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回家教案

时间:2025-04-05

教育笔记:“玩具”回家了

    亲子班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参加后都由家长带回了家。我发现绒毛“小兔”不翼而飞,“小兔”哪里去了?这让我一筹莫展。正在这时王凯丰小朋友从小(一)班路过准备回家时,发现了这只绒毛“小兔”,赶紧的给我送了回来说:“老师我看见了这只兔子,这是咱们班的”。我看了看他称赞他:“你真是个好孩子,你把玩具送回了家,他会非常高兴的,谢谢你!”    第二天一早,当我忙碌了一个早上,定下心想起了这件事,我问全班小朋友:“你们知道是谁把小兔送回家了吗?” “老师,是我。”声音轻轻的,从王凯丰宝宝那里传来的。我开心地说:“谢谢你,把小兔送回了家!”我和全班的幼儿叙说了昨天发生这件事情,许多孩子都争着说:“以后我也会把玩具送回家的……。”    在全班幼儿表扬一名幼儿的做法,小班幼儿自然的都会模仿着学着他去做,让幼儿自然的养成一个从哪拿的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因此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将会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谢谢”的口吻 ,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情感。

查看全文

教育随笔:当孩子拿了玩具回家

开学的时候,班级里有很多新的玩具供小朋友玩耍。小朋友对待新的玩具也极其的喜欢,就连上课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拿着玩具,爱不释手。前一个月,玩具框里还是满满的玩具,但是,没多久,我整理玩具的时候,就发现玩具少了,我也没在意,但是接着,玩具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有的小朋友告状说是某某小朋友把玩具带回家了,还有的小朋友说另一个小朋友把玩具放进书包里偷回家了,。怎么能说是偷回家了?会不会真的带回家了,怎么办?难道搜书包?这样不好吧,应该让小朋友认识到错误,自己主动吧玩具拿回来。小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不是偷,她们只是自控能力比较差,还不太会分清自己很他人的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可以自由拿,别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走的,她们只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忍不住拿来看看,玩玩,不自觉的就会放进书包。于是,上课的时候,我特地说,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知道小朋友喜欢他,但是她是我们幼儿园的东西,是其他玩具的好朋友,我们不能随便的带回家,要是把玩具带回家了,那剩下的玩具就会很孤单,没有朋友了,会哭鼻子的,幼儿园的园长也会哭鼻子的。。我们小朋友喜欢,可以在幼儿园玩。转天,就有孩子把玩具带回幼儿园了,接着,又有孩子把玩具带回幼儿园了。我很开心。另外,我想到,孩子把玩具带回家,家长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没有一个家长跟我反映呢?我觉得应该跟家长沟通一下。没想到,有的家长不以为然,说,这有什么的,不就拿几个玩具回家吗/?但是有的家
查看全文

教育笔记:送玩具回家

背景:
    结合《纲要》精神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精心为幼儿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区域,有kitty家、泰迪家、85度c、小小建筑师、coco奶茶、欧尚超市等,布局大气、错落有致、又注重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使整体既美观又充满了情趣性。
实录1:
    开学一个月,孩子们被这些角色游戏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每天早上进入班级之后,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玩耍起来,可是玩好了,他们就随地一扔,有去玩别的地方玩了,玩具常常是撒的到处都是,有的把各种各样的积木放在一起,损坏也较严重。
分析:
1、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尤其是自主性游戏,它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
2、而班级里的这些自主性游戏内容多,孩子觉得这个区域玩玩蛮好,那个区域也很有意思,以致走来走去,这也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缺乏规则意识。
3、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地宠爱,对于孩子的包办很严重,不会让他们去整理玩具,孩子也根本想不到玩好以后要整理玩具。
策略:
1、我们利用集体活动《玩具我爱你》这一游戏和拟人化的口吻让孩子们理解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家,玩具宝宝也有自己的家。并让他们玩集体游戏的过程中,懂得要爱护玩具,最后要把玩具送回家。
2、在孩子角色游戏的前后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加强提醒和指导作用,使孩子渐渐的有爱惜玩具、整理玩具的意识。
3、指导一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学习整理玩具,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的同时,也为老师节省了一些整理的时间。

查看全文

教育笔记:送玩具回家

    幼儿对颜色是比较敏感的,尤其比较喜欢颜色鲜艳的东西。本活动通过实物橘子,巧克力来使幼儿对橘黄色(橙色)和咖啡色有一定的认识。在第一环节中,通过猜一猜,摸一摸使幼儿初步了解对颜色的认识。在第二环节中,幼儿通过送颜色宝宝回家,巩固认识橘黄色(橙色)和咖啡色。

活动中,送颜色宝宝回家,幼儿还是比较喜欢的。当我拿出装有玩具的盒子时,请小朋友猜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小朋友都感觉非常神秘,有的小朋友说,盒子里装的是面包,是橘子……。小朋友说的并不对,于是我说“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呢?那我们看一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当我打开盒子,小朋友一下子惊呆了,哇,这么多的玩具啊。于是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这些玩具宝宝啊,和妈妈一起玩的时候迷路了,现在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来当警察,帮这些玩具宝宝找到家。”小朋友一听自己要当警察了,都非常想当。于是在送玩具回家的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能按照“我送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回家”的句式回答。但整个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慢。幼儿不仅要说,还要帮它们找到家,一时间,幼儿不能马上找到玩具的家。虽然,小朋友在送玩具的时候,过程比较慢,但是小朋友真的很开心。小朋友开心的学习,这比什么都重要。

查看全文

教育随笔:送玩具回家

今天我班新更换了许多积塑玩具,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玩的欲望,我就把新积塑全拆开了。孩子们立即动手操作起来。有的插飞机、有的插手枪、还有的摆雪花图案……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收玩具的时间到了,孩子们还恋恋不舍的拿着积塑,有的很不情愿地把积塑放进小桶里。这时,张雨轩小朋友将一块积塑放进了口袋,我装作没看见,同孩子们一起收着玩具。等整理好玩具以后,我“呀”叫了一声:“有块调皮的积塑不见了,它是不是和大家捉迷藏,跑到我们的口袋里去了。”经我这么一说,孩子们都纷纷翻看自己的口袋,只见张雨轩笑着从口袋里掏出积塑说:“老师,积塑跑到我口袋里了。”小朋友们也都笑了,气氛挺好。我及时补充:“以后玩完玩具以后,都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口袋,看看有没有调皮的玩具跑进去,如果有,小朋友就把它送回家,要不玩具被你带回家,它找不到妈妈会伤心难过的,如果小朋友找不到妈妈是不是也伤心难过啊?”孩子们都点头应允。

查看全文

家教案(精选14篇)

家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家》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讲述了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祖国各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及我们的家。课文配有优美的图画,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儿童喜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初步培养合作识字的能力。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多种多样的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相融,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

  3、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学过了《我的家》,知道了很多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家。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以及我们共同的家,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读课文吧!

  二、反复读文,随文识字。

  1、听录音读课文。

  2、教师及程度较高的学生带读课文。

  3、自由读,齐读。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