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作文1000字
北方的初夏,仍有淡淡的烟雨在窗棂前若有若无地飘过。我喜欢时常坐在学校靠窗的座位上,看着小城六月的景象。小城六月的景象,也是变幻多样的,有时会有六月的阳光射进来,有时会有轻轻的雨丝飘进……
我不知道这座小城为何让我痴迷,我也不懂它为何是这样令人深爱。
我曾恨过我生活的小城--也许它不叫小城,因为它毕竟是孕育着百万人口的,中国东北很重要的一座城,但我还是习惯叫它小城。因为这里生活是那样的单调、乏味。每天六点大部分人就开始一天的行程,下午四点半就有许多一路归家的人,晚上也不像南方大城那般有夜生活,没有太多去外吃饭的人,但向窗外一看,总有万家灯火。
曾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盼望有朝一日可以离开这座小城,去北上广之类的大城市,因为那里太多都是我没见过的,那里有好吃的—随随便便地在地铁站就能吃到我们这边没有卖的马卡龙,周末有那么多好地方可去,那么多活动,就像我喜欢的明星要来中国,不可能来我们的小城,他们定会去北京上海,因为上海和北京很具有中国特色,并且那里的生活也是多元化的。
那段时间,我过的真的不怎么样。我从小到大都是爱生活的人,可不知为什么突然有一天就恨上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省会城市,广州就那么漂亮繁华,有着高楼大厦。杭州就那么具有风情,有着举世闻名的西湖。南京就有那么浓重的历史氛围,有着气势磅礴的中山陵。而我们的小城,什么都没有。
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宜人的景色,没有多姿多彩的活动,没有特别多的美食。仅仅是有一条我不知去过多少次的桂林路。这就是我们的小城。
小城
自从回家之后,身体就一直处在“上火”的状态,任凭几杯绿茶几碗绿豆水的灌下去也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母亲说是因为水土不服,这让我觉得非常奇怪,与我相伴了二十多年的家乡的气候,怎么倏然的因为我一年的离开而让我觉得“陌生”。突然从心底由然而生出一种“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与难过。
不知不觉间,南方小城的点点滴滴,已融合在我的身体里,
是的,在一座南方的小城读书,九百多公里的路程,不仅是地理上差距,更是思乡的距离。因为是一座小城,因此交通不是很便利,这使得每一次回家更像是一次长途的旅行。颠颠簸簸中,潮湿变成了干燥,高温变成了凉爽,古香古色的城楼被家乡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听不懂的方言转化成了镌刻在骨子里的家乡话,根须垂地的榕树逐渐的消失在脑后,高大笔直的杨树重新屹立在了身旁。在不知不觉中,就这样当起了候鸟,在寒假与暑假间,匆匆的往来于南北之间。
忆起初到小城时的状态,感觉早已模糊难辨,只记得当时自己和母亲都不禁的落下泪来,满腹的委屈与不满不知向何处倾倒,只是不停地呢喃反复叨念“意想不到”,对于当时的自己,这座小城太过破旧与落后,狭窄的街道,迟滞的交通,这座小城就像一个发育畸形的孩子,从头到脚透着没落与遗弃的气味。它,与自己想象的华灯闪耀,高楼林立的大都市生活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距。心中的落差已经可以塞得下几百座珠穆朗玛峰,放弃大学重读一年的念头百转千回的在心头萦绕,像挥之不去的魔咒一遍又一遍的诱惑我将它念出。
小城
沿途的风景、集中在一座小城的黄昏里、你说我有多幸福?
初夏、很显然是一个美幻的季节、你若爱就请爱它的全部、就如同阳光下的女生、你不仅要爱她的如花外表、你还应该爱她的美中不足。
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暮色、其实需要的陪衬风景不需要太多、有人有房子有青山绿水就足够了,只要你不感寂寞、哪里都是如花似玉的风景,也许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人去看看不同的地方、留下的回忆不言而喻都是美好的。当然、若是有伊人作陪那就皆大欢喜。
也许、我们都活得过于封闭了、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美。此刻的我、就散坐在一个宁静的广场上、柔美的黄昏夹杂着无边的云彩、飘上了脸庞、融进了心田。身后的紫色小花、恬淡唯美的亭亭而立、在对我指手画脚呢?况且、我和她本不熟、贸然在她身旁坐下、难免会被怀疑、这也是花的特性、我们是不懂的!
什么是最舒服的呢?该是凉风习习里的那一排排古朴的陈年建筑、一脸安详、给了我莫大的安慰,那里彷佛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在引诱着我的心,我想有朝一日我会明白的。
我在此刻爱上了这座小城、无法自拔,我愿意这种沉迷永远持续下去、尽管我会离开、而且一定会会离开,然而、她赤裸裸地向我展现的东西、我从此时便已打包、继而收藏。
爱上一座城、其实只需要一个转身的背影,像这样的小城、一生中不会遇到几座。或许可以说的偏激一点,爱上一座城、只是因为她是一座城、与爱情无染!
