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会怎样?,它能不能过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并齐读。小马究竟能不能度过河让我们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  初读

  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并且标注出自然段。

  2指名读。下面老师找几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并且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儿

  三、抓中心句

  一,4-6的分析

  那刚才老师讲的是课文中的哪几段?1-3文中一共写了小马几次来到河边。生:2次

  从第几段到第几段是写小马第一次过河的事?生:4-6段

  小声读4-6段,思考第一次在河边遇见了谁?用直线划出他们的话。

  那谁能读一读。并且指导阅读第四段:

  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注意小马的寓言,“请您……”说明小马非常有礼貌,像这样说话,你会吗?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上板书:老牛 深  松鼠  浅

  小马听后是什么反应?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划出来(吃惊,叹气)

  师分析:立刻,连忙。并造句

  自己试着读一读4-6段,注意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来。分角色朗读

  师:谁来读老牛的话,小马,松鼠,旁白

  生读完后指导朗读,生跟读。

  1、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查看全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

  之四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 ”或“p ”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

  然:读“r n”,不要读成“y 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查看全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

  之三

  张云霞

  第三册的《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训练重点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教学过程 ,可采用以下步骤:

  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读讲,具体理解课文内容。

  1.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2.第2段(3、4、5、6节)

  (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

  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2)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有礼貌、询问)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4)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急促,声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还要加重。)

  (5)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连忙”。

  3.第3段(第7小节)

  (1)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问话的?

查看全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会怎样?,它能不能过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并齐读。小马究竟能不能度过河让我们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  初读

  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并且标注出自然段。

  2指名读。下面老师找几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并且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儿

  三、抓中心句

  一,4-6的分析

  那刚才老师讲的是课文中的哪几段?1-3文中一共写了小马几次来到河边。生:2次

  从第几段到第几段是写小马第一次过河的事?生:4-6段

  小声读4-6段,思考第一次在河边遇见了谁?用直线划出他们的话。

  那谁能读一读。并且指导阅读第四段:

  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注意小马的寓言,“请您……”说明小马非常有礼貌,像这样说话,你会吗?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上板书:老牛 深  松鼠  浅

  小马听后是什么反应?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划出来(吃惊,叹气)

  师分析:立刻,连忙。并造句

  自己试着读一读4-6段,注意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来。分角色朗读

  师:谁来读老牛的话,小马,松鼠,旁白

  生读完后指导朗读,生跟读。

  1、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查看全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精选19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

  之三

  张云霞

  第三册的《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训练重点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教学过程 ,可采用以下步骤:

  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读讲,具体理解课文内容。

  1.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2.第2段(3、4、5、6节)

  (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

  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2)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有礼貌、询问)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4)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急促,声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还要加重。)

  (5)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连忙”。

  3.第3段(第7小节)

  (1)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问话的?

查看全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小乌龟前三次找工作没被录用的原因。

  3、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事要动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

  老师手举小马图,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只小动物,你知道是谁吗?(小马)

  下面我们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

  10 小马过河齐读课题

  第一课

  听——听课文录音

  老师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

  二、认识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写了几个小动物?

  2.课文中主要写的谁的事?

  3.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4.小马过河时遇到了什么事,怎么解决的。

  5.小马最后过河了吗?

  第二课

  读——读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

  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重点句。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分析,课文其他内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老牛、松鼠、小马)

  这课主要写的是谁?(小马)

  写的是小马的一件什么事?(小马过河的事。)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