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路线(精选2篇)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路线 篇1
教学内容:教材56页的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更加全面地掌握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教学准备:相关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例3平面图:
提问:图上有哪些场所?
你能说出其中两个场所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如:超市在敬老院什么地方?敬老院在超市什么地方?
2、引入:
李伟家在哪里?大港小学在哪里?李伟从家出发,按怎样的方向与路程行走,就可以走到大港小学了?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二、展开
1、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⑴ 自己说一说。
⑵ 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相互更正。
⑶ 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一人汇报后,全班评议: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注意:汇报交流时,允许有不同的叙说方式。
2、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
⑴ 你想怎么说,各自说说看。
⑵ 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议。
⑶ 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习
1、出示练习十二第6题的平面图。
指出:这是某地5号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
2、看图说说,5号公共汽车经过哪几个地方?
《彩色绳子会走路》(精选5篇)
《彩色绳子会走路》 篇1
活动目标:
1、随歌曲节奏抖动、拖拉绳子进行玩色游戏,感受色彩、线条、节奏、动作之美。
2、能大胆创作,发展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红、黄、蓝绿,5厘米左右的棉绳若干,调色盘、擦布若干。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幼儿熟悉歌曲《走路》。
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进活动室。
2、幼儿复习歌曲《走路》,回忆动物走路的歌词。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走路》,都谁听过举手,谁会唱这首歌?歌里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走路的?
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根据歌曲旋律有节奏地说出歌词。
师:跳跳跳,摇摇摇,爬爬爬,静悄悄。小动物们走路真有趣。
3、出示绳宝宝。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绳子宝宝,它们看到小朋友们学小动物们走路很有趣,也想来学一学。绳子不会走路,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扶着绳宝宝,让它一边唱歌一边学走路。”
幼儿随音乐让绳子宝宝走路。每人一根绳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让绳子学小动物走路,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用绳子做出各种线条“动作”(抖动、拖拉)。
师:你的绳宝宝学哪个小动物走路?是怎样走的?表演给大家看看。
4、老师示范用绳子蘸上颜色学小动物走路:抖动、拖拉绳子,随音乐节奏示范作画。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的绳宝宝是白色的,现在我要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再让它学小动物走路。我先给绳宝宝穿上红色的衣服,让它学小兔子走路“跳跳跳”;给它穿上黄色的衣服,学小鸭子走路。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内容:教材56页的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更加全面地掌握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教学准备:相关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例3平面图:
提问:图上有哪些场所?
你能说出其中两个场所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如:超市在敬老院什么地方?敬老院在超市什么地方?
2、引入:
李伟家在哪里?大港小学在哪里?李伟从家出发,按怎样的方向与路程行走,就可以走到大港小学了?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二、展开
1、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⑴ 自己说一说。
⑵ 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相互更正。
⑶ 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一人汇报后,全班评议: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注意:汇报交流时,允许有不同的叙说方式。
2、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
⑴ 你想怎么说,各自说说看。
⑵ 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议。
⑶ 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习
1、出示练习十二第6题的平面图。
指出:这是某地5号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
2、看图说说,5号公共汽车经过哪几个地方?
3、你能说出5号公共汽车的行驶线路吗?
各自练习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引导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3教时)欣赏《谁来了》、歌唱《走路》、认识四分音符
第二课
上海市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 蒋毛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谁来了》,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的。
2.学生能用整齐、轻快的声音歌唱《走路》;并学会用合适的动作表现兔子、乌龟、鸭子和猫的形态和特点。
3.认识四分音符;学会用儿歌及拍手、跺脚动作表现四分音符。
[课时安排]
本课用3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听赏《谁来了》;学唱《走路》。
第二教时:感受认识四分音符。
第三教时:聆听并即兴表演《谁来了》;学习歌表演《走路》。
一、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感受认识四分音符。
2. 难点:用拍手、跺脚动作表现四分音符。
二、突破口
用儿歌导入,建立一拍概念;用拍手、跺脚律动作为感受掌握一拍的突破口。
认识一拍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是要让学生感受和正确掌握一拍时值,并在律动中不是越来越快,这就要精心培养学生内心听觉,要求就高了。所以在启蒙教学时,要让学生从说话、儿歌、拍手、跺脚到律动,一步一步进行一拍时值的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四分音符。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听赏:《谁来了》
2.学唱:〈走路〉
3.练练:u
教学过程:
1.学生听音乐飞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彩色绳子会走路》
活动目标:
1、随歌曲节奏抖动、拖拉绳子进行玩色游戏,感受色彩、线条、节奏、动作之美。
2、能大胆创作,发展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红、黄、蓝绿,5厘米左右的棉绳若干,调色盘、擦布若干。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幼儿熟悉歌曲《走路》。
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进活动室。
2、幼儿复习歌曲《走路》,回忆动物走路的歌词。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走路》,都谁听过举手,谁会唱这首歌?歌里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走路的?
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根据歌曲旋律有节奏地说出歌词。
师:跳跳跳,摇摇摇,爬爬爬,静悄悄。小动物们走路真有趣。
3、出示绳宝宝。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绳子宝宝,它们看到小朋友们学小动物们走路很有趣,也想来学一学。绳子不会走路,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扶着绳宝宝,让它一边唱歌一边学走路。”
29* 走路的人教学设计
29* 走路的人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 元:第六单元——丰富多彩的文化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通过世界博览会上一个小女孩儿的眼睛描绘了一尊奇特的雕塑,告诉我们这尊雕塑代表了一种由罗丹创造的、全新的艺术风格。通过对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的比较,说明了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猜图中的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2.通过解读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读中感悟,理解罗丹的创造在艺术上的突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2.体会罗丹勇于探索的精神,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具有永恒的价值。
重难点分析:
l 感悟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是本文的重点。可以通过让学生“猜图中的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作品与课文中对不同时期雕塑风格的描述联系起来,进而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l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罗丹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的价值,可以抓住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解读,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如课文题目《走路的人》,课文结尾“他就如同他的杰作《走路的人》一样,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