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4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言文学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以做到传承中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执教《春夜喜雨》这首古诗时,我注重了一个词——诗情画意,即让学生从读入手,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积累想象诗歌画面,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整堂课下来,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以读带动课堂,分层次达到目标,遵循了教学规律。这样,学生积极性较高,学习氛围浓厚。在朗读上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
(1)让学生读出节奏,读通。
(2)让学生读出韵味。
(3)让学生译读,读懂。
(4)悟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意境,体悟情感。
二、注重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对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学生做得相当好。另外,对词语的品析,相互间交流得认真、详细。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轻松的便将学生带入了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意境美,受到熏染。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待商榷的地方:
一、译读的环节突出不够,有影响学生掌握诗意的'嫌疑。
二、时间把握上有问题,导致最后结尾匆忙。
一堂课下来,总是得失兼有。教学就是这样——不断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有勇气,有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就一定会在教学的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说”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说”的渴望。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悟”,有所“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云房子》是小学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资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另外,天空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这些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话,用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竟的感觉。让学生在教轻松的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活动,从而真正把课文读懂读好,达到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的目的。
[过程]
课一开始,我出示词语:“傻傻地横着美美地开着笑眯眯的太阳水汪汪的蓝天大礼堂小麻雀叽叽喳喳”学生充分自读后,我说:“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感觉?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为下文学习做准备。
接着创设情景,说:“哪只小鸟最想来造云房子?想造云房子的一起站起来告诉老师。”引导学生相像自己就是小鸟来造云房子,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想象云房子的样子,反复朗读品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即说:“小鸟们在做些什么呢?小鸟你也想邀请好朋友到你家去吗?好,那现在请小鸟们飞起来吧,去邀请你的好朋友吧!”启发学生想象小鸟们在说些什么?通过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小鸟的快乐心情,感受云房子的有趣,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集锦(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集锦 篇1
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拓展学生的语文空间。《找春天》一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春天说得更美丽,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充分利用文本来拓宽学生写话的空间。由此可见,教材不应是码头,而应是航船。
新课标“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潜心会文,充分与文本对话后,谈谈对春天的感受。当一个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春天是活泼的”,教师并未急着去谈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会读书,会思考后,便锁定“活泼”这一感受,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激发想象。这一引一拨,孩子所展示的思维空间竟是如此的广阔。想象是如此的丰富,假如没有这一环节的停留、挖掘,学生只是肤浅、走马观花似的多元解读,那么课堂上情感迸发的镜头也就不复存在了!
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性飞扬,还有赖于教师所营造的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新课标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接触。基于此学生才会在课堂产生“我也来说说”的大胆想法。当学生产生这些想法,教师除了大加鼓励,还可帮其“扶上马,送一程”,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集锦 篇2(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在这美丽的春天里,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音乐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并在自己的头脑中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来说一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诵古诗中感悟语言,在歌声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创造图画。学生们学习的兴致盎然,这节课结束了,但古诗的韵味永存。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咏柳》整堂课的教学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对柳树的观察到充满奇妙的想象所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的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在课中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能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能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我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俗语》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2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俗语》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1
一、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孙悟空在花果山的画面。
师:孩子们,快看!齐天大圣孙悟空来了,他要带我们去游览美丽的花果山,可每个景区都设了关卡的,过了关才能进去。孩子们,还去吗?(去)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板书:“人心齐,泰山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件展示:花果山大门“我会认”。
师:瞧,第一关到了。孩子们,开始我们的闯关行动吧!
请打开课本9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带红色小帽的字多读两遍。
2、谁愿意读读课文?其余孩子认真听他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评议)。谁来和他比一比?
3、读得真棒!连调皮的小猴子也被吸引来了。瞧!(课件:15个小猴,身上写着本课生字)你认识吗?认识哪个就叫哪个的名字,还不认识的请小老师教一教。
4、拿出生字卡,同桌伙伴互相考考,不认识的,互相帮帮,看谁记得牢。
5、用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的形式认读生字卡。
6、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这么多生字,全被攻下了。可哪些音难读?哪些字难记?请与同桌交流,看看同伴的想法是否与你相同。
7、比一比哪个孩子最能干:能用“告诉我××字音或字形容易错”的句式向大家说说,提个醒。
8、交流识字经验:孩子们真能干,不但看得仔细,听得认真,还说得这么清楚,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识字方法。
(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比一比、换一换、编儿歌、形象记忆等识字方法)
9、这么好的识字方法,让一向自以为聪明绝顶的齐天大圣都自叹不如!唉,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大圣也只好把花果山的大门打开了。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教学反思 篇1
一、注重朗读训练
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线,采用欣赏性的朗读,品尝性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到美丽的秋天,感悟到秋天的快乐,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朗读充满了诗意。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个别读、齐读、赛读、自由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我能大胆尝试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在教学二、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并在小组中读读,还要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虽然低年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是很好操作和把握,但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作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语文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课文大量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将秋天的美人格化、动态化、具体化。课堂上通过自觉朗读、动作演示、观看动画、游戏对话的环节,让学生感受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生动形象特点。在叠词和比喻句的训练中不仅仅局限于课文中出现,还延伸到课外,发掘学生潜在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四、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得当,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像开始的字词认读游戏以及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欣赏秋天的美景,整体感知秋景。后来动画演示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过程,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课文内容,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