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通用14篇)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 篇1
教材理解: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说话训练的最佳范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3、在朗读、理解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句式、句段,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课前准备:了解有关动物尾巴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请小朋友打开书,读读第1、2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1、2自然段)
2、师:是呀,没有尾巴多难看呀!于是,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
二、研读课文第3、4、5自然段:
1、那么,小壁虎向谁借过尾巴呢?请你读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用上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吧。
小壁虎向( )、( )和( )借过尾巴。
小壁虎向( )、( ),还有( )借过尾巴。
2、这些动物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吗?请你也从课文第3、4、5自然段中找到答案来说一说吧。
因为( )要用尾巴( ),所以(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精选12篇)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篇1
a案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自学(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精选16篇)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了解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
1、板书课题,围绕“借”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
向谁→借→结果?
怎样
2、观察课件演示:
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说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
评:直入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3至第5自然段
1、学生自读自悟,围绕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上批注。
(向谁借“△△”,怎样借“ ”,结果怎样“○○”。)
2、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指导。)
例如: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读)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再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因为它们的尾巴各有用途,小鱼要用尾巴拨水,老牛要用尾巴赶蝇子,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生: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因为如果借给它,小鱼就没有尾巴了,它会沉到水里去的。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精选14篇)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壁虎等头饰若干;“摇、甩、摆”三张生字卡片。
三、教时安排:
第一课时:创境入题;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细读课文;拓展延伸;总结积累;分层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入题,趣学生字:
(放录像,小壁虎爬在墙上捉蚊子的情景)
1、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录像中捉蚊子的动物是谁?师板书:壁虎学习生字“壁”“虎”想和它打招呼吗?那么你试一试吧。
2、揭题,学习“借”。你借过什么?听说过借尾巴吗?
3、质疑:你有什么疑问要问小壁虎?教师随机把学生的问题归类。
4、想知道小壁虎怎么借尾巴吗
二、细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范读:
这个故事爷爷、奶奶听过,爸爸、妈妈听过,你想听这个故事吗?
(课件出示课文及插图,教师像解说员似的.,边说边演,带学生进入有趣的故事中,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2、交流识字方法:
这课没有一个注音,遇到生字怎么办?你有什么方法?
(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字;通过相似的熟字猜字;问老师、问同学……)
3、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尝试读文,学习生字。
4、交流学习成果:
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是怎么学会的?(有借助图画学习新字的吗?联系上下文你猜到了什么字?……)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通用12篇)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课前准备】
四种动物的图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字词。
2、扩词:
虎、借、难。
3、第1、2段告诉我们小壁虎的尾巴──断,它想去──借尾巴。
二、读讲第三、四、五段
过渡: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它借到了吗?
范读,分组读。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用上“和”回答。
板书:
小鱼、老黄牛、燕子图
小壁虎怎么去借尾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它?
1、第一步:
⑴指名读第3段:
有几句话?分句读。
⑵出示:
爬呀爬。
齐读。
指读第一句。
评:读得好,使人听起来小壁虎爬得那么慢,那么艰难,我有一个问题,小壁虎失去尾巴多么着急呀。为什么不快快爬去借,反而这么慢,这不矛盾了吗?
师述小壁虎尾巴的.功能。
导读第一句。
⑶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比较句子:
A、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B、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哪种说法好?
小壁虎这样问可以看出他怎么样?怎么看出来的?导读这句话。
2、第二步: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圈出小鱼尾巴怎么动、有什么用的词语。
板书:摇拨水
3、第三步:
看灯片:
⑴小壁虎看见小鱼怎么在河里游来游去?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案(通用14篇)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案 篇1
《小壁虎借尾巴》
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
1.板书课题,围绕“借”提出问题:
2.观察课件演示,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说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
[评析]直入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
1.学生自读自悟:围绕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上批注。
(向谁借“△△”,怎样借“——”,结果怎样“~~”)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指导。)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读)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再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因为它们的尾巴各有用途,小鱼要用尾巴拨水,老牛要用尾巴赶蝇于,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评析]“动态生成”是“新基础教育”试验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备课不是简单地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各“可能”。此处的教学,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进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师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上的一大亮点。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像这一教学环节,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