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案

时间:2025-04-05

端午节校本课程教案(精选2篇)

端午节校本课程教案 篇1

  一、课前让学生搜集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然后让学生自由谈谈他们家怎么过传统节日的,以此导入本课学习。(这个环节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习的乐趣。)

  二、展示四幅图,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端午节的习俗。(视觉上的刺激效应,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

  三、通过注解了解作者。

  四、齐读学习目标。

  五、读准字音,让学生站起来读字音,(加强双基教学),然后再齐读全文,如发现读得不准确的字音仍需纠正。

  六、开心过端午环节

  设计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用三个字的短语:“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端午节那天,茶峒人的民俗风情。

  2、这些民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这几种民俗中,作者介绍时是否平均用墨?为什么这么安排?为什么?请小组讨论。

  4、我们想一下,赛龙舟靠什么才能取得胜利?

  (这四个问题围绕“民俗风情”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本,初步达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七、交流读书心得时间(品读文本中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说理由,让学生自主感受文字的魅力。)

  八、放飞思绪(设计这个环节目的:传统节日渗透的精神与现代的结合)

  问题:请同学们细心发掘身边的大事、小事,看看哪些事也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端午节校本课程教案 篇2

  活动:美丽的龙舟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查看全文

校本课程(通用15篇)

校本课程 篇1

  <<田园乐>> 

  教学内容:                      

  桃 红 复 含 宿 雨 ,

  柳 绿 更 带 春 烟 。

  花 落 家 童 未 扫 ,

  莺 啼 山 客 犹 眠 。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古筝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2、大屏幕出示古诗的内容,教师简介作者。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古诗的意境。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4、教师范读。生再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指名读古诗。

  2、出示课件(文中的插图)。分小组讨论: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

  (1) 我从 “桃红”看出是描写的春天的景色,因为春天才会有盛开的桃花。

  (2) 我还从“柳绿”看出来是春天的景色,在春天,柳树都发芽了,才会是绿色的。

  (3) 我补充一点,我是从“莺啼”得知作者写的是春天,我们在第一课学了一个描写春天的词“莺歌燕舞” ……

  4、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宿雨”、“山客犹眠”。

查看全文

校本课程(通用11篇)

校本课程 篇1

  <<田园乐>> 

  教学内容:                      

  桃 红 复 含 宿 雨 ,

  柳 绿 更 带 春 烟 。

  花 落 家 童 未 扫 ,

  莺 啼 山 客 犹 眠 。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古筝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2、大屏幕出示古诗的内容,教师简介作者。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古诗的意境。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4、教师范读。生再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指名读古诗。

  2、出示课件(文中的插图)。分小组讨论: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

  (1) 我从 “桃红”看出是描写的春天的景色,因为春天才会有盛开的桃花。

  (2) 我还从“柳绿”看出来是春天的景色,在春天,柳树都发芽了,才会是绿色的。

  (3) 我补充一点,我是从“莺啼”得知作者写的是春天,我们在第一课学了一个描写春天的词“莺歌燕舞” ……

  4、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宿雨”、“山客犹眠”。

查看全文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认识周围的世界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教案----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章   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说明】
本美术校本课程教案章包括两部分内容,认识周围的世界分别是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学校。认识周围的世界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认识周围的世界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
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建议】
建议本章教学用4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周围的世界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二、组织课堂活动 
   1、认识学校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组织课堂活动
四、想一想,自己每天在学校做哪些事情?
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有关学校的情况。
六、安排时间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第二章    在大家庭中生活 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和怎样与同龄人交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班集体,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应该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2.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热爱集体生活。

查看全文

八年级《窗外晓声》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挖掘社会时政资源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鉴于此,在八年级开设《窗外晓声》这门学科兴趣类选修课程。
一、课程目标
《窗外晓声》校本课程计划通过组织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学会思考与分析当前发生在国内外的新闻事件;拓展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用独特的视角去看待时下社会现象和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欲望,提升持续学习力;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从而培养他们亲近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二、课程内容
《窗外晓声》校本课程将以近些年来广受社会舆论关注或学生比较关心的、对国内外局势有重大影响的一系列时政热点为课程资源,内容涉及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政治。该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国内外的时事政治,突出“现实性”;
侧重于当今社会普遍比较关心的或学生普遍想了解的,对世界影响较大的时事政治,突出“典型性”;
侧重于介绍某一时政热点事件的历史缘由及变化发展过程,并从政治、地理、历史等角度进行综合阐述,突出“系统性”;
对时事政治进行阐述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专门对有关政治术语进行集中解释,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加以理解,突出“知识性”。
本学年初步拟定和组织以下系列主题活动: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
绪言:百年风云
1
2
金融危机
1
3
中国台湾问题
2
4
中日钓鱼岛之争
1
5
浅析保卫南海与我国的国防安全形势
1
6
谁动了我的奶酪——食品安全问题
1
7
明明白白看两会
1
8
浅析马航失联客机之谜
1
9
漫谈“驴象之争”——聊聊美国总统大选
1
10
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

查看全文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教案——--民间故事活动目的:

1、    理解民间故事所蕴涵的意义。

2、    收集民间故事一两篇。

3、    掌握讲故事的技巧。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

4、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文化。

活动准备: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学生用一周时间收集民间故事一两篇。

课时安排: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

2课时

活动步骤;

1、      理解民间故事蕴涵的意义。

2、      学生收集民间故事两篇以上。

3、      故事交流。

第一课时

傻丈夫,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下面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啼笑皆非,它却蕴涵着很深的意义。

老师(或学生支持人)讲故事。同时用多媒体打出故事内容,并且播放街头流行曲《你话我傻》。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读了这个民间故事,你觉得故事里的人物怎么样?这个故事仅仅是给人当作笑料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分组阅读、欣赏、讨论。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好,现在请每组推荐一两个代表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组的意见……(小结)。

老师:我们加田有很多民间故事,大家听到过的有那些,和同学们讲讲。

学生互讲故事。

老师:大家回去之后每人收集一两篇的民间故事,注意要写上收集故事的时间、地点,还要写上讲故事人的姓名。下周的《民间文化》课交流。

第二课时

民间故事交流,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