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1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笔算
1、做复习第1题。
(1)做第一组加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计算。提问:笔算加法要怎样算?
(2)做第二组减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
(4)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复习第2题第一行,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把三道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题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35+1183-607-235
4、做复习题第3题里的第一组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
1、做复习题第4题,指名两人板演。
2、引导学生小结:加法和减法怎样验算、
四、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笔算加法和减法各要怎样算?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作业:复习第2题余下的六道题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2一、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遇到一只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乌鸦看到旁边有小石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难点: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乌鸦遇到问题肯动脑筋,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教案(通用17篇)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创新的能力。这篇课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不难读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文本极具示范性和启发性。只要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教材利用适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这篇课文内容特点以及编写意图,我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1,重点是让学生划出人物对话的内容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找准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指出:阅读教学的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篇课文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三,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的设计立足直观探究理解,重点放在识字,听说和阅读理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小学二年级入学教育安全教案(通用4篇)
小学二年级入学教育安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区分陌生人与熟人。
2、知道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拒绝陌生人碰触自己的身体。
3、知道跟陌生人走时,要征得老师和家长的同意。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准备家人、熟人、陌生人的照片各3—4张。
2、饼干、巧克力、玩具适量。
【活动过程】
一、出示照片,引导幼儿学习区分陌生人和熟人。
1、请幼儿把照片上的人按家人、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分成三组,说一说每一组都有谁。
2、小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都是家人,认识的人是熟人,不认识的人是陌生人。
二、引导幼儿讨、交流正确理解陌生人的含义。
1、陌生人都是坏人吗?
哪些陌生人是好人?哪些陌生人是坏人?为什么?
2、小结:陌生人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很多陌生人都是好人,医院里的医生能给病人看病、清洁工人能给我们带来干净整洁的环境,警察能保护大家的安全,所以他们是好人。但陌生人里也有一些坏人,他们看上去和好人一样,他们看上去和好人一样,但是会想一些坏主意,做一些坏事,欺骗小朋友,有的还会伤害小朋友。所以遇到陌生人时,要多加小心。
三、教师和幼儿进行游戏《遇到陌生人》,引导幼儿学习与陌生人正确交往。
1、教师扮演陌生人,走到某个幼儿面前搭话并请他(她)回答,引导全体孩子思考、讨论:你同意他的说法吗?怎样回答更好?
陌生人:“婷婷,给你一块巧克力,可好吃了!”
婷婷:“谢谢你!我不认识你,我不吃巧克力。你走吧!
陌生人摸摸瑞瑞的头和身体说:“瑞瑞,我知道你的名字,咱们做朋友吧!”
小学二年级活动教案(精选2篇)
小学二年级活动教案 篇1
射洪坝第一小学 张凤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写实、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
技能:运用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艺术作品生动奇特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五官、表情、脸型的独特造型,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制作奇特的脸。
2.教学难点:脸部形象变化丰富,特点突出。避免无序、杂乱的组合装饰。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范作,泥土,各种装饰材料
学具准备:泥土或橡皮泥,各种装饰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明星,你们想认识他吗?
出示奇特的脸,这张脸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这就是一张奇特的脸。
板书:《一张奇特的脸》
(二)新授课
1.提问
① 这张脸为什么奇特呢,我们来看赵本山本人的脸和漫画的脸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a、首先脸型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 脸型 变形
b、你们还知道哪些形状的脸型?
c、五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 夸张眼睛耳 口 鼻眉
总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一张普通的脸在经过了脸型变形五官位置的变化与夸张以后就变成了一张奇特的脸。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北京》教案范文(精选12篇)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北京》教案范文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句识字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小学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的教案(精选17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的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对美好大自然热爱之情。作者依循太阳西斜 --下沉--走向西山背后的顺序,具体地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色。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
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词卡、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读通课文。
2、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释题。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
3.板书课题: 夕阳真美。
4、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夕阳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披
壮
美
身
3.理解词语
壮丽:雄壮和美丽。
往下沉:朝下面落。
4.指名读课文,正音。强调:沉、身都是前鼻音;傍的声母b,不是p;烂的声母是l不是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