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沙》教案(通用13篇)
《玩沙》教案 篇1
设计思想:
沙,对于小班孩子来讲是生活中不可少的。沙里有孩子们的故事、沙里有孩子们的欢乐、沙里有孩子们的梦想,为了让孩子们在玩与乐中进一步的认识沙子,知道沙子的用途,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名称:
艺术的科学活动《认识沙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探索和集体游戏的快乐
2、通过玩沙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3、通过各种感官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沙的特点和用途
活动准备:
用沙铺成小路 、沙箱两个、水、玩沙模具
活动过程:
一、用脚感受沙子
1、看!这有条小路,是条什么路?(沙路)
咱们一起过去吧!(师和幼儿赤脚走过小路)
2、请大家说说走沙子路有什么感觉?
(松松、有点硌脚……)
二、手玩沙
1、刚才咱们说的这些都是谁的感觉(小脚丫)
老师的手着急了,想去玩沙你们呢?
2、玩沙箱一个干的、一个湿的
幼儿自由选择、交换(干沙的特点:松散
湿沙的特点:可塑)
3、小朋友说你是怎么玩这个箱里沙的?(干 ……)
这个箱里的沙呢(湿)
4 、幼儿总结:干的沙可以倒流出来,但不能砌高楼。
湿的沙一倒就流下来了,可以砌高楼……
三、让幼儿向干沙中注水,观察变化
1、咱们来和沙玩个小游戏吧!请每个小朋友装一盘干沙,谁能想办法让他们变成湿沙子(放水)。
2、请大家向干沙中注水。
沙子怎么了?(变湿了)水呢?(没有了,被沙子吸进去……)
四、小结
教育随笔:玩沙记
一次带着宝宝们来游戏部落:玩沙区。在他们游玩期间,无意间听到了两个宝宝之间的对话,觉得非常有趣。记录了下来:
溜溜和飞飞一起在各自的领域里玩沙,只见飞飞用小铲子不时的将沙子刨出来,越刨越深,溜溜用小铲子将傍边的小沙子舀起来放进了小瓶子里,他们都重复着做着自己专注的事情。大概过了5分钟,飞飞抬起头,看到了沙滩旁边的小红叶掉在一边,对溜溜说到:看,溜溜,那边有树叶,我们一起去捡,好不好?溜溜说道,好啦,去吧。只见两个好伙伴一起去捡树叶,他们弯下腰,捡了一片又一片。大概捡了10片左右,他们就跑回来了,又蹲在原来的地方。我本来想问:你们捡这个树叶有什么用吗?还没开口,只见溜溜说这个像小船,在水里开。我把它埋起来。只见他用手里的小树叶放在了瓶子里,然后用铲子将沙子舀起来,不断的放在瓶子里,直至将树叶埋住。飞飞看见溜溜这样做,她直接将树叶埋在了沙堆了,边说:你看,我也藏起来了。我们在看看,他在不在。他们又将树叶挖了出来。他们又重复本来的动作,持续了10多分钟。
教育随笔:玩沙的思考
每到自由活动时间,我发现幼儿园的沙池里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去处,他们极有兴致地玩弄着沙子,看上去是那么的专注。
不起眼的小小沙粒,在成人眼里不过是建筑用的材料而已,却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乐趣。你瞧,他们用沙子做馒头、烙油饼;在沙地里挖地洞、堆高山、筑铁路;如果再加上积木和多彩的插塑,沙池里就会出现一坐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有花草树木,有拱门,有凉亭,还有攀登架、转椅和滑梯……
沙子可以让孩子们聪明起来。沙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这一点正是其他任何一种成型玩具所不具备的。并且在玩沙的同时,孩子们培养了合作、探索的精神,又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身体,开发了智力。
赤足玩沙
活动名称:玩沙
设计意图: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脚的皮肤表层有丰富的血液循环与末梢神经感受器。赤足行走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幼儿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把赤足和玩沙结合起来,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增强了运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各种类型的玩具、沙池及周边环境的检查、已有在平地赤足锻炼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1、 跑步。
