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我喜欢》教学设计 篇1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我喜欢》。
1.同学们,上节口语交际课咱们一起畅谈了各自的爱好。瞧,这是徐老师收集的平时你们活动的照片。我仿佛能从里面发现你们的喜好、找到你们的快乐。咱们一起来看看吧。(配乐出示图片)
2.有的同学喜欢运动,有的喜欢艺术活动,还有的喜欢各式各样有趣的小玩意这样的生活丰富有趣、动静结合、快乐无比。你们喜欢吗?
3.这节课,咱们把交流的内容,范围再扩大些。谁来说说看,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
师预设:他喜欢的是一种活动;
他喜欢的是一种有意思的物品;
归纳:今天咱们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一种活动、爱好,还可以是一种事物。
师预设:他的喜好与众不同;
这是一位小小收藏家;
这是一个小“驴友”;
看来,他是个IT发烧友;
你对色彩、画面很着迷?
(相机板书: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
他不仅告诉我们他喜欢什么,还讲了他喜欢的原因,这很说很好,表达的意思更加完整。
二、激活学生思维,拓宽思路。
1.同学们你们刚才交流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眯眯的。看来我们的这些交流与分享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现在请大家静下心来,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想一想你最喜欢一项事物或者活动,此时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播放轻柔的音乐,思考30秒。
2.交流、指导:
现在,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当你精心思考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师预设:
① 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喜欢上了这项活动;
《我喜欢》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我喜欢》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运用各种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
2、学会质疑。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带(或适合的音乐)、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揭题
同学们,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多么美好。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一年四季变化无常的花草树木,形形色色的人间万象,多神奇。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让你们喜欢的事物。谈谈你们喜欢什么?(生各抒己见)
你们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今天,就要让我们先一起去感受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和热爱。
2 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张晓风,女,作家。江苏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中国台湾东吴大学,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作品富有人文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
二、检查预习,自主质疑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如:遂、炫。说说识字方法,如“撤”换部首。
2、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质疑。
师引导生针对题目、词、句和内容进行质疑。字词生生互动解决。难理解的句子、内容可留到后面解决。素馨:素雅温馨。
迭代:替换、取代
摇曳:摇荡
炫耀:夸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我喜欢》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我喜欢》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难点: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准备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绘画工具或纸造型工具。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播放鸟的录像片,提观察要求: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边看录像,边说出鸟的'名称,边思考。
讨论:
(1)鸟的外形美;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姿态美……
(2)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3、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我喜欢》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我喜欢》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感受浓浓的亲情。
2、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鼓励幼儿积极为同伴提建议。
3、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遗传现象。
【活动准备】
1、建议家长以信、录音、录像、等不同形式,用温馨的语言表达对自己孩子成长的满意和今后的'希望。
2、录音机。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导入活动内容:小朋友你们都照过镜子是吗?说说自己的长的什么样子?
2、幼儿说说自己的相貌与家人相似的地方(五官、身材)。
3、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导幼儿感知:父母或其他人身上的反映就是遗传现象的一种表现。使幼儿了解自己与父母以及祖辈的关系,体会亲情。
4、请幼儿倾听家长对孩子的寄语。(教师读、听录音)
5、分组讨论:我怎样做得更好?鼓励幼儿相互出主意,提建议。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认识到“我是个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欢我,我如果再……就更好了”,避免幼儿产生自卑心理。
6、请幼儿用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心情。
【活动延伸】请家长收到信后及时和孩子进行交流。
《我喜欢》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鳄、蠢、鲫、旱、缸、鳖、哼、鞭、颈”9个生字。重点指导“鲫”的读音,“鳖”上半部分的笔顺。
2、联系上下文理解“逗弄“,“平安无事”,“不胜其烦”和“设想”的意思。
3、学习抓住关键词简要地介绍“过山鲫”。
4、学习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我”对小动物的喜爱。
《我喜欢》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我喜欢》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
2、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出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课文1——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四季的热爱从而感受文章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1——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四季的热爱从而感受文章的“韵味”
一、谈话导入【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1、揭题:同学们,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多么美好。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一年四季变化无常的花草树木,形形色色的人间万象,多神奇。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让你们喜欢的事物。谈谈你们喜欢什么?(生各抒己见)
2、你们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今天,就要让我们先一起去感受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和热爱。(板书课题)
3、咱们一起带着一颗快乐的心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自主质疑【设计意图:解决文中的生字词语】
1、同桌一起读课文,检查字音(检查情况)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请小老师领读)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设计意图: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书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不同的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2、齐读板书。张晓风这位作者在描写《我喜欢》这篇文章分别从(生读)这几方面来写的,这也同样是这篇文章的提纲。四、再次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
(一)感悟四季景物
过渡:现在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让我们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吧。首先让我们走进四季。
《我喜欢》教学设计(通用21篇)
《我喜欢》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运用各种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
2、学会质疑。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带(或适合的音乐)、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揭题
同学们,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多么美好。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一年四季变化无常的花草树木,形形色色的人间万象,多神奇。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让你们喜欢的事物。谈谈你们喜欢什么?(生各抒己见)
你们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今天,就要让我们先一起去感受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和热爱。
2 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张晓风,女,作家。江苏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中国台湾东吴大学,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作品富有人文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
二、检查预习,自主质疑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如:遂、炫。说说识字方法,如“撤”换部首。
2、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质疑。
师引导生针对题目、词、句和内容进行质疑。字词生生互动解决。难理解的句子、内容可留到后面解决。素馨:素雅温馨。
迭代:替换、取代
摇曳:摇荡
炫耀:夸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