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想:

  《乌鸦喝水》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则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却喝不着,第二自然段讲乌鸦想出了办法,第三自然段讲乌鸦利用小石子喝到了瓶子里的水。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内容,有助于学生读书领悟。

  高万同老师在《谈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中指出,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把培养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应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当一个有口无心的假读书郎。为此,我首先以第1自然段为引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鸦喝不到水”这一情况,然后就让他们围绕课题,大胆猜想事情的最后结果,从而找出矛盾焦点,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朗读、背诵课文,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读通、读懂、读好课文。一个巧妙的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思想。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了记忆的仓库,激活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学生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描绘课文语言所描写的情景,再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运用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完成了对课文的“再创造”。

查看全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6-(精选14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6-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关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1.数量词,开火车展示。

  2.课前小主持讲乌鸦反哺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引入本课

  (板书课题)在课题中解决生字“喝”,做动作让学生形象识字生字。

  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

  三、小组合作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2、汇报读课文(先后两组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可提出意见)

  四、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结合课前小研究的前两项,拿出生字卡片,和组内同学交流预习成果。(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要求:1.认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结构和偏旁,交流识字方法。

  2.给生字口头组词。

查看全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学生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语文课要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辨证统一的特点,教学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文结合,以读悟情,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密,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心灵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探究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

  ——喝着水了"这一系列过程,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创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身穿黑袍长得丑,飞在空中哇哇叫."

查看全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1

  1、播放课文vcd

  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说明这四个词的写法。

  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

  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认认真真的读;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上前台带领其他学生读生字词。

  让学生齐读生字词。

  教师在读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不规范发音及时纠正。

  4、再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问:“乌鸦怎么到处找水喝?”

  指导朗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你能不能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样子?”

  指名读,让生自己练读这句话,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下面乌鸦看见了什么?它看见了水就怎么样呢?它会想什么办法?让生自由读有关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师:它想喝瓶子里的水,可是瓶子小,乌鸦够不着,怎么办呢?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课文,自由读一读。

  现在能读好第一段吗?我们一起读,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好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刚才有的小朋友没有拿好书,我们注意端正读书姿势,再来读一遍。(教师和学生一块再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乌鸦想出办法喝到水吗?

  6、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读,读好第二自然段。

  师:乌鸦是一下子就把办法想出来的吗?在想出这个办法以前,乌鸦一定还想过许多办法。谁来说说,它可能想到什么办法?

查看全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教学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认清部分字形,按笔顺正确描红书写部分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乌鸦图)谁认识它?教师板书:“乌鸦”。你是怎么知道的?

  2、边看边想:“乌”和哪个字有点像?学生书写“鸟”。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这两个字?

  老师总结:因为小乌鸦长得黑黑的,连眼睛都看不见了,所以没有一点。

  3、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4、板书“喝水”(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5、认识“渴──喝”这一组生字。师: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很像,你能准确地辨认它们吗?(三点水是渴,口字旁是喝,想喝水就是渴,有口才能喝。)

  二、初读课文。

  1、翻开书,看看图,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们首先来读准字音。

  (口渴、看见、办法、终于、渐渐、叼起、乌鸦、瓶子、)

  a、自己读读。

  b、请小老师领读。

  (2)男女生比赛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3)齐读。

  2、认准了生字,就能把句子读通顺。自己再读读课文。

  3、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查看全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关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1.数量词,开火车展示。

  2.课前小主持讲乌鸦反哺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引入本课

  (板书课题)在课题中解决生字“喝”,做动作让学生形象识字生字。

  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

  三、小组合作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2、汇报读课文(先后两组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可提出意见)

  四、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结合课前小研究的前两项,拿出生字卡片,和组内同学交流预习成果。(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要求:1.认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结构和偏旁,交流识字方法。

  2.给生字口头组词。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