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教案

时间:2025-04-05

《玩具》教案(通用14篇)

《玩具》教案 篇1

  鄂教版《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在理解文中抒情、议论语句的基础上,解读文章的主旨。

  2. 认识玩具与时代、文化的关系及其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3. 品味语言情味,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

  2. 了解金波的文学常识。

  3. 识记和理解文章的生字生词。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1. 读了课文后,你能告诉我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吗?

  2. 你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研读与赏析

  1. 作者感到猪蹄儿灯的制作过程是“最大的乐趣”,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2. 朗读课文,找出表达“我”对儿时玩具喜爱的句子,说说我喜爱的原因。

  3. 文章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学法指导

  1、阅读时要把握好三种玩具的不同侧重点。“猪蹄儿灯”在“制”,“陀螺”在“抽”,“兔儿爷”在“玩赏”,喜欢的原因各有不同。

  2、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儿童情趣,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描述事物。

  3、建议课外调查成年人儿童时期喜爱的玩具,并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话题。

  4、作者时代离我们比较远,建议查找资料辅助理解。

  全文依据玩具类别自然分成了三部分。每部分既可独立成文,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玩具,都能体现童趣。玩具是自己做的,玩耍方式是自己创造的。做着玩着,我们就慢慢长大了。

  它们身上都凝聚着创造者的创造和才华。这些玩具反映着民俗民情。在这些玩具上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那个年代的物质水平、文化水平决定了玩具的特征。

查看全文

《玩具》教案(通用14篇)

《玩具》教案 篇1

  鄂教版《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在理解文中抒情、议论语句的基础上,解读文章的主旨。

  2. 认识玩具与时代、文化的关系及其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3. 品味语言情味,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

  2. 了解金波的文学常识。

  3. 识记和理解文章的生字生词。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1. 读了课文后,你能告诉我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吗?

  2. 你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研读与赏析

  1. 作者感到猪蹄儿灯的制作过程是“最大的乐趣”,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2. 朗读课文,找出表达“我”对儿时玩具喜爱的句子,说说我喜爱的原因。

  3. 文章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学法指导

  1、阅读时要把握好三种玩具的不同侧重点。“猪蹄儿灯”在“制”,“陀螺”在“抽”,“兔儿爷”在“玩赏”,喜欢的原因各有不同。

  2、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儿童情趣,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描述事物。

  3、建议课外调查成年人儿童时期喜爱的玩具,并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话题。

  4、作者时代离我们比较远,建议查找资料辅助理解。

  全文依据玩具类别自然分成了三部分。每部分既可独立成文,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玩具,都能体现童趣。玩具是自己做的,玩耍方式是自己创造的。做着玩着,我们就慢慢长大了。

  它们身上都凝聚着创造者的创造和才华。这些玩具反映着民俗民情。在这些玩具上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那个年代的物质水平、文化水平决定了玩具的特征。

查看全文

《玩具》教案(精选15篇)

《玩具》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玩玩具时不能乱扔,要爱护玩具,玩具玩完以后要放回原处。

  2.学会给玩具分类,并体验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宝贝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1.出示玩具宝贝魔术箱,给幼儿变魔术,变出几个代表性的玩具,幼儿演示玩法(例如:玩具车,蔬菜、水果玩具,动物玩具......)这些玩具好玩吗?

  2.引导幼儿讨论玩具的各种玩法,幼儿自由发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引导幼儿自己玩玩具,和好朋友交换玩玩具

  1.幼儿拿着自己的玩具自由自在的玩,教师注意关注幼儿的玩法。

  2.引导幼儿交换玩玩具,体验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乐,也可以两个人一起玩。

  3.教师演示摔疼了玩具,让幼儿体会一下玩具摔疼了也会哭的。

  教师

  1、通过感知玩具的结构、功能、形态,萌发对玩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欣赏、感知、制作等一系列过程,引导学生由外而内地认识事物的本质;3、使学生能在玩中增趣、玩中学法、玩中增智,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知识。

  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把玩外国民间玩具,了解不同玩具的构造特点、人文内涵、风土习俗

  2、教学难点:人偶玩具的制作。

  1、教师:外国民间玩具,相关的玩具图片、视频资料,适合教学的自制, 人偶玩具的制作材料

  2、学生:彩笔、剪刀、手工制作材料

查看全文

《玩具》教案(精选10篇)

《玩具》教案 篇1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

  2.能否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

  3.能否独立完成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会爬的玩具的实物、各种纸材、剪刀、胶水、颜料等。

  学生:把以前美术课上学做的会摇的、会滚的玩具都带来。各种纸材、剪刀、胶水、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玩一玩以前美术课上学做的会摇的、会滚的玩具,回忆什么原理使得他们会摇、会滚。

  教师展示会爬的玩具,发给四个组一组一个,大家一起玩一玩,并通过协作讨论说说自己组得到的玩具是以什么形式爬的,你感觉它是运用了什么原理(或是像什么动物一样)爬的。

  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并阐述观点。

  活动二:

  四个组都以“在叶子上爬的蠕虫”为研究对象,研究一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的组合使得它会爬的。

  拆一拆,议一议,写出简单的观察报告。

  交流。教师总结、概括。

  1.一片叶子,上面开两个小口。

  2.用以前学过的折叠纸条的方法作一条虫子。

  3.用较硬的卡纸制作一长一段两条纸条。

  4.将他们粘贴、插接到一起成为会爬的玩具。

  活动三:

  每个人试着做一做,可以自己尝试着改变叶子的形状、颜色或直接利用挂历纸表现叶子。

查看全文

会摇的玩具(精选3篇)

会摇的玩具 篇1

  好多孩子运用在做“有趣的半圆形”时学过的将一个圆形对折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纸做出了会摇的半圆形,但再怎么办他们就不知道了。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有哪些会摇的东西象半圆形?这一下子,孩子们有办法了,通过改造与加工,骑着小人的小木马、露出半个婴儿头的小摇篮……这些会摇的玩具真不比商店里的玩具差!我用纸条折出了一个半圆形,贴上马头,再做了一个小人贴上,也做了一个会摇的小木马,请学生玩一玩。结果他们发现:怎么这个小木马光倒呀?“是呀,谁来帮帮老师?”我想他们求助。通过讨论与试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重心问题:在半圆的圆弧里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放上一块橡皮,用双面胶固定,小木马终于在一定的范围内摇来摇去了。聪明的孩子们又把这种方法用来为蛋壳不倒翁等自制会摇的玩具的设置重心。“我们的玩具都能‘听话’的摇了!”成功的喜悦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在这一节课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且这种贯彻是无痕的,是学生自己要求的。通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我希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希望他们这一代人能够充满创造热情的走向人生之路。

会摇的玩具 篇2

  第十七课 会摇的玩具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会摇的玩具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会摇的玩具创造的乐趣

查看全文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精选12篇)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教学时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本中的小男孩进行对照。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初步学会默读课文,并体会课文中的小男孩关爱父母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插图,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着哪些人?(出示词语“玩具、柜台、售货员”,教学生字“具”、“柜”、“售”、“货”)

  2、再看图,这位柜台前的小男孩在干什么?请找到课文中有关句子。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2)感悟句子: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a、你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抓住关键词“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多么”等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