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沙教案

时间:2025-04-05

玩泥巴(通用15篇)

玩泥巴 篇1

  大班综合活动设计——玩泥巴

  设计意图:   在农村,泥土随处可见。许多孩子喜欢捶打、揉捏泥巴,从中体验创造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这几乎成为他们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泥土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引导幼儿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为了让孩子们玩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这一活动最好安排在夏季作为半日活动进行。   目的:   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2.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准备:   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   4.给幼儿剪好指甲。   过程:   一、看泥   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   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   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   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土变湿呢?(加水。)   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鼓励幼儿边和泥,边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   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   三、玩泥   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①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   ②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戏。   ③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④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   ⑤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   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   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   ①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   ②教师示范“响炮”的做法:将一团拳头大小的泥搓圆,用拇指在泥团中间挖个坑,然后用拇指转动泥团,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状,最后,把“碗”底捏薄,使其薄于其他部位。   ③教师示范“放炮”:先托起“响炮”,然后使劲将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气的推动下,“炮”会破裂发出响声。   ④请幼儿学着制作,享受自由游戏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同时在旁用泥做一个“大碗”以备后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师在刚才做的“大碗”里倒入水,启发幼儿看看这个“大碗”像什么。(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大碗”是否渗水,说说为什么。   3.请幼儿设想:如果这个“大碗”放在野外,会有什么结果?(如雨水一淋会酥,太阳一晒会裂,风儿一吹会干等。)   4.请幼儿在“小湖”中放入树叶当小船、小鱼等,与幼儿约定第二天再来看结果。   5.启发幼儿把玩泥场地收拾干净,以免污染环境。临走请每个幼儿带一件得意之作回园,并启发幼儿用塑料袋装些肥沃的泥土回园养花。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晾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   2.如有可能,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砖瓦厂或陶瓷厂观看工人制砖、制陶。

查看全文

玩泥巴教案(精选15篇)

玩泥巴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他们能按音乐的节拍和内容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模仿动作。很喜欢音乐和舞蹈,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我选择了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这首音乐作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试图能够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二:活动目标:

  1.在舞蹈中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节奏感;培养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和内容创编动作的能力。

  2.在活动中体验愉悦的情绪,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重点与难点

  幼儿把握动作的多样性和活泼俏皮的特点

  四:活动准备:

  1.电视机,摄像机

  2.录音机,磁带,鼓

  五:活动过程:

  (一)双圈集体舞。

  (二)跟着鼓声有节奏的走,调节小朋友之间的距离,鼓声停止,幼儿席地而坐。

  (三)欣赏歌曲

  1.欣赏第一遍。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你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2.欣赏第二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请幼儿根据歌词说出歌曲内容。

  3.讨论小结:歌曲里唱的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不想弹琴画画?你们有什么心里话会对谁讲?

  (四)师生共同创编舞蹈。

  1.教师示范创编歌曲前面部分。

  2.跟着音乐,师生完整表演前半部分。

  3.根据歌曲内容引导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

  4.观看录像互相观看模仿。

  5.逐句依次请2—4名幼儿展示自己的创编动作,然后幼儿一起学动作。

  6.随教师将提炼的动作完整连贯的跳一次。

查看全文

玩 泥 巴(通用14篇)

玩 泥 巴 篇1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功,而是在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自如的表现要表现的东西,还得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陶艺制作的方法:泥条盘制法(泥条盘筑成型法是制陶技法中最古老的一种方法)、泥板成型法(利用泥板制作陶器,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到抽象,根据泥板的湿度可以随意变化)、徒手捏制法等(徒手捏成型是我们祖先最早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原始,也最简单,最能表达初学者的构思、手法和情感,是孩子们普遍喜欢的一种陶艺成型方法)。

玩 泥 巴 篇2

  课题: 玩    课 时  共2 课时   本课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泥性,体验愉悦。

  2、了解盘泥条的基本制作方法。

  重点难点:1、充分掌握想要制作的形状、特征,使用泥土做成立体的形状。

  2、对造型的细致塑造。

  课前准备:紫砂泥、泥塑制作工具、范作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A、导入  

  a 、喜欢吗?在哪儿见过泥做的物品?(商店出售的大阿福、小彩塑、紫砂壶等)

  b、提示课题:玩。我们今天也来玩,在家想玩吗?