2、 进行有针对性的踝关节活动。脚尖走、脚跟走、甩脚腕、转动脚腕
3、 赤足在沙池周围走、跑、跳
二、 玩沙
1、 在沙地里走。
2、 用脚在沙地里画画。
3、 游戏:挖地雷。将幼儿分成两组,轮流交换:一组幼儿把各种玩具藏在沙里,另一组幼儿用脚找玩具。
三、 洗脚
用冷水冲脚后,用毛巾按摩,穿鞋。
活动评析:
1、 在沙地里赤足游戏,幼儿感到非常轻松、舒适、惬意,使幼儿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体现了体育锻炼的游戏化。
2、 整个活动循序渐进,从全身的准备活动——有针对性的踝关节活动——赤足在平地走——赤足在沙地走——有力度的赤足在沙地按摩(画画、找玩具),使身体机能逐渐兴奋、脚底刺激强度逐渐加大,体现了体育锻炼的科学化。
教育随笔:玩沙的乐趣
上个星期三的晨间活动,孩子们围在我身边问我:“老师今天玩什么啊!”我说:“玩沙”。当听我的回答时,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快乐的蹦蹦跳跳。我们带齐了玩沙的用具来带沙池边。
由于前一天晚上下午,沙池里的沙子有一边是湿的,有一边是干的。我想,何不借这个机会引导一下孩子们感受一下沙子的特性呢?我问孩子们:“你们猜是湿沙子垒的高,还是干沙子垒的高?为什么?”“干沙子垒的高。”灏灏说。“不对,是湿沙子垒的高了。”乐乐针锋相对的叫了起来。孩子们的意见不统一,并且各说各的。看在孩子们针的面红耳赤的样子,我对孩子们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就知道谁说的对了,怎么样?”
我将意见相同的孩子分成个两个小组,一组是“干组”,一组是“湿沙组”,比赛垒高。湿沙组的孩子们一边垒一边拍;干沙组的孩子们不断地往上到沙子。一段时间过去了,干沙组的孩子们发现干沙堆不上去了,用手按也固定不住,而湿沙组的孩子们不慌不忙的往上垒,小山堆得也结实。
沙是孩子们常见的、爱的一种自然物。在玩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并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与沙的零距离接触中得到快乐。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湿沙的粘性与干沙的疏散、流动性。这次活动让孩子们都能亲自体会干湿沙的特性,都能获得成功与惨遭失败的体验。
玩沙(体育)
【活动目的】
1、 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常见的黄沙特性:(1)沙有粗有细;(2)沙是一粒一粒的;(3)沙是松散的;(4)沙不溶解于水。
2、 初步了解沙的用途,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教育幼儿保护周围自然物。
3、 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箩筐、小桶)、搅拌棒、水、玻璃杯、用来自制沙球的矿泉水瓶等物品,场地周围贴有若干有关沙的功能图片。
【活动过程】
1、把幼儿带到沙坑,以玩沙导入学习活动,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喜欢玩沙吗?今天老师小朋友一块来玩沙。玩时,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
2、通过尝试活动,并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1) 让幼儿感知沙的粗细特点,并结合相关的卫生教育。
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筐,比一比谁先把筐装满。老师边看边问:“你们用筐装沙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沙的第一个特点:有的沙比较细,有的沙比较粗,一般人们称它为细沙或粗沙。教育幼儿懂得一点细沙和风的关系。平时玩沙是要注意不扬沙,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鼻子等器官。
(2) 让幼儿感知沙是一粒一粒的。
请幼儿摸一摸沙,有什么感觉?用眼睛仔细看一看,沙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归纳沙的第二个特点:沙是一粒一粒的。
(3) 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
小朋友有用橡皮泥团过“汤圆”,那用沙能团“汤圆”吗?(小朋友自己做实验)让幼儿思考,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