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教案

时间:2025-04-05

语文拓展课教案(精选4篇)

语文拓展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本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7个字只识不写。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词卡、教学挂图、录象片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哪吒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看图,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图上谁是哪吒?图上两人神态有什么不同?你们想不想像讲故事一样,说出哪吒和夜叉交战的过程?

  板书课题,读准音。你读课题后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捉拿掀起随即机灵称霸兴风作浪胡作非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3、学生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听老师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注意点:

  称:左部第一笔是平撇。混:右下部比的笔顺。即:左部末点应紧贴提尖。

  2、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

  2、读课文。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闹海的经过、闹海的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交流: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精读训练

查看全文

《冰花》问题拓展课教案(通用14篇)

《冰花》问题拓展课教案 篇1

  上节课,我们已经去小童家见识了冰花,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冰花是什么样子的?小童真幸运,他看到了那么多漂亮的冰花,我们要是也能看一看该多好啊!想不想看?(想!)老师可以帮你们实现这个愿望。

  好,现在呀,天黑了——我们要睡觉了,请大家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音乐《鲁冰花》,教师贴画)一夜过去了,揉揉眼睛,打个哈欠,伸个懒腰,睁开眼睛。(师指黑板上冰花的图片)

  老师看到了你们和小童一样的高兴和赞叹。

  引导背诵:

  当你们清晨醒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

  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此时你们会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练习说话,及时评价:“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晶亮;一朵朵。学生答对,鼓励:看来,上节课你听得很认真,希望你这节课表现得更出色。冰花到底有多美呢,你们想不想再去小童家看一看?《想》

  一、播放课件看冰花图片

  ①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你觉得这样的冰花怎么样?(生答:板书:美)

  ②老师感觉,刚才大家说的时候,似乎少了一点儿“美”的感觉。你能试一试吗?把你看到的冰花的美说出来吗?

  ③嗯,比刚才说得有进步。谁能说得比他更美?

  (4)听你们说,老师也想试一试,给我一次机会好吗?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的眼前都展现出美丽的冰花。

  学生评价。老师会永远记得你们的鼓励的。谁也喜欢这冰花?

  玻璃窗上的冰花漂亮极了,像……(齐读)

查看全文

书法拓展课教案(精选4篇)

书法拓展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查看全文

《冰花》问题拓展课教案(通用12篇)

《冰花》问题拓展课教案 篇1

  上节课,我们已经去小童家见识了冰花,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冰花是什么样子的?小童真幸运,他看到了那么多漂亮的冰花,我们要是也能看一看该多好啊!想不想看?(想!)老师可以帮你们实现这个愿望。

  好,现在呀,天黑了——我们要睡觉了,请大家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音乐《鲁冰花》,教师贴画)一夜过去了,揉揉眼睛,打个哈欠,伸个懒腰,睁开眼睛。(师指黑板上冰花的图片)

  老师看到了你们和小童一样的高兴和赞叹。

  引导背诵:

  当你们清晨醒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

  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此时你们会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练习说话,及时评价:“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晶亮;一朵朵。学生答对,鼓励:看来,上节课你听得很认真,希望你这节课表现得更出色。冰花到底有多美呢,你们想不想再去小童家看一看?《想》

  一、播放课件看冰花图片

  ①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你觉得这样的冰花怎么样?(生答:板书:美)

  ②老师感觉,刚才大家说的时候,似乎少了一点儿“美”的感觉。你能试一试吗?把你看到的冰花的美说出来吗?

  ③嗯,比刚才说得有进步。谁能说得比他更美?

  (4)听你们说,老师也想试一试,给我一次机会好吗?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的眼前都展现出美丽的冰花。

  学生评价。老师会永远记得你们的鼓励的。谁也喜欢这冰花?

  玻璃窗上的冰花漂亮极了,像……(齐读)

查看全文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a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b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比”对“独”虽不数目字,但都含有数字之义。“独角兽”是麒麟。属天庭祥物:“比目鱼”是海中珍品。珠联壁合,绝妙无双。所以很绝。
    c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 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d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查看全文

《月相及其变化──天文理论拓展课》课堂实录

课题

月相的成因、变化、利用及观测

授课班级

高一(1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一节中讲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后,联系我们经常见到的自然现象──月相(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来反映日、月、地三者的关系, 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通过对月相成因和变化规律的探究,使同学们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并指导我们的实践 ,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鲜明体现,学会应用月相判断日期、时间、方向,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月相的概念,月相产生的原因。

2.学会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并掌握其变化的规律性。

3.联系实际,分析月相变化的应用意义。

4.学会根据不同的月相形状,判断时间、日期、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月相成因图”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即探究图示反映规律性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对月相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诗词的理解水平。

4.通过模拟望远镜的使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形成自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在展示自我时注重科学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抓住晴天机会,安排学生在农历月初的傍晚开始连续观察月相,并坚持绘图记录,掌握规律。

2.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介绍月相产生的原理,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