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精选2篇)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查看全文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四季》教案(精选14篇)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四季》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一、歌曲《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二、欣赏《四季》、《秋收》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四季》

  教学目标:

  一、用甜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乐曲,并能辨别乐器音色;

  教学过程:

  一、熟悉歌曲旋律,设问: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

  二、仔细聆听,找出歌曲中相同或者相似的乐句,并说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听完范唱之后,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

  四、放慢速度唱歌谱;

  五、老师唱前半句谱,学生接后半句谱;

  六、加入歌词演唱,并注意表达歌曲情绪;

  七、讲解反复记号;

  八、完整地用喜悦、自豪、活泼的心情演唱歌曲;

  九、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又称《花儿与少年》,因为是

  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十、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演唱主题;

  十一、主题一共在乐曲里出现了几次?在力度上又有什么变化?每段的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你能听出来吗?

  十二、课堂小结:听完乐曲之后看看有没有同学可以模唱出主题音乐,培养学生的听觉和音乐记忆能力。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四季》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欣赏《秋收》

  教学目标:

  一、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表达对同学之间的友谊之情。

  二、欣赏陕西民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之情。

查看全文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四季》教案(通用16篇)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四季》教案 篇1

  第四课   《四季》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童心是小鸟》;2.聆听《四季歌》。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童心是小鸟》,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出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体验儿童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          2.通过聆听《四季歌》,从乐曲主题的力度变化、不同的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歌曲处理创作教学准备:音响设备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1.《四季歌》音乐进教室2. 师生问好给学生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欣赏《四季歌》1.影视激趣,播放媒体(影视)大自然美景 。你喜欢四季哪个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四季歌》。2.播放《四季歌》,思考:相同的旋律出现了几次?聆听 回答3.弹奏主旋律。唱一唱主旋律4.再次播放乐曲。思考:每遍主题旋律出现的主奏乐器?每遍主题旋律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思考 回答5.分形式演唱巩固第一次主题由老师演唱第二次由学生演唱第三次全体唱第四次老师唱6.小结动感的直观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感受一下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带来的不同情绪变化。学唱《童心是小鸟》过渡:师:“一年四季,大自然轮着改变着自己的服装,多少浪漫啊!我们生活在如此美的世界里,该是多么幸福啊!”1.   欣赏童心是小鸟的mtv,把你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及感受,用肢体表现出来。师生律动。2.看谱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唱一唱。3.演唱整曲曲谱。4.演唱歌词5.师生对唱6.处理歌曲小组合作,运用力度变化进行处理,把歌曲情绪的起伏表达出来。7.卡拉ok比赛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创作中模仿、重复的方法,为第二课时中曲调创作活动打下基础。展示自我,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他们在快乐的歌声中度过美好的40分钟。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学习本歌后,希望同学们更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表现大自然,更希望你们如小鸟般自由地放飞自己的童心!

查看全文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四季》教案(精选12篇)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四季》教案 篇1

  第四课   《四季》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童心是小鸟》;2.聆听《四季歌》。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童心是小鸟》,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出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体验儿童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          2.通过聆听《四季歌》,从乐曲主题的力度变化、不同的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歌曲处理创作教学准备:音响设备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1.《四季歌》音乐进教室2. 师生问好给学生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欣赏《四季歌》1.影视激趣,播放媒体(影视)大自然美景 。你喜欢四季哪个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四季歌》。2.播放《四季歌》,思考:相同的旋律出现了几次?聆听 回答3.弹奏主旋律。唱一唱主旋律4.再次播放乐曲。思考:每遍主题旋律出现的主奏乐器?每遍主题旋律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思考 回答5.分形式演唱巩固第一次主题由老师演唱第二次由学生演唱第三次全体唱第四次老师唱6.小结动感的直观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感受一下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带来的不同情绪变化。学唱《童心是小鸟》过渡:师:“一年四季,大自然轮着改变着自己的服装,多少浪漫啊!我们生活在如此美的世界里,该是多么幸福啊!”1.   欣赏童心是小鸟的mtv,把你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及感受,用肢体表现出来。师生律动。2.看谱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唱一唱。3.演唱整曲曲谱。4.演唱歌词5.师生对唱6.处理歌曲小组合作,运用力度变化进行处理,把歌曲情绪的起伏表达出来。7.卡拉ok比赛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创作中模仿、重复的方法,为第二课时中曲调创作活动打下基础。展示自我,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他们在快乐的歌声中度过美好的40分钟。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学习本歌后,希望同学们更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表现大自然,更希望你们如小鸟般自由地放飞自己的童心!

查看全文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 《家乡的故事》教案

第三单元 《家乡的故事》
  一、教学内容
  1、 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2、做 听音填空 创编旋律
  3、听《 弯弯的月亮》、《 念故乡》
  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过听音填空练习,训练学生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
  3、过旋律创编,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4、过欣赏,进一步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唱好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 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现歌曲的感情,二声部合唱要做到音准、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副歌的合唱和谐
  教学准备:投影、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导言:冬天过去了,来说一说冬天里的印象吧。(学生交流“忆冬”)
  而现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春天里,什么是最能打动你的?可以描述一幅春景,也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学生交流“迎春”)
  一、发声练习
  1、出示练声曲
  我们曾用舒展、优美的声音演唱,好象天空晴朗的,那般宁静。大家能在这个时候,用声音来展现“竹乡娃娃爱竹林”吗?

查看全文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西部》教案

第五单元《神奇的西部》
  一、 教学内容
  1、唱 《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2、 做用打击乐器伴奏 唱一唱 创编旋律
  3、听 《母女夜话》、《放马山歌》
  4、 八孔竖笛 《秦腔牌子曲》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春风吹到了草原上》的产生背景,能背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唱一唱练习,熟悉另一首叙事性的《春风吹到了草原上》的不同情绪及风格。
  3、通过旋律创编练习,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继续培养创造的欲望。
  4、通过欣赏,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音调。在逐步积累民歌音调的同时,增长民族的感情。
  5、孔竖笛:学会吹奏《秦腔牌子曲》,初步做到节拍分明,起伏明显,连音与断音对比鲜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增强热爱民歌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培养创编节奏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五、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教学目标:通过安徽民歌《春风吹到了草原上》,了解其产生背景,能背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背唱歌曲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春风吹到了草原上》(唱一唱的练习),快来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吧。从我的演唱中你感受到什么?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