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案

时间:2025-04-05

《雾凇》教案(精选12篇)

《雾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一起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通过网络一起去领略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 看雾凇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5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查看全文

《雾凇》教案(精选16篇)

《雾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引入

  1、同学们,你们瞧老师画什么?和你们生活中看到的柳树、松树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课题:雾凇。

  这就是在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吉林市,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出现的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很多游人都在严寒的冬季赶到吉林,专程去欣赏,甚至还有不少外国朋友也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呢!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去看看那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好下面我们就伴着音乐一起走进那银花朵朵的世界。

  课件:欣赏

  解说词: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了。

  看到这样银花朵朵的景色,你有什么感想?那么,你又产生哪些疑问?

  “为什么叫雾凇?”时,引导学生想两点水与什么有关?查字典理解。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具备的条件

  形成的过程

  二、读文理解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2课雾凇,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看看课文为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2、课文字音都读准了吗?齐读生字。

  3、课文为我们解决了黑板上的问题了吗?主要是哪一段告诉我们的。

  4、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2-3遍第二自然段。

查看全文

雾凇教案(精选15篇)

雾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雾凇。师板书,并强调“凇”的写法。(我们要注意,凇是两点水旁,不要写错了。)

  2、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雾凇怎么样?(一个字)(美)

  3、  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课题。(师评价:读得真美)

  4、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更美的图片,想看吗?

  5、  幻灯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6、  师:“这么美的雾凇让同学们赞叹不已,你们有一定有很多词语要送给雾凇,谁来?”(生回答,师适时表扬,你说得真美,你的词汇真多。)

  二、新授

  第一自然段

  1、  作者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找出你感觉到特别美的词语,画下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一番。(我们要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  指名生说。学生互评(你们觉得他把这个词语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

  再指名生读。(这些同学读得真美呀,老师发现大家都很想读了,好一起读)生齐读,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词,听好了.(缀满)你们听出什么来了.(听出了雾凇的多.)(你们也想读一读吗?)你们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真棒!

查看全文

《雾凇》优秀教案(精选14篇)

《雾凇》优秀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查看全文

22雾凇教案(精选12篇)

22雾凇教案 篇1

  课题22备课时间12月14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     二、观看雾凇的多媒体资料片。 三、初读课文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揭题。     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4、检查自学效果。 (1) 生字词正音。 (2) 解释词语。 (3) 指导读长句。      3、指导书写。     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观看多媒体资料片,自主谈感受。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 3、自学课文。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缭绕   琼枝玉树(4)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由字到词再到句子和段落,一步步解决朗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      

查看全文

《雾凇》教案(精选23篇)

《雾凇》教案 篇1

  课题22备课时间12月14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     二、观看雾凇的多媒体资料片。 三、初读课文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揭题。     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4、检查自学效果。 (1) 生字词正音。 (2) 解释词语。 (3) 指导读长句。      3、指导书写。     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观看多媒体资料片,自主谈感受。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 3、自学课文。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缭绕   琼枝玉树(4)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由字到词再到句子和段落,一步步解决朗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