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歌唱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班歌唱教案范文(精选8篇)

小班歌唱教案范文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初步学习演唱歌曲《春天》,能边唱边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2、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不动。

  活动准备:

  1、自制挂图(根据歌词内容设计)。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适时引导。

  (3)教师小结:春天里有柳树发芽、五颜六色的花朵、青青的小草等现象。

  2、出示挂图,示范演唱歌曲《春天》并学习歌词。

  (1)教师演唱歌曲,请幼儿仔细倾听,提问引导幼儿: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歌曲里的语言回答,初步了解歌词内容。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语言帮助幼儿梳理画面内容。

  3、师幼共同学习歌曲《春天》。

  (1)教师用较慢的速度演唱歌曲,边唱边在图片上指引出歌词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2)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并运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运用小组演唱,男女分组演唱,个人演唱的形式学习歌曲,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

  (4)幼儿配合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4、创编部分歌词内容并能演唱。

  (1)教师逐句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2)带领幼儿梳理所有动作,并放慢速度边唱边将幼儿编的动作完整做一遍。

查看全文

小班歌唱《小朋友想一想》(通用7篇)

小班歌唱《小朋友想一想》 篇1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有节奏地对唱,体验歌唱与交流的快乐。

  2.尝试根据生活经验续编歌词,并创造性地对唱。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许多常见动物,并了解这些动物的典型特征。

  物质准备:大象、白兔、鸭子、长颈鹿等各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若干,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ppt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教师有节奏地问,幼儿猜,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结构与节奏。

  1.教师有节奏地问,幼儿猜谜底: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

  引导语: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参观了动物园,看到了许多的动物,现在请你们动动小脑袋回答我一个问题: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

  2.配合问句节奏,幼儿猜答案,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回答: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3.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歌曲的节奏与歌词。第二遍时可加入伴奏与动作。

  4.教师用歌声问,引导幼儿用歌声回答。

  师:动物园里的动物们把我们刚刚的这段话唱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动物们是怎么唱的。

  三、幼儿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第一遍:教师问,幼儿答。

  第二遍:一半幼儿问,一半幼儿答。

  四、引导幼儿学习续编歌词。

  1.出示兔子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续编歌词。

  引导语: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小动物,它也非常希望小朋友们把它也遍到歌曲里去,我们看看是谁?(出示小兔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兔子的歌词。兔子有什么特点?我们用上刚才的节奏,一起来提问。

查看全文

小班歌唱《谁饿了》(通用13篇)

小班歌唱《谁饿了》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扮演各种动物角色,有兴趣地学唱歌曲,唱准十六分音符、切分音。  

  2.尝试创编简单的歌词并进行演唱,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小狗、小猫、小鸡、小兔、肉骨头、小老鼠、小虫子、胡萝卜等)、歌曲伴奏带。  

  2.幼儿已有小动物爱吃什么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今天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到动物乐园去游玩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出发吧!(跟着音乐旋律《谁饿了》带领幼儿跳一圈)。

  二、欣赏歌曲

  引导语:小动物玩累了,你们累了吗?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休息,哎呀,我听到一只小动物的肚子在咕咕咕地叫,肚子怎么会咕咕咕地叫的呢?(幼儿讲讲)原来肚子饿了就会咕咕咕地叫,我们就知道该吃东西了。看,原来是这只小猫肚子饿了,肚子饿的咕咕咕地叫,它看见了好吃的东西,它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小猫唱歌吧(教师示范表演)。

  二、学唱歌曲

  (1)提问:a、刚才小猫肚子饿得厉害吗?从什么地方听出来小猫饿得很厉害?

  b、学习有节奏地念歌词:咕咕咕地叫

  c、小猫看见了什么?

  d、小猫是怎么吃老鼠的。

  (2)幼儿扮演小猫学唱新歌(教师唱,幼儿表演,熟悉歌词)

  三、仿编歌曲

  1.引导语:小猫都吃饱了真高兴,哎,你们听,汪汪汪,谁来了(教师出示小狗的图片)这只小狗的肚子还饿着呢?怎么办?它要去找东西吃了,谁愿意帮这只小狗的忙,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从椅子背后拿出肉骨头)这是什么?(与幼儿一同扮演小狗学唱新歌)

查看全文

小班歌唱《抱一抱》(精选14篇)

