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时间:2025-04-05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通用17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篇1

  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书写本课的生字,巩固学过的字词并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工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把字写工整、美观。

  教学关键:指导、范写。

  学情分析:学生对汉字的书写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课旨在训练学生更好地掌握写字技巧。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大屏幕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说)

  3上节课学过的字词还记得吗?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件出示词语:弱小  周末  萨沙  托利亚  铃兰花  簇拥  随风舞动  掀起  娇嫩  递给  倾盆大雨  聊天  芬芳扑鼻)

  4师:读得真熟练,在这些词中,你觉得哪些词比较喜欢,想把它积累下来呢?(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5师:老师觉得你们积累的这些词都挺好的,课下把它写在你的积累本上,好吗?

  6师:刚才,在词语中你们的生字读得很准,如果离开了词语,你还认得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弱  末  萨  托  铃  簇  随  芬  芳  聊  倾  递  娇  掀)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查看全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精选17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篇1

  荣成市实验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7、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时

  2课时

  设计人教学目标设计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教学方法设计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三、写字: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四、读议悟情: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学生自由读4-9段。我不是最弱小的”,不论出自谁的口,定会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因为语气中的坚定会让人动容,更何况是一位孩子的心声呢。这是幼小的主人公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说出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一、创设情境,感受“弱小”和“保护”

查看全文

《14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通用11篇)

《14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篇1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游戏导入,激活思维

  (对对子游戏)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查看全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通用13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篇1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准备:投影片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文中的“我”指谁?(板:萨沙)

  2、过渡: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时间、地点、人物。板书:爸爸、妈妈)

  2、你还读懂了什么?(闷热——将要下雨)(用“闷热”造句 )

  三、 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在这天气闷热的假日里,萨沙和爸妈来到森林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2、默读,用-------画出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

  3、出句:“森林……芳香扑鼻。”

  a、自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b、看图:理解“一丛丛”。用“芳香扑鼻”造句

  c、练习朗读。

  4、引读:森林这样美好,一家人坐在草地上,有的---有的---,是多么惬意呀!突然,——

  a、哪个词形容雨大的?

  b、你还知道哪些词也说明雨大的?

  5、过渡:在这大雨中,萨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呢?

  6、出句:“爸爸赶忙……”

  a、体会爸爸妈妈是怎样保护弱小的,练习朗读。

  b、读了这句,你有什么疑问吗?

  四、 学习3—8自然段:

  1、引读:是呀,小萨沙也和你们一样,疑惑不解,他不禁问:——

  妈妈回答说:(出句:“每个人……”)

查看全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通用18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篇1

  荣成市实验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7、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时

  2课时

  设计人教学目标设计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教学方法设计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三、写字: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四、读议悟情: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学生自由读4-9段。我不是最弱小的”,不论出自谁的口,定会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因为语气中的坚定会让人动容,更何况是一位孩子的心声呢。这是幼小的主人公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说出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一、创设情境,感受“弱小”和“保护”

查看全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精选21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篇1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游戏导入,激活思维

  (对对子游戏)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