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律动《我的身体》教案范文(精选14篇)
小班律动《我的身体》教案范文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功用。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培养幼儿初步的发散性思维和手口一致的能力。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大的身体挂图
2、“我”的练习卡、彩笔
3、小朋友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指认挂图上的五官及身体部位,指一下图片上的一个部位,摸一下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并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是他/她/它的鼻子(或其他),我的自己在这儿!”
2、教师带领幼儿作“点鼻子点眼睛”的游戏,要求幼儿迅速准确地指出五官及身体部位。
3、引导幼儿讨论五官、身体部位的作用,每说一个作用,要作出相应的动作,如鼻子闻味,引导幼儿做出闻一闻的动作。
4、引导幼儿利用身体部位,五官以及相应的动作编儿歌,例:“我的小手拍拍拍,我的小脚踏踏踏,我的眼睛看一看,我的耳朵听一听”等。
5、引导幼儿发现身体完成的动作:如眼睛眨一眨,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肩膀晃一晃等。
6、指一指:如,老师说:“什么声音?”幼儿用手指耳朵。
7、给每人发一张练习卡和一张照片,并根据自己照片的形态画自己的五官和身体。
8、作品展评。
活动延伸:
协助幼儿用自己的照片装饰墙壁,把幼儿完成的练习卡张贴在作品栏。
活动反思:
通过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探索学习,孩子们对身体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了身体上不同部分的不同本领,更懂得了保护自己的身体。通过运动和生活保健,孩子们的活动时更灵活,更协调,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
关于小班律动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
关于小班律动公开课教案 篇1
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跳跃、活泼、轻巧的歌声表现歌曲的内容。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3、能大胆地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
1、与歌曲有关的茶壶图谱及PPT。
2、音乐《小茶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茶壶,引导幼儿复习儿歌内容。
1、教师说:“小手小手拍拍,我把眼睛藏起来,”接着出示茶壶, 复习儿歌《小茶壶》,
2、教师喝茶并念“咕噜咕噜咕噜好滋味”
(二)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听了我的表扬,小茶壶高兴了,唱起了歌来,”(把茶壶放在一边,等会请小朋友喝茶)
2、教师结合PPT范唱,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可爱、有趣。
3、提问:唱的和儿歌的内容一样吗?接着教师结合图谱清唱进行比较。
4、提问:“你喜欢哪一句或者哪一句你唱起来比较困难”(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5、教师结合音乐和幼儿一起唱,(说:小茶壶这么有本领,不仅会念儿歌还会唱,要不要和它比比看,谁的声音最好听)
(三)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进行创编。
1、教师说:小朋友也会唱了,可我们的小茶壶还会表演,你们会吗?(表现好的可以喝茶)
2、教师说:怎样把自己的变成一个又矮又肥的茶壶,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并鼓励全体幼儿一起学学。
3、再依次引导幼儿表演小茶壶的把手、嘴,说:“我们再来看看这是茶壶的'什么呀?
它们长在什么地方?你们来学学。
4、刚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壶柄和壶嘴长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错!我再来看看,来,小朋友们准备!(教师不示范)
小班律动《小手爬》教案与反思(精选5篇)
小班律动《小手爬》教案与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幼儿初步学会后退爬的基本技能。
2.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能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两种颜色的花、大灰狼头饰、小乌龟和大灰狼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放松活动
(1)小朋友,你们喜欢小乌龟吗?小乌龟把头、尾巴和脚缩到贝壳里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找一个空地学一学小乌龟的样子,教师鼓励学得认真、学得像的小朋友。
(2)小乌龟为什么要把头、尾巴和脚缩到贝壳里呀?
教师小结:小乌龟真能干,会用伸缩的本领来保护自己。
2.听信号爬
(1)小乌龟还有什么本领?
(2)你们能学小乌龟听信号爬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信号爬)
3.幼儿尝试各种爬的方法
(1)小朋友都很了不起,能听着老师的信号向前爬。小朋友除了会向前爬,还会怎样爬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谁最爱动脑筋,爬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放音乐,幼儿自由地爬)
(2)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爬的,(请会向后退爬的幼儿示范)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后退爬的情况。
(3)幼儿讨论:你觉得这样向后爬与向前爬有什么不一样?
(4)幼儿再试一试后退爬。
教师小结:脸朝前面,一步一步向后退着爬,这就叫着后退爬。
(5)刚才小朋友向后爬地非常棒!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学这个本领,你们一起教教我好吗?(幼儿练习)
4.在游戏中练习后退爬
(1)游戏一比比谁的本领大
老师今天真高兴,你们教会了我后腿爬的本领,谢谢你们!我想和你们玩个游戏比比谁的本领大好吗?
