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1
【课前透视】
这是一个童趣盎然的小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小伙伴”,多么亲切的称呼呀!课题一下子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作者有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春游为题材,事故时深受学生的喜爱。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有的关心没有午餐吃将是很难受的事,有的关心背包可能丢在哪里,而安东把一大半面包放在玛莎的手里,他关心的是玛莎需要吃午餐了。这些正是孩子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寓抽象的道理与生动的故事中,让学生在读故事、作比较中体味到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这个道理。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尽宠爱,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但是单纯的说教往往会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小故事,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人是“早餐、丢失”等13个生字,会写“问题、中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3、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又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学习进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挂图、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
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许多小伙伴,说说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自由交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小伙伴,读一读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8、小伙伴》教学设计(精选15篇)
《28、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28课《小伙伴》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小伙伴》是一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好思想,好品质”为主题,与前一组体会的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联系起来,组成反映儿童生活的大单元。故事童趣盎然,作者的意图蕴含在故事之中,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想象,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教学理念:
“想象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语言训练点,激发学生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是以阅读、体验、感悟、想象为手段,力求贯彻“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讨论、表演,理解文章内容,体验人物情感,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使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和谐共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理解和积累“丢失、粗心”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能力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语感、领会感情,启发学生合理想象。
2、通过朗读对话和表演,培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的朗读能力。
(三)情感目标:
懂得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激发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意思,激发孩子有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小伙伴》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王二小对敌斗争的经过,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日本鬼子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4、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练习用“常常”、“帮助”各写一句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埋伏圈。
2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不要背诵课文)
2.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
在学本课之前,老师要讲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先小手拿出来跟老师写三个字,(小伙伴)这三个字你认识吗?谁来读读。(生齐读:小伙伴)
师:小朋友在集体中生活,你能说说你的小伙伴是谁吗?你经常跟他干什么?
(我经常和他玩。我经常和他玩跑步。我经常和她玩捉迷藏。)
师:我们来写一写“伙伴”这两个字,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师在田字格板书,生跟着书空)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是谁,经常跟他干什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来理解“小伙伴”一词,学生理解起来就很简单轻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四个新的小伙伴。他们就在这篇课文中,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还要读通顺。(生自由读课文)
《小伙伴》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3、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一定有很多自己的小伙伴,请你说一说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小伙伴》(板书课题)看看文中的小伙伴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进行谈话,学生对“伙伴”之意有了初步了解,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在学生读谁字音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性的朗读,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合作识字,交流汇报:
1、圈出文中要求会认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学。
2、小组内学习。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通读课文。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读读课文?
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识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小老师”形式活泼,学生有浓厚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使识字效果大大提高。
《小伙伴》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1
【课前透视】
这是一个童趣盎然的小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小伙伴”,多么亲切的称呼呀!课题一下子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作者有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春游为题材,事故时深受学生的喜爱。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有的关心没有午餐吃将是很难受的事,有的关心背包可能丢在哪里,而安东把一大半面包放在玛莎的手里,他关心的是玛莎需要吃午餐了。这些正是孩子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寓抽象的道理与生动的故事中,让学生在读故事、作比较中体味到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这个道理。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尽宠爱,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但是单纯的说教往往会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小故事,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人是“早餐、丢失”等13个生字,会写“问题、中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3、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又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学习进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挂图、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
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许多小伙伴,说说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自由交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小伙伴,读一读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小伙伴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伙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伙、伴。”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运用“糟糕”。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4、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进入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指导书写“伙伴”。
1、教师示范,学生跟着书空,并总结: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
2、学生练习。
3、简单小结:生活中,因为有小伙伴的陪伴,才更加有意思。可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小伙伴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28课,齐读课题。(板书28小)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要求:第一遍读课文,请同学们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不通的句子做下标记,向同桌请教一下她是怎么读的?自己再试着读一读。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读、指名读(两个)、同桌互读。
3、出示生字再来读一读:齐读、指名读、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丢、矿、糟、粗、概、记、保、汽
(2)换偏旁:姐——粗
(3)猜字谜游戏:曹操扛着米(糟),广场上有一块石头(矿),
空气中有水(汽),去字头上戴帽子(丢)。
(4)笔画较多的生字:餐、概、糕(组词或说句子)
4、去掉拼音自己读、开火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