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小鸡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班小鸡捉虫美术教案范文(精选3篇)

小班小鸡捉虫美术教案范文 篇1

  设计意图:小班上学期,我们班的幼儿大部分都能够认识数字1、2、3、4,但是对于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实物还有一定的欠缺,本节活动是在《学本领》的主题下设计的一节科学活动,用小鸡捉虫的过程作为贯穿整个活动的主要情节,目的是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手口一致点数,体验捉虫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并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捉虫。

  2、体验捉虫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手口一致点数。

  活动难点:能够按照盘子上面的数捉相应数量的虫。

  活动准备:鸡妈妈头饰一个;小鸡胸饰12个;场景(草地、石头、花丛);一次性餐盘12个;数字:1、2、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活动

  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好呀,鸡妈妈带着它的鸡宝宝到草地上去捉虫子啦。(出示课件)师:宝宝们你们看,鸡妈妈有几只鸡宝宝呀?数数看。(四只…)你和他数的一样多么?师:宝宝们数的不一样,那鸡妈妈到底有几只鸡宝宝呢?小手拿出来,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小结:原来鸡妈妈有四只鸡宝宝,鸡妈妈带着它的四只鸡宝宝在草地上做游戏,真开心呀!

  二、按一一对应的方法捉虫

  过渡语:宝宝们,你们想玩捉虫子的游戏么?(想)今天张老师是鸡妈妈,宝宝们你们是谁呀?(鸡宝宝)鸡宝宝,等会我们就去捉虫子了,你想捉几条呢?说说看吧。(三只,四只---)那到底你需要捉几条虫子呢?

  1、师:答案就在你们的盘子上,快看看吧。盘子上都有些什么?(点子、数字)点点和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

  小结:数字和点子数是几就代表要捉几条虫子。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小鸡教案(通用4篇)

幼儿园小班小鸡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小鸡、小鸭,有亲近它们的愿望。

  2.发现并能区分小鸡、小鸭明显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能关心爱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

  1.材料:PPT、小鸡小鸭叫声音频。

  2.经验:对小鸡小鸭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们的叫声是不同的。

  活动重难点:

  发现并能区分小鸡、小鸭明显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儿歌《小鸭小鸡》

  导入1.幼儿随乐《小鸭小鸡》表演。

  这首儿歌里面都有那些小动物呢?小鸡小鸭是怎么叫的?

  2.幼儿观看PPT,观察、分辨谁是小鸡,谁是小鸭。

  你觉得小鸡、小鸭看上去怎么样?你们喜欢它吗?为什么?(如:可爱、黄黄的颜色很漂亮、毛茸茸的。)

  (二)看图观察小鸡小鸭,发现它们明显的特征和习性。

  1.说一说小鸡喜欢吃什么?小鸭呢?

  小鸡去草地吃毛毛虫,小鸭去池塘吃小鱼。小鸡除了吃毛毛虫,还吃大米和青菜,小鸭的食物有小鱼和小虾。

  2.小鸡和小鸭的脚有什么不同,他们是怎样走路的。

  小鸡的脚是分开的,小鸭的脚是连着的,中间有蹼。小鸡走路快快的,小鸭走路一摇一摆的。

  3.观察图片说一说小鸡的嘴巴怎样,小鸭呢。听听它们的叫声,请你学一学。(教师与幼儿共同边做动作边:小鸡小鸡尖尖嘴,唱起歌来叽叽叽。小鸭小鸭扁扁嘴,唱起歌来呷呷呷。小鸡小鸡,叽叽叽,找到虫儿叽叽叽。小鸭小鸭,呷呷呷,摇摇摆摆呷呷呷。)

  4.小鸡、小鸭有什么本领?(小鸡会捉虫,小鸭会游泳。)

  5.你知道小鸡、小鸭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查看全文

小班《小鸡出壳了》教案(通用12篇)

小班《小鸡出壳了》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过程。

  2.通过小鸡出壳的情境,随乐一下一下做小鸡出壳的动作,并能大胆创编小鸡破壳的简单动作。

  3.感受音乐,愉快参与活动,体验小鸡出壳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鸡身体部位图片、课件。

  2.经验准备:积累有关母鸡生蛋、孵蛋和小鸡出壳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做小鸡躲到壳里的动作

  1.听!什么声音?仔细听听呢。

  2.提问:是谁呀?它在又黑又挤的哪儿呀?那它想出来见谁?

