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精选16篇)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 篇1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4、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平时多。
6、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7、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锪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被吸收。
9、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
10、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11、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12、 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我们的身体中班教案(精选3篇)
我们的身体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己和同伴,让幼儿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的情况。
2、在看一看,动一动,摸一摸的活动中体验人体有许多部位会动。
3、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造型。
4、会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身体的各部位。
难点:会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我。
活动准备
1、一些键子、篮球、跳绳等体育用具。两张字卡。
2、活动用的音乐曲《头发、膝盖、脚》、《我们是机器人》。
3、每人一本适应性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老师做几个动作,让小朋友说说老师在干什么,什么地方在动。
二、出示字卡:“会动的身体”。
三、让小朋友观察自己和同伴,说说人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四、游戏:看谁快又准。(略)
五、感受会动的身体。
1、提问:师:“小朋友平时是怎样锻炼的?”让几个小朋友来示范动作。“他们身体折哪些部位在动?”
2、游戏:出示体育用具,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老师出示一样体育用具,小朋友就做出相应的动作。
3、小结:(略)
4、保护我们的'身体。
(1)出示漫画图。让幼儿了解图中的人是怎样受的伤,平常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保护自己。
(2)小结:(略)
六、老师弹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情境,用身体各部位表现音乐的节奏,用形体创造性地做出各种动作和造型。
七、完成练习。
把书发到幼儿手里,老师讲解以后,幼儿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本主题是以观察自己和同伴,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的情况为主线,在看一看动一动摸一摸的活动中,让幼儿去体验人体有许多部位会动。并会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学习处理一些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大班健康我们的身体教案(精选2篇)
大班健康我们的身体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知道感冒了抵抗力会减弱,身体会不舒服。
2、让幼儿了解简单的预防感冒的知识。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感冒了抵抗力会减弱,身体会不舒服。
活动难点:
让幼儿了解简单的预防感冒的知识。
活动准备:
感冒的一些特征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小朋友什么时候发出这些声音?发出这些声音表明他生了什么病?感冒以后除了咳嗽、打喷嚏还会怎样?(喉咙干痛、头痛、发烧、鼻塞、严重时要挂水等,打人病了不能上班,小朋友病了就不能上学、上幼儿园了)
小结:感冒了会使我们感到浑身不舒服,打人得了感冒会影响工作,小朋友们得了感冒会影响学习。
2、讨论感冒的起因。
提问:人们为什么会感冒呢?
(1)着凉:天气凉了没有及时加衣服,晚上睡觉蹬被子,运动前不脱衣服,出了很多汗,被冷风一吹就会受凉感冒了。
(2)不注意卫生,昆虫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活动,到生病的人家里去玩,被传染感冒了。
(3)小结:平时受了凉和不注意卫生都会得感冒。
3、教师拿出感冒的一些特征图片。
提问:感冒了怎么办呢?让幼儿边看边讲述。(及时到医院去看病,按时打针吃药,注意休息,多喝开水)
小结:感冒了以后要积极治疗,除按时打针吃药以外,还要注意多休息,多喝开水,身体才能还起来。
3、学习预防感冒的方法。教师出示图片。
①、注意气温变化、教师增减衣服。
②、注意锻炼身体,身体健康能抵抗疾病。
我们的身体教案(通用14篇)
我们的身体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身体里的“洞洞”,知道“洞洞”的作用。
2、学会保护身体里的“洞洞”。
3、体验探索人体奥秘的乐趣。
活动准备:
装有蒜、姜等物品的瓶子;放大镜若干。
配套课件:大班科学课件《我们身体里的洞》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生活中的洞洞)
师:今天,想跟小朋友们聊一聊关于洞洞的事情,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洞洞吗?(幼儿自由回答)出示PPT。
师:老师这里也有洞洞,我们来猜一猜,这个洞洞有可能是什么呢?
逐一出示下水道、莲蓬头、隧道洞,幼儿猜测。
二、展开部分(身体里的洞洞)
(一)鼻孔洞洞
1、出示PPT,幼儿猜测是什么洞洞?
师:你猜,这是什么洞洞呢?
