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和狼(精选15篇)
小兔和狼 篇1
教学目的:
1、幼儿熟悉音乐,掌握游戏的方法,能按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2、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愉快活泼的性格。
教学准备:背景图一副、小兔手偶一只、小兔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4个、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律动。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仔细听听,猜一猜谁来了?(小兔)
(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
2、教师出示背景图,配以故事,让幼儿继续欣赏音乐。
3、欣赏第二段音乐时,让幼儿猜一猜谁来了?(大灰狼)
(引导幼儿说出第二段音乐的性质:低沉。)
4、完整欣赏一遍音,教师请幼儿帮助小兔出主意:碰到大灰狼该怎麽办?
三、学习新游戏:小兔和狼
1、教师交待游戏规则及玩法:
a、玩法:第一段音乐:一群“小兔”高高兴兴地跳到树林里采蘑菇。
第二段音乐“大灰狼”出现,“小兔”们立即蹲下不动。“大灰狼”如果发现哪只“小兔”动了,就将它抓住。
第三段音乐:“大灰狼”走了,“:小兔”们有高高兴兴地采蘑菇。
b、规则:
a:小兔在跳地过程中不推挤。
b:“大灰狼”出现时,“小兔”必须立即蹲下不动,“大灰狼”只能抓动的“小兔”。
2、教师扮演“大灰狼”带领幼儿进行第一遍游戏。
3、请个别幼儿扮演“大灰狼”,教师扮演“兔妈妈”进行2-3遍游戏。
4、请个别幼儿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扮演“大灰狼”或“兔妈妈”、“兔爸爸”。
《小兔和狼》幼儿园教案(精选8篇)
《小兔和狼》幼儿园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1。听辨小兔和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愉快和紧张两种不同的游戏气氛中,体验随音乐游戏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发现躲藏的规则,形成初步的自我控制意识。
[游戏准备]
1。狼头饰一个;树、石头等背景四块。
2。熟悉歌曲,能跟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游戏过程]
1。听音乐进活动室,引导幼儿熟悉"森林"场景。
"今天,兔妈妈要带你们去树林里玩,快跟上吧!"
幼儿听音乐进教室,教师带幼儿在树林中随意活动。
2。复习歌曲《兔子和狼》,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玩得真累呀,我们快来找一个小椅子休息一下。"请幼儿坐好。
"兔宝宝们,树林里漂亮吗?你们玩得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唱唱歌吧!"
"一开始,我们在森林里玩开心吗?那可以怎么唱呢?"(笑眯眯地唱)"用什么声音唱呢?"
"狼来了时心里怎样?那该怎么唱?"(紧张、害怕,慢)
"那我们把玩的时候的开心和狼来了时的害怕唱出来吧!"
3。感受小兔和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有一天,兔妈妈带小兔子到森林玩,他们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突然,他们看见一只大灰狼远远地走来了,听听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完整听音乐)
"大灰狼会来干什么呀?小兔子心里怎样?那该怎么办?"
"后来大灰狼走了吗?小兔子又出来玩了吗?"
(如果幼儿没有回答出来,可以再听一遍音乐,教师在听音乐过程中加以提醒。)
4。了解游戏规则。
"今天,兔妈妈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玩了。等一会儿,大灰狼来了可怎么办呀?躲哪里?"(启发幼儿想出躲到大石头、大树、房子后面。)"
小兔和狼(通用17篇)
小兔和狼 篇1
教学目的:
1、幼儿熟悉音乐,掌握游戏的方法,能按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2、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愉快活泼的性格。
教学准备:背景图一副、小兔手偶一只、小兔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4个、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律动。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仔细听听,猜一猜谁来了?(小兔)
(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
2、教师出示背景图,配以故事,让幼儿继续欣赏音乐。
3、欣赏第二段音乐时,让幼儿猜一猜谁来了?(大灰狼)
(引导幼儿说出第二段音乐的性质:低沉。)
4、完整欣赏一遍音,教师请幼儿帮助小兔出主意:碰到大灰狼该怎麽办?