小班律动《母鸡孵蛋》(通用13篇)
小班律动《母鸡孵蛋》 篇1
活动由来:
最近,在认识小鸡小鸭的认知活动中,孩子们被图片、视频中可爱的小鸡小鸭形象所吸引,喜欢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因此,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我选择了奥尔夫音乐《母鸡孵蛋》,并制作了tracebook课件,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肢体动作充分表现,从而获得愉悦感受,使得幼儿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练习、提高。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随音乐作简单律动,感受x x︳x x︳的节奏特点。
2、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在游戏中情绪愉快。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鸡妈妈头饰各三个、音乐《母鸡孵蛋》《小鸭小鸡》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故事引入主题。
1、“春天的早晨,天气暖洋洋的,咕咕咕,咕咕咕,咦!是谁在叫呀?”白板使用,母鸡妈妈出现,“母鸡妈妈在干什么呢?”“在孵蛋呀。”“母鸡妈妈孵蛋好辛苦,咱们轻轻地到母鸡妈妈身边来,一起唱首歌,给母鸡妈妈加加油好吗?”第一次欣赏课件,感受音乐内容。
2、“小鸡宝宝孵出来了,好可爱呀,母鸡妈妈好高兴呀,母鸡妈妈真棒!快给母鸡妈妈拍拍手吧。提问:“母鸡妈妈孵出了几个鸡宝宝呀?”“刚才母鸡妈妈孵蛋的时候,咱们是怎么唱的呢?”“鸡妈妈在孵蛋的时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小鸡宝宝的?”
二、再次欣赏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音乐内容,并尝试表演。
三、律动《母鸡孵蛋》。
1、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小鸡宝宝还没有孵出来的样子,孵出来以后会怎样呢?
关于划船的小班律动游戏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关于划船的小班律动游戏教案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ABA的结构。
2、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1、音乐《划船》。
2、课件。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今天陈老师要送给小朋友们一首曲子,曲子的名字叫《划船》。曲子里面有巨人和小矮人,请你仔细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听完教师讲述小矮人和巨人的'故事。
2、幼儿欣赏音乐,创编划船、擦汗的动作和巨人走路的样子。
这个曲子还有一个非常好看的卡通片,请你听完后告诉陈老师,小矮人在干什么?
幼儿观看课件。
幼儿创编划船、擦汗的动作。并学一学巨人走路的样子。
现在陈老师要用魔法把你们的小手通通变成巨人的脚掌。请你们仔细听巨人出来的音乐,然后拍出他的脚步声。
幼儿倾听音乐。
3、幼儿完整地进行表演。
陈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助巨人和小矮人一起用劲地划船。请你把小脚伸直坐上我们的小船。
4、幼儿分角色进行划船游戏。
陈老师这里有四艘小船,每一艘上坐四个人。每条小船请一个小船长。
我是巨人妈妈,谁来做我的巨人宝宝?
再请一个小船长。
5、幼儿立进行游戏。
教师扮演巫婆,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虽然较感兴趣,但是他们都一直在跟我做动作,创造表现的机会不多,在学巨人人走路时没有掌握如何走出沉重的脚步声,而且不能跟着节奏走路。于是我分析了一下我的目标过于笼统,而且重点不明确。所以效果一般。
小班律动:毛巾嘻唰唰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毛巾嘻唰唰》,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前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学习洗毛巾,使他们了解洗毛巾的过程,同时通过实践初步感受劳动的快乐。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洗、搓、漂等动作。然后,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毛巾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懂得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毛巾;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毛巾。在乐曲结尾时的晾毛巾又表现出了劳动后的愉快心情。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活动目标:
1、尝试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来表现洗毛巾的动作。
2、通过洗毛巾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1、多媒体准备:《毛巾嘻唰唰》课件、乐曲《洗毛巾》、阿姨洗毛巾视频
2、物品准备:围裙、脸盆、毛巾、搓衣板幼儿人手一件
3、幼儿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家长丰富洗毛巾知识。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毛巾》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刚刚在操场上玩了游戏之后你们的小脸都像小花猫一样了!我们拿好小毛巾一起来洗洗脸吧。师幼齐跳律动《小毛巾》。
2、小脸洗干净了吗?脏东西都跑到小毛巾上了,怎么办呢?
3、我们一起来洗毛巾吧!
二、学习洗毛巾的动作
1、谁知道毛巾要怎么洗?(请个别幼儿示范)你们洗过毛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