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母征文]我和父母
从小到大,总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中你最爱哪一个?我总是支支吾吾地回答:两个都爱。可是,总有人钻牛角尖地问下去,好像不答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就不行似的。回想我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无论是快乐的,还是伤心的,都被蒙上一层淡淡的色彩——被岁月洗濯仍坚定不移的爱。我怎能为了一个回答而去衡量父母的爱呢?
生活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我并没有仰望富人家的生活,甚至引以为豪,因为,我有最爱我的爸爸妈妈,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有许多许多小天地……我拥有好多钱买不来的东西。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有非常敏感的神经,总喜欢让爸爸抱着睡。爸爸看我睡熟了,便把我放到摇篮上,谁知我脱离爸爸的臂弯就哇哇大哭起来,爸爸只好又哄又抱,直到深夜才能安睡。学会走路后,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旅行。目的地并不远,就在乡村的田野之中,交通工具也只有爸爸的一辆自行车,我们就这样开始了旅行。也许在摄像头中,那些风景都不算美,可是,在我的幼小心灵中,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美的画面。这里有绿树的庇荫,有山泉的流水,有成熟的麦田,世界是不是就这么大呢?从此,我的眼里装满了憧憬。长大后,我也去过许多名胜古迹,可是,再也没有牵动我的风景。
虽然我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但体质还不算差。这要归功于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每天为我准备营养丰盛的食物。每天早晨我都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中午和晚上都是丰盛的“大餐”,荤素兼备。每次我都看见爸爸在厨房里忙出一身汗,因此也会认真地吃,久而久之,我不仅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爸爸也练就了一手好厨艺。睡前,妈妈会给我讲许多好听的故事,我便整天幻想着我是童话中的公主,虽然现在那些故事书都不翼而飞,但那份温暖的感觉仍保存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我惹妈妈生气,妈妈便说我是东北虎的孩子,幼小的我半信半疑,吓出一身冷汗,直到现在,妈妈还会为之发笑。可是,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妈妈再怎么骗都骗不到我了,我知道,我是妈妈最可爱的女儿!我就是这样在爸爸妈妈的悉心呵护下慢慢长大。
我和父母有个约定400字作文
1我和父母有个约定
今年我上三年级了。一天,爸爸妈妈将我叫到跟前跟我说:“我们来做个约定吧。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周给你五元钱。这五元钱由你自由支配,到周末的时候,你将钱的用途列一份清单向我们汇报。如果节余了就放入你的存钱罐。”我虽然并不太明白父母的真正用意,但想到我可以有自己支配五元钱的权力,还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当拿到第一周的五元钱时,我并没有想好它的用处。有一天,我在一家商店看到了一件很新奇的玩具,我就掏出我的五元钱想买下来。但我又一想,其实也并不是非买不可,而且玩玩具也会影响学习。我就放弃了想买的想法。到了星期天,看着手中还完整如初的五元钱,将它放进我的存钱罐里,心里还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开学已经快两个月了,除了有一次我用一块钱买了一本方格纸以外,其余的钱都存了下来。我时刻记住了与父母的约定,尽量做好每周这五元钱的支配,做一个“小小理财师”。也许有一天我能用我自己攒下的钱做一件有意义的大事呢!
2我和父母有个约定
还记得去年一天傍晚,我放学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欣赏着路上的景色——远处的天空几缕晚霞;或远或近一块块棉花田,有的枝条擎着雪白的花絮,有的托着饱满的棉桃,有的微微绽放或白或红的花朵;一块块稻田,有的在晚霞的映衬下金灿灿的,有的只有一截截稻茬和散落在田里的稻草……
忽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浓烟滚滚,有一个背影匆匆忙忙离开了。等我走近,火势丝毫不减,由于前一天才下过小雨,略带潮湿的稻草,浓烟中夹杂着“哔啵”声。我只好深吸一口气,飞快地冲了过去,可是眼睛却被熏得泪流不止。
我和父母工作一天
今天的我有些不同,因为我要跟随父母上一天班,所以我要比平时早起一个小时、路上遭受上班高峰期公交的拥挤,第一次了解父母的工作环境,真实地感受到父母的艰辛。
在其他的人看来我爸爸的工作是非常轻松的,连我这个女儿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今天我要改变对爸爸工作的看法了。我的爸爸是一名卖钢材的小老板。我随爸爸一起出车,我们早上5点多就出门,为了多做几笔生意晚上七八点才回家。早上的天气我还受得了,但是在中午的时候,我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已热得不行了,爸爸还在外面抬钢板,我在坐在办公桌上我都受不了了,何况爸爸还在外面,太阳已经升到半空中,刺眼的光线,高强的热度还在抬钢板。看到这一幕我好心酸。爸爸花四块钱给我买了一瓶饮料,可他自己没买,就喝那白开水。中午爸爸的饭菜很简单,一盘炒青菜,一盘烧茄子,以前妈妈都会来爸爸这给他做饭,但是现在妈妈人不怎么舒服毕竟爸爸是一个男人,做菜是女人的活所以爸爸的饭菜就是这么简单了。但是在家天天吃着香甜的饭菜的我,看到这些菜我有点难以下咽。但是爸爸早在几分钟之前替我买了盒饭。旁边的叔叔看到我,说“你爸爸不容易啊,干活苦,平时连一瓶水都舍不得买!都是为了你啊!长大了一定要好好的孝顺你老爸啊!”我扒着饭盒里的饭,眼泪直流,赶忙把头转了过去,不让他们看见。
爸爸为了我,提早了下班的时间。在家中吃晚饭的时候,我侧过脸看爸爸,注意到他鬓角浅浅的白色、额头浅浅的皱纹。突然间意识到爸爸平时太辛苦,生活的艰辛让他显老。
[我和父母征文]“甲方”老妈
“妈!”我嬉皮笑脸地冲着妈妈说。待妈妈坐稳,我又连忙将一杯热水递到妈妈眼前。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妈妈皮笑肉不笑地说,“说,什么事?”
