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兔子》教学案例(通用14篇)
《狮子和兔子》教学案例 篇1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重点词:恼羞成怒、筋疲力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3.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2.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光凭着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重点学习“蹲”“疲”“怒”“醒"。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狮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狮子和兔子)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阅读要求。(1)选择轻声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长句子和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多读几遍。(2)标记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借助拼音、听记识字、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猜一猜……(3)小组内分段轮流读课文,做到读准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2.检查识字情况。
《狮子和兔子》课堂实录(精选15篇)
《狮子和兔子》课堂实录 篇1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兔子》是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写的是识字被蚂蚁叮咬,不胜其烦,兔子启发他开动脑筋,跳到水里,摆脱了蚂蚁的故事,从反面说明不动脑筋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近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加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已能自主地阅读浅显的文章。因此根据年段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我班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3、理解重点词语:“吼、蹦、翻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五、教学难点:
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动物朋友,它们是(指向课题)——
生:狮子和兔子。
(师贴卡通版狮子和兔子图片,学生和狮子、兔子打招呼)。
狮子和兔子(精选17篇)
狮子和兔子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生字词
2、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兔子在笑谁?
1、屏显插图(兔子)这只兔子正在干什么?(板书:笑)看到这个“笑”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它在笑谁呢?
2、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
找一找:哪些字词是描写狮子的样子?
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指导朗读
(二)、兔子为什么要笑狮子呢?
1、狮子遇到什么麻烦了?
2、狮子是怎么做的?“筋疲力尽”
(三)、兔子在笑什么?
1、看到兔子在一旁发笑,狮子又是如何表现的?“恼羞成怒”
2、你们认为兔子的笑是怎样的笑?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猜一猜:这时的狮子可能会想什么呢?
3、导读:那兔子说的这个办法管用吗?“立即”
再猜一猜:这时的狮子可能又会想什么呢?
4、猜一猜:这时的狮子可能会想什么呢?
对比读,体会
5、讨论:兔子这样做,是想让狮子明白什么呢?
6、动笔写一写:
三、总结
1、谈谈: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狮子和兔子
筋疲力尽 笑 提醒
狮子和兔子教案(精选12篇)
狮子和兔子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读、议议,了解狮子和兔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重难点、关键:
1、继续识记生字词。
2、读懂课文,受到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
2、听写本课文重点词语:
一群 解决 提醒 讨厌 发怒 筋疲力尽 恼羞成怒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课件出示)
二、品读体会
1、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
(2)学生反馈后,集体小结。
2、引言:这只凶猛的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学生反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又疼又痒”。
3、过渡:面对自己的麻烦,狮子是怎样对待的?兔子为他出了什么主意?
(1)集体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2)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a、狮子是怎样对付这个困难的?
b、兔子为狮子出了什么主意?
c、兔子想让狮子明白什么?他为什么不直说?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4、学生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课件出示)
(1)“兔子蹲在一边哧哧地笑。”兔子在笑什么?
(2)“一句话提醒了狮子。”狮子这时会怎么想呢?
(3)“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狮子又是怎样想的?他神情是怎样的呢?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狮兔对话的意思,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2、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3、认字13个,写字6个。
4、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方法独立识字。
学习重点:识字,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学习难点:理解狮兔对话的意思,认识道理。
学习程序:
一、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单元《动脑筋》。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发生在两位动物朋友之间的有趣故事,请小朋友读故事题目(生读题目)。
2、蚊子和狮子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翻书68页。
二、初读
1、范读。
2、生自读(小手划字,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多形式学词识字。
做动作猜字:痒(追问表示字音和字义的部分分别是什么)、蹲、怒
给"决"换个部首组成新字。
4、生齐读全文
三、品读
1、在动画片《狮子王》中我们了解到小狮子辛巴既聪明又可爱,故事里的这只小狮子是一只怎样的狮子?谁带我们去看?
a、指名生读一自然段。
b、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指名。
2、这样一只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的骄傲的家伙是不是就不会有麻烦了呢?
a、默读课文2、3自然段。
b、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指名后追问被蚂蚁咬的感受。
c、面对这样的麻烦狮子是怎么处理的?勾句,引导理解词语,想象情景说话,指导读书。小结;狮子的处理办法是什么,结果怎样?
勇敢的兔子(精选4篇)
勇敢的兔子 篇1
运动:勇敢的兔子
目的:
1.学习绕障碍走或跑,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积极参与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准备:
1.兔妈妈、狐狸头饰
2.青菜、蘑菇等塑料玩具若干
3.场地
4.纸团若干
过程:
1.调动身心
师生共同模仿小兔蹦跳动作活动身体各部位并边念儿歌:今天天气真正好,小兔小兔起得早,揉揉眼睛理理毛,蹦蹦跳跳真热闹,小兔小兔快快跑,跑到山上去种菜,种了许多大青菜,真是快乐的兔宝宝。
老师戴上头饰,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体验动作
(1)集体活动
老师介绍运动方法:“小兔”手持“青菜”穿过“树林”种“青菜”,往返数次,直至“种完”。
老师示范活动线路和动作。
(2)自由活动
幼儿自由尝试动作,老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幼儿。
注意幼儿的活动密度和活动量,提醒幼儿动静交替。
(3)集体活动:游戏《勇敢的兔子》
老师介绍玩法:“狐狸”出现追赶“小兔”,“小兔”四散躲至“树林”后面,拾起“石块”投向“狐狸”,“狐狸”逃窜。游戏反复进行。
师生共同游戏,辅导个别幼儿掌握玩法并遵守规则。
3.放松身体
师生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在场地上自由走动。 幼儿盥洗并自由饮水。
勇敢的兔子 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