三、学习新游戏:小兔和狼
1、教师交待游戏规则及玩法:
a、玩法:第一段音乐:一群“小兔”高高兴兴地跳到树林里采蘑菇。
第二段音乐“大灰狼”出现,“小兔”们立即蹲下不动。“大灰狼”如果发现哪只“小兔”动了,就将它抓住。
第三段音乐:“大灰狼”走了,“:小兔”们有高高兴兴地采蘑菇。
b、规则:
a:小兔在跳地过程中不推挤。
b:“大灰狼”出现时,“小兔”必须立即蹲下不动,“大灰狼”只能抓动的“小兔”。
2、教师扮演“大灰狼”带领幼儿进行第一遍游戏。
3、请个别幼儿扮演“大灰狼”,教师扮演“兔妈妈”进行2-3遍游戏。
4、请个别幼儿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扮演“大灰狼”或“兔妈妈”、“兔爸爸”。
小兔和狼(精选7篇)
小兔和狼 篇1
1、 活动目标
1.尝试与朋友合作进行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2.运用已有经验,用兔跳、手腕转动等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在游戏时,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相互碰撞。
2、 活动准备
小兔和狼的头饰。
3、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倾听歌曲旋律,合拍地随音乐做拍手动作。
教师:这段音乐说的是什么动物?让我们仔细地听听,边听边拍手。
(2)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讲述故事情节。
(3)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一遍。
(4)教师逐句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
2.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幼儿带上头饰,玩游戏“小兔和狼”。
(1)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一名幼儿或教师扮演狼,躲在场地边。其他幼儿扮演小兔,站在场地中间。音乐起,“小兔”边演唱歌曲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当唱到最后一句时,“小兔”要赶快蹲下不动,“狼”随音乐走到场地中间寻找还在动的兔子。如果“小兔”动了被狼捉到,就要停止游戏一次。
(2)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的情况,强调游戏规则。
音乐游戏:小兔和狼
教学目的:1、幼儿熟悉音乐,掌握游戏的方法,能按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2、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愉快活泼的性格。
教学准备:背景图一副、小兔手偶一只、小兔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4个、录音机,音乐磁带。
小兔和狼(游戏)
1、 活动目标
1.尝试与朋友合作进行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2.运用已有经验,用兔跳、手腕转动等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在游戏时,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相互碰撞。
2、 活动准备
小兔和狼的头饰。
3、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倾听歌曲旋律,合拍地随音乐做拍手动作。
教师:这段音乐说的是什么动物?让我们仔细地听听,边听边拍手。
(2)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讲述故事情节。
(3)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一遍。
(4)教师逐句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
2.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幼儿带上头饰,玩游戏“小兔和狼”。
(1)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一名幼儿或教师扮演狼,躲在场地边。其他幼儿扮演小兔,站在场地中间。音乐起,“小兔”边演唱歌曲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当唱到最后一句时,“小兔”要赶快蹲下不动,“狼”随音乐走到场地中间寻找还在动的兔子。如果“小兔”动了被狼捉到,就要停止游戏一次。
(2)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的情况,强调游戏规则。
音乐游戏:小兔和狼
教学目的:1、幼儿熟悉音乐,掌握游戏的方法,能按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2、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愉快活泼的性格。
教学准备:背景图一副、小兔手偶一只、小兔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4个、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律动。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仔细听听,猜一猜谁来了?(小兔)
小班音乐小兔和狼教案(通用6篇)
小班音乐小兔和狼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班音乐欣赏《小兔和狼》是教师预设的活动内容。选择这首乐曲是因为《小兔和狼》整首乐曲ABA结构鲜明、AB两段的对比强烈,适合小班幼儿欣赏,而且欣赏的过程以小兔和狼发生的故事为线索,便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其中设计的“狼来了,小兔躲”的情节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爱玩“躲猫猫”游戏的心理特点,使孩子们能在故事表演中体验参加音乐活动的快乐,从而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A段活泼、跳跃,B段稍慢、沉重,初步把握ABA乐曲的结构特点;
2、引导幼儿创编小兔跳和采蘑菇等动作,并学会控制动作,有节奏地表演;
3、激发幼儿欣赏音乐和进行表演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教学难点:
学会控制动作,有节奏地表演。
活动准备:
1、毛绒玩具小兔和狼;
2、乐曲图谱一张;
3、《小兔和狼》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老师带来了两个小动物,小兔和狼,我们用音乐把它们请出来好吗?
[评析:开门见山,直接点出音乐中的形象,可以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倾听音乐,更好地比较、把握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2、初步欣赏,感知A段活泼、跳跃,B段稍慢、沉重的性质。
师:(播放A段音乐)谁来了?(出示小兔)
师:(播放B段音乐)谁来了?(出示狼)
师:小兔来的音乐和狼来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小结A、B段音乐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