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导游词

时间:2025-04-04

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3篇

  宋氏故居[1]是合肥市唯一中西合璧的古建筑。如今这座没入野草、绿树间的宋氏故居,东向的正门被一把大铁锁锁着,透过门缝只能看到几许破败。下面是第一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范文1:

  “宋氏祖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距海口市90公里,距文城区约30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乡,是宋氏家族奠基人宋耀如出生并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宋耀如夫妇及其子女:宋霭龄(孔祥熙夫人)、宋庆龄(孙中山夫人)、宋美龄(蒋介石夫人)、宋子文(民国行政院长)、宋子良、宋子安等人组成的一个大家族,这一大家族成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名声显赫,使“宋氏祖居”像一颗明珠,在这青山环抱,地灵水秀的乡村闪耀着光芒,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国游客前来寻访宋氏家族的踪迹。

  “宋氏祖居”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座西朝东,二进格局,有两间长架桁正屋和两间横屋,按当地民居建筑风格建造,造型典雅华丽,座落在一片果树环抱的山丘上,周围环境幽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有宋耀如、宋庆龄和孙中山雕像,椰子纪念园、祝吉亭、宋氏祖坟和陈列馆。陈列馆分为四部分,陈列着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珍贵文物,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宋氏家族成员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踪迹,展现了宋氏家族的爱国的情操。

  “宋氏祖居”从1987年修复开房20xx年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1988年,邓小平亲笔为“宋氏祖居”题词。华国锋、朱镕基、田纪云、刘华清、李岚清、王光英、马万琪、彭佩云等23位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宋氏祖居参观指导,并留下墨宝。还有泰国国会主席鸟泰屏知春,爱泼斯坦等国际名人也前来瞻仰并留言题词。20xx年在海南开展“琼州百景”评选活动中,“宋氏祖居”被评为“琼州百景”历史人物景观十强中的第七位,已经载入海南旅游业的历史史册。

查看全文

海南文昌铜鼓岭导游词

  铜鼓岭为海南景点,位于文昌市龙楼镇,距文昌市区40公里,以铜鼓岭为中心,包括淇水湾、月亮湾、石头公园、宝陵河、云龙湾、大澳湾等组成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带来的海南文昌铜鼓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海南文昌铜鼓岭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部滨海地区龙楼镇,属海南岛最东部,东南两面均临南海,西至卫星发射基地,北靠铺前旅游区,规划总面积约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30公里,包括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石头公园、淇水湾近岸)、月亮湾、宝陵河等。旅游区具有我国稀有的热带季雨矮林、珊瑚礁、红树林等热带自然景观。旅游区规划陆地面积为46平方公里,该区域将与文昌航天城交相辉映,形成国内著名的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以及科普教育基地。按照规划旅游区将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滨海旅游区。该项目已列为海南省“”规划重点项目。

  区内分为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淇水湾滨海度假区、月亮湾滨海度假区、宝陵河公共中心区、龙楼旅游风情小镇区、沿海生态保护区、外围生态控制区八大组团,集中了文化体育运动公园、五星级酒店、游艇俱乐部、高档住宅、生态公园、滨海浴场、石头公园、景观大道以及中国最长的滨海景观步行走廊等项目。据悉,该项目由鲁能集团、华隆集团做整体规划。

查看全文

有关贵州文昌阁的导游词范文(通用6篇)

有关贵州文昌阁的导游词范文 篇1

  文昌阁不仅是著名古建筑,也是扬州城市的重要地标。本项目线路起于常德市斗姆湖,连接常张高速公路,经许家桥,桃花源,郑家驿,杨溪桥,于太平铺进入怀化市沅陵县再经沅陵县官庄,楠木铺、马底驿,凉水井,麻溪铺过舒溪口后进入湘西自治州,于泸溪县武溪镇跨沅水,然后经洗溪、潭溪、河溪进入吉首市,在吉首市城区乾州跨越209国道及枝柳铁路,到达本项目终点林木冲。

  此联为台湾省义溪口张氏宗祠联。篇一:喀喇沁旗王爷府导游词。篇二:赤峰概况导游词。一、 赤峰概况导游词。民国20xx年(1936年)淮南铁路(田家庵—裕溪口)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淮南煤炭运抵长江流域的运程,而且还是沟通江淮之间陆路运输的最便捷形式。

  中午的时候可以在溪口镇解决,在溪口景点吃饭要特别小心。溪口回宁波末班车是5:30,回到宁波市区后,如果您的时间还充裕建议可以去老外滩逛逛。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理解后,让学生写导游词,介绍德国奇丽的景色,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巩固背诵的文字,所以不要求学生写得多优美,只要能复述文本即可。

  文昌阁也称奎星阁,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因位于武山南端高处,别名“奎阁”,山崖壁立,飞阁流丹,曾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武岭门 — 玉泰盐铺 — 蒋氏宗祠 — 溪口博物馆 — 丰镐房 —小洋房 — 文昌阁 — 武岭中学。出了文昌阁不远就到了蒋氏宗祠,这里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查看全文

文昌阁导游词(通用15篇)

文昌阁导游词 篇1

  唐宋时,读书人为了追求功名,大都供奉组成文昌宫的六颗星。元代仁宗延佑3年(公元1316年),诏封文昌宫六颗星为文昌帝君,于是开始有人立庙祀之,并把它塑成帝王之像。

