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椭圆和矩形导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画圆、画椭圆和画矩形命令。
2、能根据需要画出符合要求的圆、椭圆和矩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图形,感受图形的美。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画圆、画椭圆和画矩形的命令,能用命令画出图形。
三、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画圆、画椭圆和画矩形的命令画出创作图形。
四、教学准备
elogo程序 多媒体教学系统 幻灯片教学课件
五、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教材,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练结合、演示评价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操作和难点操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任务,以学生自评来整理所学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
新课
请学生欣赏画好的彩色图形,向学生展示。
欣赏图形。
电子教室软件播放图形。
通过欣赏图形,激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引出课题。
提问:如果你来画,你用什么方法画这些图形?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利用前进命令和重复命令画出矩形和近似的圆。其实,这里的每个基本图形是用一条命令画出来的。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命令?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圆、画椭圆、画矩形的命令。
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画圆、椭圆、矩形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会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与椭圆相交所得的弦长公式;
(2)通过求弦长具体实例,发现求弦长的一般规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3)通过几何关系与代数运算的不断转化,感悟解析几何基本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椭圆的弦长公式探究
教学难点:从特殊到一般规律的发现,“数”和“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教师: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如何判断?
学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
几何方法: 相离、 相切、 相交.
代数方法:方程组 无解相离、有唯一解相切、有两组解相交.
教师:由于圆的特殊性,几何方法显得简单,而代数方法具有一般性.自然引出下面问题.类比直线和圆,直线与椭圆有哪些位置关系?
(板书: : ,e: )
学生:直线与椭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或直线与椭圆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是零个、一个、两个.
教师:当直线与椭圆没有公共点时,称直线与椭圆相离;当有一个公共点时,称直线与椭圆相切,这条直线叫椭圆的一条切线;当直线与椭圆有两个公共点时,称直线与椭圆相交.(板书:相离、相切、相交)
板书课题:直线椭圆位置关系
教师:请大家研究下面问题如何解决
判断出直线 与椭圆e: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
学生1:画图,直线与y的交点(0, 1)在椭圆内部,所以直线与椭圆相交.
学生2:由(板书) ,得 ,
,直线与椭圆相交.
教师:(学生思考解答时,教师画出椭圆)学生1的方法简捷明了,使得我们对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什么多数同学没有这样解答呢?从“数形结合”是思考问题的首选。
这是椭圆(数学)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椭圆,比较圆与椭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准备:
1.塑料和纸圆(便于折叠用)、椭圆片,每个幼儿各一片,圆的半径与椭圆的短半轴相等,纸的和塑料的圆与椭圆一样大。
2.细铁环1个。
3.黑板上画一个圆(与细铁环直径相等),一个椭圆,并分别标上圆心和椭圆的中心。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细铁环,让幼儿说出它是什么样的图形,接着引导幼儿看黑板上的圆,使铁环与圆重合,使幼儿明白这两个圆一样大。启发幼儿观察圆心,画几条半径,用小棒量半径给幼儿看,让幼儿懂得一个圆的每一条半径都是一样长的。
椭圆工具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教学反思
上课班级:三(5) 三(4)
学习内容:椭圆工具和曲线工具的使用
反思:说来惭愧,今天上课前我没有进行认真的备课。只是大概看了一下学习内容,就这么“大胆”的走进了课堂,面对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我有些惭愧,可是还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最近太忙了、太累了。。。。
成人的第一课——摈弃一切借口,这是今天我给自己的约定,任何事情都没有我面对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来得重要。
上节课,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椭圆和曲线工具,并用此工具画了气球,这节课,为了帮学生加强这两种工具的使用,我给学生出了几个绘画题目:气球、太阳、荷叶。孩子们很有兴趣的进行了绘画的创作,三(5)班同学在这方面发挥的非常不错,整体表现较好,但课堂气氛不如三(4)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没有三(4)班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去说去表达呢,其一是我的问题设计不好,还有呢,有待观察发现。
椭圆的定义(通用2篇)
椭圆的定义 篇1
(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探索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椭圆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教师:我们这节课讲的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哪位同学能说出几个椭圆在实际生活及自然界的例子?
教师: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而且要学会用我们的知识去分析和研究我们观察到的东西。
探索研究:
教师:椭圆在生活中这么普遍,那么哪位同学会画椭圆吗?(找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椭圆的画法。
教师:哪位同学能用数学语言定义一下椭圆(找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① 平面内 ②两个定点 ③常数大于两定点间距离
教师:我们现在知道什么是椭圆了,可是我们数学要研究一个曲线这还远远不够吧?首先要求出这个曲线的方程,然后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教师:那么椭圆的方程怎么求呢?求曲线方程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a2
x2
b2
y2
+
= 1 (a>b>0)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由教师主笔完成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推导完成后,继续引导学生探索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通用2篇)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自制教具:绘图板、图钉、细绳.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出课题
问题:XX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多人多天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请问:“神州六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神州六号”运行轨道图片.
(二)启发诱导,推陈出新
复习旧知识:圆的定义是什么?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形式?
提出新问题:椭圆是怎么画出来的?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形式?
引出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三)小组合作,形成概念
动画演示椭圆形成过程.
提问:点m运动时,f1、f2移动了吗?点m按照什么条件运动形成的轨迹是椭圆?
下面请同学们在绘图板上作图,思考绘图板上提出的问题:
1.在作图时,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符合什么条件?其轨迹如何?