“嘻嘻,给点零花钱呗!”
“呵,我说呢,好啊。”妈妈还是带着那惯有的微笑。
我心中窃喜,零花钱总算有着落了。
“可是你让我怎么给你?”我一怔:怎么给?直接给呗,什么意思啊?
妈妈淡淡地说出四个字:“给我打工。”
“啊?”
“怎么了,不愿意?”妈妈拿起笔“刷刷刷刷”地写满了一页纸。递给我,“自己看。”我疑惑地拿起那张纸:劳务合同。我一惊,下巴差点脱臼。妈妈还是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我。
我咽了口唾沫,没等我说话。妈妈先收回她的笑容,说:“同意就抄一份签上字给我,我在房间等你。”
我心里默念:阿门,不带这样的吧。
我看了一遍这份劳务合同:甲方:老妈,乙方:女儿。洗碗一次2元,扫地一次2元,收拾房间一次5元,收拾书架一次3元,喂鱼一次1元,做饭一次5元……“oh,mygod!”但为了钱,我咬咬牙,签上了字。我把“劳务合同”交给老妈,看着她“奸诈”的笑容。我内心哀叹:怎么遇到个这样的老妈啊!
从此,我的打工之路就开始了,可刚开始就遇到些麻烦,在为“甲方”——我的老妈洗碗时打碎一个碗。“甲方”说:“照价赔偿,三元钱。”我悻悻地拿出三元钱递给我妈,不,是“甲方”。我在心中惊呼:天哪,太“坑爹”了吧,不但没赚,还赔了,这算什么打工啊。
但我还得干啊,我只能认真再认真,要不然被“甲方”检查出什么错误就麻烦了。
[我和父母征文]我与父亲聆听国学
那时我六岁,自父亲从美国访谈回来后,一直愁眉不展,原因是:一外国佬问父亲:“can you tell me about chinese classics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it(可以跟我讲讲关于中国经典《史记》吗)”?父亲竟尴尬的回答:“i don‘t know(我不知道)”,此事之后,父亲就下了一个决心,要和六岁的我共同学习中国国学经典。
从那时以后,父亲断了我的日本动画片、英国连环画,每天清晨指着那‘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琢磨,还特地托人请了一个国学老师当家教来辅导我和爸爸,对于从小在美国长大的父亲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更何况对于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大眼瞪小眼,始终都捉摸不透老祖先们留下的所谓的“国粹”,父亲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连外国人都知道的中国经典,我们就不能不知道,在外国人面前可不要丢了中国人的脸。还记得那时候国学老师讲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于《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冰心、巴金等一些著名学家都是十分热衷的,由于我们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国学老师都是用现代话给我们讲的内容,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传神,比那无聊透顶的日本漫画精彩多了,什么“兄逼弟曹植赋诗”使我气愤填胸;“张翼德怒鞭督邮”使我拍案叫好,各个片段都让我的心跟着故事的情节时而沸腾,时而哀愁,都让我不能自已,国学老师没在时,爸爸就放着录音机和我坐在沙发上听《三国演义》,我们旁若无人的跟着故事调换情绪,读到张飞遇害了,我和爸爸抱头痛哭、泣不成声,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我和父亲乐了好一下,关羽的神勇无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曹植的才华横溢都在我的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曾经我觉得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是无书可及的,现在才知道,这三国豪杰演绎的爱恨情仇更是出神入化、栩栩如神”!至于后来,呵,父亲爱上了《三国演义》,常常蹲在角落里,厕所里偷偷地看,书架上的《复活》也被冷落没有“复活”了。
[我和父母征文]父母,是我的避风港
说起我的父母,我总会嘴角不自觉地的上扬45°,一个弧度大大的勾起,因为,我爱他们。从小到大,在我的心中,他们永远是我最爱的人,永远是我的避风港……
我惭愧了,因为在此之前,我是一个非常叛逆的孩子,张扬、疯狂这些词都安在我身上,我无数次惹母亲生气、令父母伤心。现在,我上中学了,孤身一人去了外地上学,一所寄宿制学校使我尝到了父母不在身边的滋味,尝到了独立的苦与不易……
那一年的那一天,小学三年级的我在一个阴霾的天里肚子疼,又发高烧,当时我的老师通知我的母亲,让我妈妈赶紧来接我。我忍受着剧痛坐在教室里等,外面下着雨、堵着车,妈妈骑着三轮车穿着雨衣冒着大雨来接我,来到学校时,她扯开了嗓子,露出焦急的神情说:“露露、露露!妈妈在这,你下来,我们回家!”我眼眶里溢出了泪水,因为我看到妈妈头发乱糟糟的,浑身虽然穿着雨衣却也透了,心里百般心疼,忍着剧痛冲到了楼下。我哭了,妈妈焦急的神情中夹着万般心疼,她赶紧把我抱上车,裹上雨衣,骑了出去。当时堵车,妈妈的声音伴随着雨点飘落在空中:“行行好,我家孩子病了,你往旁边去点让我过去;拜托了请你往旁边点,我家孩子病了……”过了一段时间,到了一家医院,打了一针,喝了药,我才好点。妈妈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心疼的抚摸我。
那个时候,我是乖巧懂事的乖乖女,什么都听父母的,理解父母,也不顶嘴。妈妈又严厉又慈祥,爸爸憨厚老实,哥哥略微内向。我们一家人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