  贵州地处西南,元代尚未正式建省,亦未在贵州举行乡试(举人考试),故贵州境内立庙供祀文昌帝君者极少,仅有乌撒卫(辖今威宁、赫章县地)有文昌庙一座,建于公元1324-1327年间,是省内最早的一座文昌庙。

  明代永乐11年(1413年),贵州正式建省后,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考生增多,信奉文昌者众,于是,贵州各地相继出现供奉文昌的神庙,有称文昌祠、文昌宫、文昌阁的。

  贵阳最早出现的文昌祠。在贵州宣慰司文庙左,建于明洪武初。

  明嘉靖14年(1535年),朝廷批准贵州在本省举行乡试后(在此之前,贵州生员须到湖广、云南参加乡试),贵州省内相继出现不少文昌庙。到了万历24年(1596年)贵阳新修一座文昌阁,屹立于东门月城上,阁为三层,规模最大,为全省之冠,并以其结构奇特著名全国(以上见明万历贵州巡抚郭子章著《黔记》及万历《贵州通志》)。

  我国阁楼的传统模式,一般都是四角、六角、八角。而贵阳文昌阁却是九角。除阁的顶层表现为九角外,还有各层梁柱中处处表现九或九的倍数,如梁为81根,柱为54根,楼楞木二、三层各9根。

  这是因为我国古人认为“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清人汪中《释三九》云:“凡一二之不能尽者,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如九重天、九霄云外、一言九鼎等,皆是以九形容极多、极高。文昌阁所以建为九角,楞木均为九的倍数,显然含有极高、极多之义,除显示文昌神地位最高外,也含有祝愿贵州考生在科举考试中名列最高、人数最多之义。

查看全文

文昌阁导游词(通用15篇)

文昌阁导游词 篇1

  在贵阳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息烽集中营;有全国唯一的一幢木结构三层三檐不等边的九角攒尖顶阁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阁;有作为目前贵阳市标志、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楼;有贵州佛教第一大丛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为纪念明朝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阳明祠等。

  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块土地上38个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俗,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饱含深情的歌舞、寻找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节会;有称为中国戏剧雏形和“活化石”的傩戏、地戏,追述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记录着中原文化和贵州民族文化的交融。

  刺绣与挑花是贵阳民族传统工艺百花园中盛开的两朵奇葩。蜡染制品则蕴含着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它们与粗犷、古朴的傩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样,备受国内外友人的青睐。

  贵阳的风味小吃,着实令人垂涎。仅地方传统的风味小吃就达100多种。无论白天黑夜,贵阳街头巷尾的小吃摊点星罗棋布,一些饭店酒店将有特色的部分小吃列入筵席中,还有专门的小吃筵可供品尝。贵阳最有名的风味小吃有肠旺面、恋爱豆腐果、雷家豆腐圆子、糕粑稀饭、“丝娃娃”、荷叶糍粑、吴家汤圆、毕节汤圆等。

文昌阁导游词 篇2

  明末清初,战乱频仍,各省举人进京考试,途中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往往连进士也考不上,争取考上前三名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更是难上加难。于是,有人编造说:考生试卷经主考官评出前三名,送请皇帝作最后圈点,才能定出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有的皇帝不懂文章,甚至不看内容,随意圈点,这当中就有神在操纵皇帝的御笔,这个神就是主宰文章的奎星。于是,考生们不仅供奉文昌,还要供奉奎星。

查看全文

文昌阁导游词十篇

文昌阁导游词 篇1

  考文状元最不容易,但到了光绪12年贵阳人赵以炯终于考取了一甲进士第一名,成为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若从明嘉靖14年贵州开科乡试算起,那就是经过351年,贵州才算出了一个文状元。当时贵州籍的省内外学者、生员闻之,无不引为荣幸。在京的贵阳人曾任礼部尚书的李端棻贺以联云:“沐熙朝未有殊恩,听鸿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启吾黔久钟间气,忆神仙流传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扬胜江南。”

  在赵以炯考取文状元之后仅隔12年,即光绪24年,贵州麻哈今麻江县人夏同和又考取了文状元,这对贵州考生是一次极大的鼓舞。但就在这时,清朝统治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戊戌变法高潮。光绪30年宣布停止科举考试。

  贵州两状元

  清代贵州一共出了两个状元,据清朱彭寿著《旧典备征》载:清朝自顺治3年开科起,至光绪甲辰停止科举止,这258年间,共举行殿试112科(次),录取状元人数114名(其中贵州2名),按112科计应为112名,多两名是因顺治壬辰、乙未两科满汉分榜,各取状元一名,故多2名。

  明清两朝贵州产生了多少举人进士?据民国《贵州通志·选举志》载:

  贵州自明代开科乡试以来至清末,共有文举人约6千名(包括明代举人1145名),清代举人4800余名);共有文进士714名(包括明代进士105名,清代进士609人)。故有6000举人,700进士的总称。

  另有武进士134名(包括明代武进士32名,清代武进士102名)。

  这些举人、进士,除一部分担任文武官吏外,大部分从事教育工作,担任府学教授、州学学正、县学教谕及各级训导、书院院长、山长,或私人开讲授徒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对贵州文化、教育的奠基、开拓、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