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教案(通用6篇)
《我从哪里来?》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我从哪里来(科学)
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陈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陈老师和现在的陈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陈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在妈妈的身体里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像小蝌蚪的种子叫做精子,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精子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我从哪里来》教案(通用12篇)
《我从哪里来》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我从哪里来(科学)
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陈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陈老师和现在的陈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陈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在妈妈的身体里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像小蝌蚪的种子叫做精子,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精子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我从哪里来》教案(精选7篇)
《我从哪里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命科学常识的直观教学法和资料信息搜集法,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容易。通过资料比较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请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证。
2.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3.查找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及其他成长资料。
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动物(小马、小鸡)出生的情景录象。
3.父母的结婚照片、妈妈怀孕的照片。
4.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图片。(配解说词)
5.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揭示活动的主题。
1、看录象:老马生小马、鸡蛋里孵出小鸡。
2、学生交流:小鸡、小马从哪里来?
3、导入主题:猜一猜我们是从哪儿来的?[出示课题]
学生自由说。 [出示父母的结婚照、妈妈怀孕的照片]
(爸爸妈妈结了婚就成为夫妻,妈妈怀孕了,就有了你们。)
[点评:儿童很喜欢小动物,这是儿童的天性。通过观看小鸡、小马不同的出生时的录象,将孩子们带入千姿万象的奇妙的生命世界,从而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我们(人)从哪里来?一下子激发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我从哪里来?》教案(通用3篇)
《我从哪里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命科学常识的直观教学法和资料信息搜集法,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容易。通过资料比较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请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证。
2.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3.查找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及其他成长资料。
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动物(小马、小鸡)出生的情景录象。
3.父母的结婚照片、妈妈怀孕的照片。
4.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图片。(配解说词)
5.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揭示活动的主题。
1、看录象:老马生小马、鸡蛋里孵出小鸡。
2、学生交流:小鸡、小马从哪里来?
3、导入主题:猜一猜我们是从哪儿来的?[出示课题]
学生自由说。 [出示父母的结婚照、妈妈怀孕的照片]
(爸爸妈妈结了婚就成为夫妻,妈妈怀孕了,就有了你们。)
[点评:儿童很喜欢小动物,这是儿童的天性。通过观看小鸡、小马不同的出生时的录象,将孩子们带入千姿万象的奇妙的生命世界,从而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我们(人)从哪里来?一下子激发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大班主题我从哪里来教案(精选3篇)
大班主题我从哪里来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我常听到小朋友悄悄议论“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有的幼儿悄悄把枕头塞在衣服里,见了老师就会慌乱地躲藏……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孩子和家长。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大班活动《我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孕育生长过程。
2、情感目标:通过亲子游戏,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3、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幼儿了解、探索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
2、请家长到场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生做“毛毛虫变蝴蝶”的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活动课题。
二、基本环节
(一)师:小朋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会是什么神奇的事儿呢?你们呀先摸摸自己的肚子,上面有什么东西?(肚脐)为什么有肚脐呢?它是用来干什么呢?(教师小结;幼儿想象自由交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二)播放课件,幼儿以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三)通过提问谈话,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1、教师提问:小朋友说出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可以使用求助热线(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就去问问妈妈再回答)
幼儿园《我从哪里来》说课稿范文(通用2篇)
幼儿园《我从哪里来》说课稿范文 篇1
一、说教材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当孩子看到我日渐大起来的肚子时,很多孩子好奇的问:“陈老师,你的肚子怎么变大了呀,是不是要生小宝宝了?”“陈老师,你的宝宝是怎么出来的呢?”我笑着反问他们:“那你们是怎么出来的呢?”当时孩子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我是妈妈在医院,医生在妈妈肚子上弄了个小洞才出来的”;有的说:“我是从妈妈的肚脐眼里冒出来的”;有的说:“我是从妈妈的膝盖上生出来的”……听了他们的答案后,我迫切地感到要帮助孩子们形成最初的正确、科学的生命观,正确引导他们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二、说目标
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孩子的需求,我从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两方面制定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情感目标: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活动的重难点都是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更好达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物质方面的准备:课件《我从哪里来》、教学挂图、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音乐《感恩的心》及感恩妈妈的PPT图片一张。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整个活动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