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5-04-04

2017小学教育论文格式

  封面

  硕士学位论文封面、书脊要求如下:

  (1)论文题目:不超过26个字,可分两行排列,中英文对照。

  (2)指导教师:论文作者本人导师。未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且在研究生处备案的合作指导教师,不得在学位论文上署名;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

  (3)学科门类: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如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管理学等。

  (4)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

  (5)日期: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6) 论文封面颜色由专业点自定,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附于学位论文摘要之前,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

查看全文

2015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查看全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提纲

  毕业论文是电大各专业每位学员都必须完成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免修。要求每位学员在学校指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和范围

  1 .要求 :( 1 )论文的选题范围限定在小学教育教学领域;(2)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 3 )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工作,选择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4)选题要考虑论文所要求的理论性和深刻性:( 5 )选题宜小不宜大,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切忌选择内容空泛、大而无当的问题。

  2 .范围 :( 1 )围绕本专业和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创新。例如:小学教师必备的学科基础——谈心理学教学;现代化教学的技术支撑——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小学生成长过程探微;如何使小学教师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探索;等等。( 2 )小学教育专业各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例如:文学与科学: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美育与教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研究;计算器用于数学教学的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模式研究;等等。( 3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小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浅论教师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刍议;论小学教育的社会实践;谈小学生的爱心教育;等等。

  二、论文程序和时间分配

  从 年 x 月 x 日开始, x 月 x 日结束。以下是具体程序和时间分配建议:

  1 .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 (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所谓“ 适当 ”,是指符合选题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选题,保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论文选题的程序和方法 是:首先在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浏览相关研究资料,并向他人请教,了解这一范围的研究状况,同时进行积极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真正选好课题的标志是形成解决这个课题的设想。选题要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并经指导教师认可。要求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的内容 包括:( 1 )本课题的意义(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2 )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 3 )本课题预期研究结果和基本思路;( 4 )本课题的主要参考资料。

查看全文

毕业论文范文:论创造性教育的有效实施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尊重、保护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天性,不断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想象、创新的机会,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去发现、去展示,在“异想天开”的过程中不断地展现自我成长。

  关键词:关注 挖掘 创造性教育

  一、关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创造性契机

  幼儿都拥有创造的潜能。有一天,教师在户外和小朋友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玩着玩着,老师发现有一个叫浩明的小朋友“不合作”地蹲在地上,歪着脑袋闭着眼睛,双手交叉抱着肚子,而不是像其他小朋友们一样晃来晃去,这位老师刚想发火,但她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走上前询问原因,浩明说:“小鸡宝宝不舒服了,生病了。”老师马上随机教育,转身对其他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你们瞧,这只鸡宝宝生病了,让我们一起带它去看医生好吗?”于是就和小朋友们带这只小鸡去看病,看过“医生”之后,这只小鸡就站起来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开心地玩别的游戏了。试想,如果当时教师发火了,不去了解情况,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浩明小朋友肯定会不高兴的,同时也会扼杀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不同寻常表现,发现其潜在的内涵,要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千万不要折断幼儿想像的翅膀,鼓励“异想天开”,允许幼儿在自由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看法。

查看全文

论杜威教育目的教育范文

  我国教育理论界,普遍认为杜威是“教育无目的论”者,此结论主要依据以下两点得出:“我们在教育上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儿童是太阳……儿童是中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论杜威教育目的

  “教育即生长。生长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多地生长。教育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多的教育。”“教育于自身之外无目的。”

  杜威也谈到教育没有终极的、固定的目的。但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动态的,远非仅用“教育无目的论”所囊括。

  那么,杜威是基于什么而提出“教育目的论”呢?在早期,杜威偏重于强调儿童的心理方面,因此根据这一心理学的预先假设来建构他早期的教育目的:“近代心理观念,主要把心理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生长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现在我们相信心理是不断成长的东西,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着,在不同的时期里,表现出各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和兴趣的形态” “教育和心理学在这一点上的一致性,不管怎样讲,也不会讲过头。”杜威从教育和心理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契合点和一致性,得出他的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因此,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其实指的是教育没有一个终极的、固定的、永恒的、一般的目的,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不断的生长,不断的发展,并且这种生长和发展的方向要有助于继续生长和发展,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查看全文

论教育目的的生命取向教育范文

  从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来看,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表述是,“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教育目的的表述是:“每一项教育行动都是指向某个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些目的是受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所制约的”、“某种形势的客观现实必然制约着每一个国家根据其特殊背景所制定的当前的教育目的,但这种教育目的,同社会的一般目的一样,也是那些参加教育活动的个人意志与主观选择的结果”。显然,两种表述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前者认为,教育目的由国家机关规定,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表达了人们对从事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结果的预期和愿望。后者认为教育目的是普遍目的与个人意志的共同体现,强调从事教育工作或者与教育发生直接联系的人在教育目的厘定中的重要作用。简言之,前者描述只是法定文献上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能否在实践中予以贯彻与实现却不得而知,此时的教育目的是先于教育实践预设的。后者则认为教育目的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教育目的的确立过程应体现出构建、生成与多元的特质。

  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争,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基本事实,即任何形式的教育目的。其内容都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对人的身心发展做出规定,对人发展的社会方向做出规定。教育目的的两个基本内容,在不同时期衍生出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标准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障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反之,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该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社会出发;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完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显然,两者争论的核心就是教育目的厘定的主体之争,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主体地位,而个人本位论则认为人是厘定教育目的的核心因素。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