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教案(精选17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 篇1
认知要求:
1)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知识
2)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要求:
1)了解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冷酷、凶残的高li贷者的典型形象和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物的情谊深厚,见义勇为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重点:掌握戏剧的基础知识;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了解作者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
四课时
自学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6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知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威尼斯商人》教案优秀(精选17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优秀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知识。
2、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戏剧的基础知识,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了解作者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
[教学时数]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介绍作者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6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正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知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威尼斯商人》教案(精选15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莎土比亚.剧本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社会生活。
2. 认识本戏剧的矛盾冲突及其发展,口述课文的故事梗概,把握剧本思路。
3. 正确认识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认识本戏剧的矛盾冲突。
【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莎土比亚(1564---1616),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1584年后他到伦敦谋生,先后在剧场充当杂役.马夫.演员.导演和“环球剧院”的股东。他一生写了两部长诗.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十六个剧本(包括十一部悲剧.九部历史剧.十六部喜剧和传奇剧人其中著名剧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历史剧《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他的戏剧反映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初期英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他在创作中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马克思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提出艺术创作要“莎士比亚化”。所谓“莎士比亚化”,是要求真实地和正确地反映出时代的脉搏,要求情节不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要使反映出来的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优美,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影响深远。
2.时代背景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这时期正当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世,英国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刚登上历史舞台。人文主义者生气蓬勃。他们提倡人权自由.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的统治。这就使莎士比亚的喜剧充满了乐观主义的色彩。《威尼斯商人》就表现了新兴的商业资本对封建的高利贷资本的胜利,歌颂了人文主义的友谊.爱情及个性的自由解放。
《威尼斯商人》教案 1-(通用15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 1- 篇1
认知要求:
1)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知识
2)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要求:
1)了解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冷酷、凶残的高li贷者的典型形象和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物的情谊深厚,见义勇为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重点:掌握戏剧的基础知识;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了解作者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
四课时
自学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6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知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威尼斯商人》教案(精选16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莎土比亚.剧本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社会生活。
2. 认识本戏剧的矛盾冲突及其发展,口述课文的故事梗概,把握剧本思路。
3. 正确认识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认识本戏剧的矛盾冲突。
【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莎土比亚(1564---1616),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1584年后他到伦敦谋生,先后在剧场充当杂役.马夫.演员.导演和“环球剧院”的股东。他一生写了两部长诗.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十六个剧本(包括十一部悲剧.九部历史剧.十六部喜剧和传奇剧人其中著名剧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历史剧《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他的戏剧反映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初期英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他在创作中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马克思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提出艺术创作要“莎士比亚化”。所谓“莎士比亚化”,是要求真实地和正确地反映出时代的脉搏,要求情节不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要使反映出来的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优美,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影响深远。
2.时代背景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这时期正当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世,英国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刚登上历史舞台。人文主义者生气蓬勃。他们提倡人权自由.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的统治。这就使莎士比亚的喜剧充满了乐观主义的色彩。《威尼斯商人》就表现了新兴的商业资本对封建的高利贷资本的胜利,歌颂了人文主义的友谊.爱情及个性的自由解放。
《威尼斯商人》教案(精选15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 篇1
威尼斯商人
学习重点:
1.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2.了解剧本这种文学体裁的一般特点。
3.了解通过戏剧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方法。
4.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一、关于戏剧的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二、分类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划分: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划分:多幕剧、独幕剧。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划分:历史剧、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划分: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
三、剧本: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用是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四. 戏剧的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炼明确,响亮动听。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有舞台说明,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作用——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