看,是什么?哎呀,这两个鼻孔怎么啦?
你们流过鼻涕吗?什么时候会流鼻涕啊?
对,流鼻涕太难受了,快拿纸擦一擦!
2、鼻孔的作用
师:鼻孔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有什么作用呢?出示PPT(闻花香味)
师:这个小女孩,她闻到了什么?你们的鼻子闻到过气味吗?
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我的瓶子里装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谁能闻出来是什么?
这么多东西你们都能闻出来,你们的鼻子真是太厉害了!
师:我们的鼻子除了闻气味,还有什么作用呢?出示PPT(呼吸)
你看,我们的鼻子把空气吸进来,我们的肺就像气球一样变大了,再从鼻孔里呼出去,肺又变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吸气……呼气……你有什么感觉?
3、小结:鼻孔这两个洞洞真是太重要了,可以闻东西,还可以呼吸!
中班教案《我们的身体》(精选15篇)
中班教案《我们的身体》 篇1
目标:
1、 通过玩玩、找找,发现自己身体能动的部分,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 愿意和老师一起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重点与难点:
发现自己身体能动的部位;对自己身体感兴趣。
材料与环境创设:
幼儿人手一份活动器具、纸宝宝、笔,教师用的一张放大的纸宝宝。
活动流程:
尝试发现—找身体会动的部位—游戏活动—延伸活动
过程:
一、尝试发现
请每个孩子拿一样你喜欢的运动器具玩。玩的时候要仔细看看,你身体的什么地方会动?
提问:
1、 你玩了什么玩具?
2、 你发现身体什么地方会动?
二、身体会动的部位
1、 我发现你们的手和脚会动,其实身体上还有许多地方在动。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宝宝,请你们一边动动你们的身体,一边把发现的身体上会动的地方用笔点出来。
2、 请你们把身体会动的地方告诉大家吧。
3、 孩子们讲出会动的部位,老师在放大的纸宝宝上记录并相应让孩子们动动该部位。
三、游戏:动一动
1、纸宝宝要和你们玩一个动一动的游戏。
老师点到纸宝宝的什么部位,你就动动什么部位。让我们听着音乐有节奏地每个部位动5下。
2、体舞表演:我的身体
今天,你们发现人身上许多部位都会动。就是因为这些部位会动,我们人的身体就很灵活,样样事情都会做。
二、 伸活动
身体外面可以动,那么,身体的里面部位是不是也会动呢?请孩子们去问问爸爸、妈妈,或者去看看书,用你们的新、眼睛去慢慢地发现,看谁发现发秘密最多。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我们的身体》教案(精选12篇)
《我们的身体》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通过身体素质一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
方面的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成绩;养成团结互助的学风。
教学重点:
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是本次课的重点,当中提高步频步幅
增加下肢力量的练习是速度素质练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
小步跑练习和后蹬跑练习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集体讲授、分组练习。
使用教具:
4x50米的'直跑道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教师简单介绍教学计划及安排;
4.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5.安排见习生见习内容,检查运动着装;
6.慢跑热身400米。
二、准备部分(7分钟):慢跑结束成体操队形散开做徒手准备活动:
手腕、踝关节活动4X8拍;2.膝关节绕环4X8拍;
3.扩胸运动4X8拍;
4.振臂运动4X8拍;
5.体侧运动4X8拍;
6.体转运动4X8拍
7.踢腿运动4X8拍
8.腹背运动4X8拍
9.弓步压腿4X8拍
10.仆步压腿4X8拍
11.丁步压腿4X8拍
12.深蹲纵跳男10次;女5次。
三、基本部分:(28分钟)
教师讲解小步跑及后蹬跑动作要领,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教师练习。(1).小步跑(如图)
身体稍前倾,大腿抬起与水平线约成35-45度角,膝关节放松,然后大腿下压小腿顺下压的惯性前伸,并很快以前脚掌积极着地,脚趾完成最后“扒地”动作;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小步跑要求步幅小,频率快而放松。放松,小腿自然伸开用前脚掌着地,支撑腿三关节充分伸展,骨盆前送,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