  B、新授

  a、出示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

  b、教师出示几件范作,通过作品欣赏向学生讲解泥巴的几种不同的造型方法:

查看全文

玩泥巴(精选9篇)

玩泥巴 篇1

  设计思路:我班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他们能按音乐的节拍和内容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模仿动作。很喜欢音乐和舞蹈,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我选择了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这首音乐作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试图能够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二:活动目标:

  1.在舞蹈中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节奏感;培养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和内容创编动作的能力。

  2.在活动中体验愉悦的情绪,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重点与难点

  幼儿把握动作的多样性和活泼俏皮的特点

  四:活动准备:

  1.电视机,摄像机

  2.录音机,磁带,鼓

  五:活动过程 :

  (一)双圈集体舞。

  (二)跟着鼓声有节奏的走,调节小朋友之间的距离,鼓声停止,幼儿席地而坐。

  (三)欣赏歌曲

  1.欣赏第一遍。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你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2.欣赏第二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请幼儿根据歌词说出歌曲内容。

  3.讨论小结:歌曲里唱的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不想弹琴画画?你们有什么心里话会对谁讲?

  (四)师生共同创编舞蹈。

  1.教师示范创编歌曲前面部分。

  2.跟着音乐,师生完整表演前半部分。

  3.根据歌曲内容引导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

  4.观看录像互相观看模仿。

  5.逐句依次请2—4名幼儿展示自己的创编动作,然后幼儿一起学动作。

  6.随教师将提炼的动作完整连贯的跳一次。

查看全文

11、玩 泥 巴

11、玩 泥 巴

课型:泥塑

课时:

1课时

一、课题分析
玩是孩子的天性,泥巴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自然材料,它可塑性很强,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泥塑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认识泥性,体验泥塑立体造型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
本课通过学生进行玩泥巴时的欢快场面、玩法的探究、佳作赏析等教学环节,向学生呈现出一种趣味性、探究性、主动性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教学思路。

1、教学理念
本课是运用泥材及塑形手段,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乐趣,表达自我情感及想象的学习领域。本课强调感受性、体验性和游戏性,把学与玩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体验活动的乐趣,对泥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对泥材、塑形技法过程的探索体验。发展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想象能力和自我表达的信心。

2、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了解雕塑工具的简单运用,以及民间泥塑与城市雕塑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情感:本节课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寻找形象、发现形象、创造形象、完善形象。使学生充分感受快乐、兴奋、美好与幸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勇于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查看全文

放手让你的孩子玩泥巴吧

收到这里两本书是疯狂周末的午后,因为临近中秋我们的疯狂活动,导致一直到现在都没能好好的看看这两本书。所以一直没机会跟大家分享下,这两本书是小恐龙幼儿园系列中的,我收到的是《我们爱泥巴》《下雪了》,两本书的情感基调似乎都是快乐,很适合我们家这个就喜欢欢乐场景的娃啊。
    两本书都是女儿喜欢的场景,因为某部英文动画片的原因,小妞最喜欢的动作就是跳水坑,也就是小恐龙这里的玩泥巴。而下雪也是女儿很期待的。小妞一直期待冬天到姥姥家去打雪仗,不知道今年马市的雪会不会再次成灾。这个真的是很矛盾的事情,雪大可以带来很多快乐,但是对于南方城市却也算是个小小的灾难。
    好,我们废话少说,还是继续分享小恐龙的快乐生活,绘本届关于恐龙这个庞然大物的一个怀念,恐龙的灭绝,跟物种的进化环境的改变有很大关系,而今天,人类更加变本加厉的破坏或者改变着环境,不知道有一天是不是有更多的物种我们只能依靠书本去回忆,去怀念,我真的不希望这一天的到来。
    我觉得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泥巴,你家的孩子喜欢么?哪种你和水带来的快乐,是今天风靡的电动玩具益智玩具所不能比拟的,泥巴的可塑性,可想象性是那么的吸引我们。小恐龙们喜欢,孩子们也喜欢。但是,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我们爱泥巴》中的现象,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开始丹尼尔不喜欢玩泥巴,其实他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给她灌输了一种泥巴弄到身上很脏的概念,其实真的很脏么,但是脏的处理是那么的简单,洗洗擦擦就可以搞定了,但是带来的快乐却是巨大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小丹尼尔的幼儿园泥巴生活吧。
    妈 妈在送丹尼尔上幼儿园的路上提醒他,“不要踩到水坑,脚会粘上泥巴的,”于是在妈 妈的提醒下,丹尼尔是小心翼翼的避开水坑,你看那个表情描画,多形象,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多妈 妈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你是这样遏制孩子探索的妈 妈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省。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