪。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

  ①通过学习,我计划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用热情、自豪的情感演唱《爱我中华》,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②从民族音乐出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生活,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使他们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锻炼,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

查看全文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通用2篇)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 篇1

  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地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

  能力目标

  积极参与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妈妈的深情。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

  知识目标

  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激,从而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爱。

  教学难点

  通过情感的体验升华为感恩的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受浓浓的母爱。

  2、师生问好。

  二、情景引入

  1、欣赏亲情图片《深深的母子情》

  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妈妈格桑拉》

  三、学习歌曲《妈妈格桑拉》

  (一)感受歌曲

  1、初听歌曲《妈妈格桑拉》(欣赏音乐音乐视频),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

  2、在听录音范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带学生用“la”音轻声跟唱旋律。

  (二)学唱歌曲

  1、指导学生轻声的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意境。

  2、师教唱曲谱,然后再弹琴逐句教唱歌曲。

  3、师生进行歌曲接唱,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查看全文

小学六年级音乐课《嘀哩嘀哩》教案范文(精选17篇)

小学六年级音乐课《嘀哩嘀哩》教案范文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小学音乐第六册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1、指导同学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淅的咬字、吐字练唱歌曲《嘀哩嘀哩》,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并教育同学们热爱大自然。

  2、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同学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同学想象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并初步体会获得胜利的喜悦。

  3、让同学通过自身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锻炼同学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的第五、六句(第二乐段的一、二句)。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电脑课件。

  同学情况:

  经过调查,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歌曲。在学校广播、学校艺术节、以和一些VCD光盘上经常能欣赏到这首歌曲。所以大多数同学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能完全唱对,出错最多的地方是歌曲的第五、六句,所以我把歌曲的第五、六句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来设计。

  设计思路:

  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屏弃原来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本着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同学。让同学想学、愿学、乐学。并给同学提供想像的环境和空间,充沛体现同学的自主学习和发明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小小迎春花》做律动进教室。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