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案(精选10篇)
《相信未来》教案 篇1
相信未来
教学大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2.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注意问题:
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相信未来》教案(精选3篇)
《相信未来》教案 篇1
相信未来
教学大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2.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注意问题:
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
教学大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2.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注意问题:
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相信未来(精选14篇)
相信未来 篇1
教学目标:
1、走进诗人,感悟诗歌的情感
2、诵读文本,赏析诗歌的意象
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难点:知人论世,走进诗人世界,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
教学设想:这首诗没有太大的阅读难度,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却是学生陌生的。就是在历史教材中,“文革”这一段也只有一个轮廓,而这对于这首诗歌的解读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必须要补充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然后再回到文本,这样才能获得从情感到灵魂的震撼和提升。
课型课时:诵读赏析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XX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自杀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未来》的作者。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自幼爱好文学,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长诗《海洋三部曲》第一节写于1964年,那一年,食指16岁。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潮,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紧接着,在那年的冬天他又写下了那首有关冰层下求索阳光与真理的鱼的长诗《鱼儿三部曲》。食指不是那种摆弄智力的写作者,他的诗出自心灵的感悟与生命的歌唱。食指诗歌的独特性,在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出现的第一首在现代社会中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传的诗歌。许多评论家认为,食指是开创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其诗歌成就比北岛、顾城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种种原因,食指长期被埋没。
《相信未来》说课稿(精选4篇)
《相信未来》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汲取正能量,模仿优秀小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情感,通过短时间的模仿提高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
二、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
2、通过模仿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时长
40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人,他被誉为中国新诗第一人,他是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他是一代诗魂,他的诗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食指。今天我们就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板书——相信未来同时ppt展示第一页)
(二)朗读诗歌
师: 首先,我们来欣赏朱军跟杨晨的朗诵视频,注意节奏与重音的把握。(ppt展示第二页)
听过两位名人的深情朗诵后,我们自己也来体验一下它的情感——自由读,一会儿同学争取在班上朗读。
生:读
师:哪位同学争取在班上给大家朗读?
我们再齐读一遍,将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把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文革时期
师:文革时期是“非常时期”,这个“非常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在第一二节中找出关键词。
生:动笔找(无情、贫困、失望、凄凉)
师:对,是无情、贫困、失望与凄凉。无情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无情?
生:人与人之间的
师:“贫困”“失望”“凄凉”分别又是哪方面的呢?
相信未来(精选8篇)
相信未来 篇1
目标定位:
1、 进一步学习诗歌的诵读,通过诵读领会诗歌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2、 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并能背诵前三段。
3、 了解诗人食指及作品。
4、 学习诗人食指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挫折,永怀对未来的执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的情怀。
研究探究:
复习导入:填空:郭小川(1919-1976), 当 代诗人。原名 郭恩大。郭小川是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 致青年公民》开始,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其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 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主要代表作有《 致青年公民》《 望星空》《 将军三部曲》《 甘蔗林——青纱帐》《 青纱帐——甘蔗林》《 团泊洼的秋天》。
师: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
师:预习是一个好习惯,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学们在预习时,还要善于把握文章学习的重点,现在,我来把本课的学习重点明确一下:(幻灯出示目标,与学生一起讨论重点。)
新课推进:
1、走近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文革期间,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