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16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1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6课时,本课第2 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课前准备: 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二. 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三.提高练习 四.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六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17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1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
教学重点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让学生提前收集:
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一、导入
二、新授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14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4、敢于质疑,勇于暴露学习问题,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预案:
一、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
1.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每本笔记本3.4元,每支钢笔8元,每本讲义夹4.75元,每支水彩笔2.65元。
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加减和减法的问题:
(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2)买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讲义夹一共需要多少元?
(4)买一本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多少元?
……
2.你能列式吗?口答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4.75+2.65 3.4+4.75 8+3.4 8+4.75 3.4+2.65
4.75+2.65 4.75-3.4 8-3.4 8-4.75 3.4-2.65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17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7课时
(1)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15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1
小学数学中,计算占有很大的比例,它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的各个层面。如何在计算课中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急于研究和探索的目标之一。传统的计算教学注重的是计算的基础,强调的是掌握法则、人人过关,把形成技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忽视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忽视学生个体发展。本节课的设计,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1. 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学习材料的选择是计算课改革的关键。因此这节课学习材料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为切入口,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购物发票这个情景,来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心理。这样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思想,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数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 把握教学起点,在探索中实现意义建构.小数加减法是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感到容易,大多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基于这种情况,如何把握教学起点,是本节课的灵魂。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教师不包办代替,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组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力求体现计算的应用性和算法的个性化。由于小数加减法单纯的计算学生并不困难。因此在整个教学中侧重于算理的探究、方法的形成、算法的多样性和知识的应用上。在这节课开始,我出示了一些物品的单价,让学生提出一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得出很多个不同的算式,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形式,避免了以往教师统一布置习题,全班学生或麻木或被迫地接受相同练习的这种刻板的教学形式。学生练习量没有减少,且习题都是自己的选择,各不相同,从而丰富了课堂。学情分析:关于小数加减法孩子们脑子里有他们自己的雏形,我在课前做了学情了解,捕捉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算式,这也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小数加减法。3.56+1.4 4.75-3.4 2.5-1.213.56 3.56 3.56 4.75 4.75 2.5 2.5 2.50+ 1.4 +1.4 +1. 4 -3.4 -3. 4 -1.21 -1.21 -1.21 3.70 4.96 4. 60 1.35 1.71 1.31 1.29 1.29任何成功的教学都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只有在基于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才是有生命活力的。以上学情的了解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过程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够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学情的前馈调查为我们构建动态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问题中探究、在活动中发现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案(通用13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案 篇1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6课时,本课第2 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课前准备: 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二. 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三.提高练习 四.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六课堂作业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