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时间:2025-04-05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13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中菲利普夫妇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多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

  开放性与启发诱导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猜测质疑

  1、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画面的内容。

  2、体会文中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3、导入:概括你阅读小说的以有知识,你认为本节课我们应该探究什么问题?就这篇小说你还有何疑问?

  二、梳理问题,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学生大胆猜测与质疑。将问题分类,按由主到次的顺序解决。

  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

  于勒:生活贫困、狼狈不堪

  “我”:善良、有同情心,没被金钱腐蚀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不同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三、探究小说主题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及小人物的辛酸,表达了作者渴望真诚平等的人际关系。

  四、拓展延伸

  设计两道习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训练学生基本语文能力)

  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一则上联“十年苦盼天涯咫尺亲人好似摇钱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一则下联。

  2、假如在船上遇见的于勒是一个百万富翁,菲利普夫妇又该如何表现?让学生尝试即兴创作并表演课本剧。

查看全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15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1.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面对滚滚红尘中的物欲横流,有人却玷污了人世间的亲情,亲兄弟形同陌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短篇小说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欣赏一下他笔下的亲情是怎样的呢?

  二、介绍小说文学常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三、作者介绍

  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下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米龙老爹》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查看全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13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2、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教学难点

  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做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这首《七步诗》出来。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生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查看全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15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及曲折的情节;

  2、学习通过表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重点是:关键是通过对小说跌宕起伏的巧妙地情节结构分析,带领学生领会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爱情,只有金钱的现实。

  2、教学难点:小说中的人物较多,不同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不尽相同,描写的角度、方法,人物的命运、性格也有差异,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

  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难点应该是: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情节,分析不用人物性格特点及在小说结构和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1、教师关键要引导学生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力求创设情境,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概括的能力,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认清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本课灵活彩线、面、点结合方法,从结构到内容,从整体到细节,由外表到内心,由个人到社会,层层深入地分析欣赏小说独特的情节结构、鲜明的人物性格,深刻的主题思想。

查看全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23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

  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

  3、多角度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法:启发式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比较法、辩论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课前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3、熟悉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默读,感知文意,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多角度把握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导入新课

查看全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21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

  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

  3、多角度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法:启发式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比较法、辩论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课前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3、熟悉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默读,感知文意,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多角度把握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导入新课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