小班歌唱《抱一抱》 篇1

  设计思路:    小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不善于用于他人交往。因此,我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体验式音乐歌唱活动《抱一抱》,帮助孩子建立起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情感,体验交往的乐趣。并获得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从而更热爱幼儿园的生活。活动目标:    1、体验他人拥抱的愉悦感受。    2、能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3、初步感受与表现二拍子的歌曲。活动准备:    1、钢琴    2、孩子已有与老师、好朋友拥抱的生活经验。    3、滑梯图一张。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让孩子体验与老师、朋友在拥抱的愉悦感受。师:你们喜欢我吗?你做些什么动作表示喜欢我?(亲亲脸、笑眯眯),还可以对老师说一句什么话?(i love you)你除了喜欢老师,还喜欢谁?(好朋友)你喜欢他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与好朋友抱抱)刚在你和好朋友抱抱时,心里觉得怎样?(很开心、高兴)。原来,我们喜欢别人时可以亲亲他、抱抱他。    二、练声。    1、师:和好朋友一起,我们来唱《滑梯歌》1 2  3 4 │ 5 —  │  5 4  3 2 │ 1—‖爬爬爬爬    滑,      爬爬爬爬    滑。    2、随《抱一抱》歌曲旋律,拍手回座位。师:好!我们听着音乐,拍手回位置坐下来吧!    三、新授歌曲《抱一抱》    1、老师自弹自唱,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歌曲。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关于“好朋友”的歌,名字叫《抱一抱》。提问:歌曲叫什么名字?(让孩子用完整的语言回答歌曲的名称)是几拍子的?    唱完后提问:    (1)歌曲叫什么名字?(让孩子用完整的语言回答歌曲的名称)    (2)歌曲时几拍子的?(2拍子)(学习2拍子的节奏型)    (3)听着音乐,用“la”的声音来哼唱旋律。    2、老师结合动作,清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师:现在请小朋友再认真地听老师唱这首歌,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边唱边做动作)提问: 歌曲里唱了什么?是怎样做的?(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3、随音乐节奏念歌词、拍手打节奏。师:请小朋友听着琴声,跟老师拍拍小手念歌词吧!    4、引导幼儿用自然地声音完整地学唱歌曲。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唱歌。唱的时候要按照刚才我们学习了2拍子的节奏来唱。    5、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出示图)    唱准│1 3│2—│;│3 2 │ 1—‖    6、请全体幼儿同钢琴再来唱一遍。    师:和好朋友抱抱时,你的心里感觉怎么样?(好高兴、开心),在高兴时你小嘴巴时怎样的?(笑)所以我们在唱歌时要把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让别人看见我们的嘴巴是笑眯眯的。    7、鼓励幼儿找个朋友演唱歌曲。鼓励孩子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来唱歌。    8、鼓励幼儿边个喜欢的老师,与老师一起演唱歌曲。    师:找一位你喜欢的老师,和她一起拉拉手、抱一抱,来表达你也喜欢她。    四、活动小结,离场。    师:刚才你看见好朋友是怎样做的?(抱抱)为什么要抱抱?(喜欢他)那我们看见其他的老师你也可以怎样做?抱抱她表示你喜欢她。如果有客人老师来到我们幼儿园你也可以怎样做?(抱抱)为什么?(喜欢她)我们看见客人老师不用害怕,可以主动地抱抱她,亲亲她,表示我们喜欢她。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一班找到你的朋友抱抱他、亲亲他,让她知道我们喜欢她。

查看全文

小班歌唱《袋鼠》(精选4篇)

小班歌唱《袋鼠》 篇1

  活动目标:

  1. 学习歌曲《袋鼠》。

  2. 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游戏表演动作,学习两人合作,分别扮演袋鼠妈妈和宝宝一起游戏。

  3. 根据游戏情节的变化做相应的动作、表情。

  活动准备:

  了解袋鼠的生活,收集动物妈妈照顾宝宝的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交流

  问:动物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宝宝的?

  2. 教师范唱《袋鼠》。幼儿倾听

  问: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装的是谁呢?(师出示小袋鼠)

  3.师幼交流袋鼠妈妈和宝宝相亲相爱的样子。

  问:袋鼠妈妈和宝宝是怎样相亲相爱的呢?(边回答边请幼儿学一学它们的样子。)

  4.教师再唱歌曲,全体幼儿学一学它们的样子。

  5. 在情景中学习:

  师:袋鼠妈妈要带宝宝去树林里玩了,谁做袋鼠妈妈?(请一部分幼儿做,并做蹦蹦跳跳的动作。)谁来做宝宝呢?(请另一部分幼儿做。动作相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6. 幼儿两两结合听着老师的歌声学习袋鼠跳。

  7. 幼儿根据老师的歌声完整地根据歌词内容表演。

  8. 出示一段紧张的音乐

  师:突然,树林里来了一个可怕的动物,你们猜是谁?(教师可以提示:如恐龙等)恐龙来了,袋鼠妈妈和宝宝会怎么样呢?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提炼。

  9. 游戏。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角色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恐龙来了,袋鼠妈妈和宝宝就要蹲下来,否则回被恐龙吃掉。

小班歌唱《袋鼠》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感受,初步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形象的关系。

查看全文

小班歌唱《谁饿了》(通用5篇)

小班歌唱《谁饿了》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扮演各种动物角色,有兴趣地学唱歌曲,唱准十六分音符、切分音。  

  2.尝试创编简单的歌词并进行演唱,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小狗、小猫、小鸡、小兔、肉骨头、小老鼠、小虫子、胡萝卜等)、歌曲伴奏带。  

  2.幼儿已有小动物爱吃什么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今天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到动物乐园去游玩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出发吧!(跟着音乐旋律《谁饿了》带领幼儿跳一圈)。

  二、欣赏歌曲

  引导语:小动物玩累了,你们累了吗?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休息,哎呀,我听到一只小动物的肚子在咕咕咕地叫,肚子怎么会咕咕咕地叫的呢?(幼儿讲讲)原来肚子饿了就会咕咕咕地叫,我们就知道该吃东西了。看,原来是这只小猫肚子饿了,肚子饿的咕咕咕地叫,它看见了好吃的东西,它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小猫唱歌吧(教师示范表演)。

  二、学唱歌曲

  (1)提问:a、刚才小猫肚子饿得厉害吗?从什么地方听出来小猫饿得很厉害?

  b、学习有节奏地念歌词:咕咕咕地叫

  c、小猫看见了什么?

  d、小猫是怎么吃老鼠的。

  (2)幼儿扮演小猫学唱新歌(教师唱,幼儿表演,熟悉歌词)

  三、仿编歌曲

  1.引导语:小猫都吃饱了真高兴,哎,你们听,汪汪汪,谁来了(教师出示小狗的图片)这只小狗的肚子还饿着呢?怎么办?它要去找东西吃了,谁愿意帮这只小狗的忙,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从椅子背后拿出肉骨头)这是什么?(与幼儿一同扮演小狗学唱新歌)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