月亮飘过的时候、更美了。
小城
并不算大,不要多久就能转完一圈。
小城的治安还算可以,很少发生安全事故。小城的人很多,各式各样,互相猜疑。
清早,菜市场里全部都是叫卖声,砍价声交织在一起。小城里的人不管是老人,小孩子,还是中年人,人情味都很浓厚。在早上时常可以看到手里拿着刚买的菜的妇人,这并不奇怪。她们会向熟人打招呼。
老人们,有的带着自己的小狗或是小鸟寻找着自己的玩伴。
小城与别处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小城没有繁华的街市,广大的街道,热闹的人群。小城有它独特的人情味。
中午,大多数的人都会家吃饭了。小城每家的规矩比较多。吃饭还要分上下席,一般都是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并不会说很多话,甚至一句话也不会说。因为规矩:吃饭时不许说话。吃完饭,在街上时常有打牌的人,在街道两旁打起麻将。这时是小城街道上人最少的时候。
午睡时间总有调皮幼稚的孩童在院子里大声的叫闹,让人无法入睡。即使没有孩子的吵闹,也会有贪玩的孩子的鞭炮声,小城就这样,所有人都可以随意放鞭炮。
到了下午吃饭的时间,街上打牌的人也就散了,都数着自己赢来或输掉的钱。
小城打牌的都很假,总会说自己输了好多好多钱即使赢了,所以没有一桌打牌的人能把钱对上账。吃下午饭和吃上午饭一样,一家人坐在一起,匆匆吃完,然后洗碗,出去一家人逛街。
小城并没有很多娱乐的地方,所以逛街就成了小城人的娱乐之一。
晚上便是小城街上人最多的时候。
小城
小城
北方的小城虽然不比南方的柔适,温暖而南方的小城火热的夏天,却着实地让我这个北方人受不了。
也许,怀念的就是北方的小城吧,那里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什么景点,论什么也没有大城市的好,但就只是怀念而已,或许一个人太久了,想发牢骚罢了。
回忆起小城,那里的地面走起来那么柔软,当然包括水泥路面了,每一寸土地,都松软的想女孩的皮肤,偶尔也会散发出大自然的芳香。
住在小城的我,天然向往外面的大世界,以为大城市都是美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也逐渐放野向往南京北京的繁荣昌盛,终于去了几趟市中区,终于知道一曾向往的城市没有那么好,那儿的路很硬,走在脚下很搁脚,市中区的人一样穿鞋的底子都很硬,估计他们穿了薄的很搁脚吧,哈。
以前也常和我的那些狐朋狗友们一起去打球,穿在脚底的鞋子也都是挺薄的,所谓球场也不过是由水泥铺成的上面驾着一个篮球架子,下面一些人在练习投球而已,偶尔也看到一个人光着脚丫子来打球,那是一个中年人,我们也渐渐地熟悉了,我问他地面硬吗?他摇摇头说你试试,我脱光了鞋,的确,温暖,柔软踩在脚下能粘一些西沙和泥土,我想这就是人们说的接地气吧。
我想是因为大城市的繁华,车辆和人流总是那么多,地面铺了一遍又一遍,人们远离的大地的气息,也就觉得陆地十分坚硬吧。
冬天小城的大地收敛了气息,小城的人们也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袄,市场也下个小雪,看身边的家人,感觉挺温馨的,一家子挤在火炉面前一起烤火炉,感觉虽然那么温和,心里却洋溢着一股暖流,它与血液交融,最后成为一体,浑身上下被一股暖流包围。
小城
网吧、网吧、网吧、新华书店、鹿城大厦、网吧、网吧,这是一条不宽不长还很破的街,但它却显得特别的喧嚣。
似乎还在乡下读书时,就曾几度梦起自己走在这条街上,带着一种向往的冲动。
街的两边是新旧不齐的房子,有华丽的,也有暗灰的,在这个不太平整的坝子里延伸成一片,构成w城。
后来从乡下的初中考进了w城的一中,父母亲随即将故乡的家搬到了城郊。自己从此每天穿行在w城中,带着初中留下的那种颓废,而不再是向往。
我喜欢书,乡下书很少,w城是唯一能买到书的地方,因此对w城的向往可以解释成一种对书的向往。进了w城,逛了很多天书店,这是才发觉书就在眼前,可自己没钱。云南省是全国最边远的一个省,楚雄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w县是全州、全省、乃至全国最穷的县之一。因此w城街道的破旧是情有可原,但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不足一平方千米的城镇中,竟林立着二十多家网吧,其兴旺程度甚至超过了一中的厕所。仔细想想,两家的主顾都是同一主体。而当代学生的最大作用就是造粪和让网吧老板先富起来。
买不起书,也就不再好意思天天呆在书店。这时发现了网吧,也就沉入了网吧。
自己是不曾想起称w城为小城的。发现w城很小,是在听到一对情侣吵架之后。男的低着头一脸痛苦,女的嚷道:“这摸大点儿w城。”而网络是无限滴。走出网吧,似乎总是失落。
一中是w城最有炒地皮潜力的单位,几乎占了小城四分之一的土地。有人却认为一中和炒地皮没有关系,它完全是集中营的再现,而纳粹士兵正站在每个一中学生的心头。当然,他这种可以由反对应试教育引申到反教育、反党、反国家、反反法西斯的思想最终还是没能大声宣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