  3.那我们所有的宝宝都躲到蛋壳里去,变成一只在蛋壳里的小鸡。

  小结:我们现在都变成了躲在蛋壳里的小鸡宝宝了。

  二、根据音乐创编小鸡出壳前的动作

  1.鸡妈妈来了,听一听鸡妈妈会说些什么。

  2.提问:妈妈说什么?

  小结:鸡妈妈是在告诉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把蛋壳弄破。

  3.小鸡宝宝们想想,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碰蛋壳?(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幼儿随乐试一试)

  4.听音乐创编身体动作。

  (1)那现在,我们试试用我们自己想的办法,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来碰碰这块蛋壳,看看这块蛋壳会怎么样?

  (2)播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自己用身体的各部位创编小鸡出壳的动作。

  (3)妈妈发现宝宝们都很聪明,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去碰蛋壳。

  5.鸡妈妈的好办法。

  (1)看看我们的`蛋壳怎么样了?可是蛋壳虽然摇起来了,我们的鸡宝宝能出来吗?

  (2)没关系,妈妈说,它有一个绝招,要告诉我们一个好办法,想不想听?

查看全文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精选2篇)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 篇1

  温州五幼府东园区  朱晓珠

  案例背景:

  子涯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子涯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子涯独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周子涯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子涯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子涯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周子涯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子涯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查看全文

小班语音游戏教案:小鸡游戏(精选2篇)

小班语音游戏教案:小鸡游戏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小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它们与人们的关系,对小动物有喜爱、关心之情。

  2、练习走、跑、钻的基本动作。

  3、做到动作灵敏及协调,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小鸡胸饰人手一份,母鸡胸饰一个,狐狸头饰一个。

  2、丝巾人手一份,椅子、牛皮筋。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教师将围巾围在头上作鸡妈妈,幼儿拿围巾的中间作小鸡。

  (2)今天妈妈带你们去玩吧!(鸡妈妈带领小鸡四散跑步入场。)

  2、游戏:放气球

  (1)刚才有的小鸡听说去玩,高兴得挥动起了丝巾。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表示高兴呢?(把丝巾当气球向上抛。)

  (2)幼儿练习“放气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气球”高,有的“气球”低。(把丝巾变小就能抛得高。)

  (3)启发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丝巾变小?(把丝巾团紧。)

  (4)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再次练习“放气球”。

  3、游戏:我的丝巾不见了

  (1)小鸡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边听鼓声边来练习跑步吧!鼓乐快,就快跑,鼓乐慢,就慢跑。鼓声一停,你们就立即把丝巾藏

  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好让妈妈找不到。

  (2)幼儿游戏,教师根据游戏情况请个别幼儿说说丝巾藏在哪里。(藏在袖子里、藏在口袋里、藏在腰里、藏在衣服里、藏在背后、藏在腋下、坐在屁股下等。)

  (3)讨论:同样把丝巾藏在袖子里,为什么有的丝巾被我发现,有的没有被我发现呢?

查看全文

小手的秘密小班教案(精选2篇)

小手的秘密小班教案 篇1

  活动

  拍拍手、拉拉手,我们都有一双手,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和梳头,画画也要用小手,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手在人的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每天幼儿都用自己的小手做着不同的事,他们对自己的小手也充满了好奇:小手真灵巧,还能做什么?小动物的手能干吗呢?本次活动让孩子从最贴近的自身开始探索,而且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将目标定位在:

  1.为自己拥有一双灵巧、独特的手而自豪。

  2.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

  一、活动的重难点重点:

  引导幼儿感知手指的灵活,体验为拥有这样一双手而自豪的情感,难点:让幼儿感知动物的手和人类的手的区别,体验大拇指的重要性。

  二、材料准备

  1.纸、印泥、黄豆。

  2.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7页《猜猜这是谁的手》。

  三、活动过程

  (一)小手真神奇。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又能写来又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请幼儿猜一猜。

  (这一环节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自然的引发幼儿去关注自己的手,并由此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认识我们的小手

  1.认识手心手背。请幼儿观察小手:我们的手心和手背一样吗?手心里有什么?手掌纹像什么?

  2.每个人的手掌纹一样吗?请你伸出两只小手,看看上面的掌纹一样吗?那你再和别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的掌纹一样吗?原来每个人的掌纹都是不一样的。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